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5种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PAGE)对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4种组织(肌肉、肝脏、尾鳍和性腺)的5种同工酶(LDH、MDH、ADH、EST和G-6-PDH)进行比较研究,对5种同工酶在2种鱼的组织分布、位点表达及酶谱表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DH、MDH、ADH、EST和G6PDH 5种同工酶酶谱表型和酶带的活性在种间和种内不同组织中均表现出一定差异。同时依据其同工酶酶谱表达的复杂性和个体间多样性,探讨功能重复基因和哑基因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昆明裂腹鱼的眼球、心脏、肾脏、性腺、脾脏、肝胰脏、脑、鳃和肌肉等9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LDH共有15条酶带表现出特异性,在不同组织中检出的LDH酶带数量不同,以肝胰脏中最多,共检出9条;在酶活性方面,LDH在脑、鳃、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活性最强,而在眼球组织中最弱。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拉萨裸裂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拉萨裸裂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并比较了拉萨裸裂尻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乳酸脱氢酶的差异。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所测样本鱼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分别为12条、12—13条、14—15条、11—13条和10条; MDH酶带数分别为1条、1—3条、1条、1—3条和5条,拉萨裸裂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时细鳞裂腹鱼的5种组织(心脏、肝、脾、肌肉、脑)进行了5种同工酶(ADH、LDH、MDH,MEP、POD)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细鳞裂腹鱼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ADH同工酶表达为3条酶带,肝脏的Adh-A2为优势表达带;LDH同工酶在组织中表达为5条酶带,Ldh-B4在心脏中优势表达,Ldh-A4在肌肉中优势表达;MDH同工酶共有4条酶带,脾脏活性最强;测到的MEP共有4条酶带,脑只表达不明显的2条酶带(Mep2、Mep3),活性均较低;POD同工酶在心脏中出现2条酶带,其他组织均表达为1条酶带,在心脏和脾脏中优势表达.  相似文献   

5.
赵海涛  陈永祥  胡思玉  肖玲远  朱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48-13853,13873
分别利用常规方法和透明骨法制备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的骨骼标本,对这两种裂腹鱼的骨骼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与昆明裂腹鱼骨骼系统间的差异较小,可能是种间亲缘关系较近的缘故。这两种裂腹鱼在某些骨骼如齿骨、前颌骨、前鳃盖骨上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种间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向燕  刘伟  曾圣  王雪  姜光富 《农技服务》2022,(7):100-102
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为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鱼类,近年来,受梯级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其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四川裂腹鱼因其较好的养殖效益,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养殖较多。为四川裂腹鱼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从养殖场地、养殖池、鱼种放养、饵料选择和投喂、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四川裂腹鱼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四川裂腹鱼的生产性能和肌肉矿质营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四川裂腹鱼35个个体的含肉率以及30个个体肌肉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含肉率平均为67.72%。在四川裂腹鱼100g肌肉中,钙、磷、钾、钠、镁等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在28.74~1329.33mg之间,铜、锌、铁、锰、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平均在1.19μg~11.26mg之间,四川裂腹鱼肌肉钙磷比平均为1:79.41。四川裂腹鱼肌肉中,钙、钠、锌的含量与其个体体长或体重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在四川裂腹鱼性成熟个体和未达性成熟个体之间,含肉率及肌肉中铜的含量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四川裂腹鱼含肉率较高,肌肉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双须叶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双须叶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须叶须鱼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双须叶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相似文献   

9.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理想的引物检测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各12尾个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通过对种群内、种群间共享片段的分析,用Nei氏公式计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4,小于昆明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884,并得到两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9。在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中各检测到124个和1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60个和77个,平均多态位点频率分别为48.39%和60.63%。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四川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的形态差异,结合常规形态学数据和框架测量数据,以多元变量分析方法为主,传统形态学分析方法为辅,定量比较3种鱼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3种鱼除背鳍鳍条数和臀鳍鳍条数无差异外,胸鳍鳍条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余7项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16项比例性状中,除头长/眼径间无差异外,其余15项比例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昆明裂腹鱼与光唇裂腹鱼的形态距离较小,首先聚为一支,四川裂腹鱼独立为一支;判别分析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对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1%~100.0%(P1)和87.5%~100.0%(P2),综合判别率达93.4%;主成分分析显示,35项可量和框架性状中处于躯干部横向、纵向和斜向的19项长度性状对3种裂腹鱼的差异贡献最大,其中四川裂腹鱼与光唇裂腹鱼的差异最为显著.表明,四川裂腹鱼与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之间形态差异较大,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间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别及评价其种间和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差异和种质质量、原种选择和制定繁育计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