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测定菠萝蜜不同种质成熟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了解现有种质群体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份菠萝蜜种质为材料,其中4份分别在2次不同的时间取样1次,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6.00%~20.00%时,淀粉含量在0.36%~4.46%;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0.01%~25.00%时,淀粉含量在0.42%~3.61%;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5.01%~30.00%时,淀粉含量在0.28%~3.10%;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30.01%~35.05%时,淀粉含量在2.08%~2.78%。在不同时间取样的4份种质中,后取样种质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相比先取样种质稍有下降。[结论]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47145、47177、47157、47151、47138、47175共6个自选高淀粉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甘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可减缓这一进程.在17℃条件下,6个材料平均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8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87个百分点;贮藏28 d的淀粉含量下降2.9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87个百分点.10℃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1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8个百分点;贮藏28d的淀粉含量下降1.42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6个百分点.[结论]研究可为甘薯贮藏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可溶性糖和淀粉是大豆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含量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可为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遗传育种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苯酚硫酸法对154份大豆种质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54份大豆材料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分别为51.16%和50.66%,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06%和6.53%。根据测得的表型数据,从中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高于10%或淀粉含量高于12%的优异种质8份和12份。  相似文献   

4.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乃波  张志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28-2329
以3种不同需冷量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并测定相应时期内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3个品种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在分化期前变化不大,在花序分化期迅速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分化期前迅速下降,在花序分化期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在整个分化过程中,需冷量长的品种高于需冷量短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在分化过程中,需冷量短的品种高于需冷量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扬麦9号,其中13个糯小麦品系低于扬麦158。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研究表明花后10~17d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小,开花17d后3个糯小麦品系先后都经历一个淀粉含量增长的相对“停滞”阶段。【结论】糯小麦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可能与其灌浆前期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低,淀粉积累中后期经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有关,这主要是由于GBSS的缺失导致糯小麦不能合成直链淀粉改变了糯小麦糖转化和淀粉积累特性。在糯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选择灌浆前期糖转化效率高,淀粉含量增长“停滞”阶段出现较迟的品种,以改良糯小麦籽粒饱满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潜在穗发芽能力存在的差异,分别对豫麦34、豫麦18、豫麦70和豫麦49等4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后期的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品种在开花20 d后均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其中豫麦34潜在发芽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参试品种;②豫麦34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而豫麦18最低,且4个品种在花后20 d的可溶性糖含量都略有升高的趋势,而在花后25~30 d又开始下降;③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大体呈一致趋势;④穗发芽率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豫麦34和豫麦49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小麦穗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优化与改进小麦取样后的后处理措施,为提高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2个试验:取样后3种放置方式(取样后去除根系、取样后保留根系和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与取样后7个放置时间(0、2、4、6、8、10和12 h)为试验条件;以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的7个放置时间(0、0.5、1、1.5、2、2.5和3 h)为试验条件,分析其对抗倒伏相关形态指标和茎秆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推移,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在放置12 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放置10 h内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下小麦单茎鲜质量、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内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取样后去除根系放置方式下,单茎鲜质量、机械强度和淀粉含量在放置2 h时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基部第2节间剥除叶鞘后放置时间的延长,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0.5 h内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变化较小,但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0.5 h时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7.21%、5.63%和19.91%。放置方式和放置时间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田间取样后保留根系并将根系浸泡在水中的放置方式下小麦植株抗倒伏性状测定结果稳定性较好,10 h内测定结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取样后保留根系放置方式抗倒伏性状需在2 h内测完;同时基部节间剥除叶鞘后应立即进行相关性状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开花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分配特性,观测咖啡叶片生长发育特性,测定来自不同品种咖啡开花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及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咖啡叶片生长和花芽发育呈现对称生长,叶片发育在不利的条件下具有补偿效应;开花前,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早上明显低于傍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开花后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并且早上可溶性糖含量与傍晚无显著差异,而淀粉含量早上显著高于傍晚;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为先显著上升,而后缓慢下降。表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有利于咖啡开花。  相似文献   

9.
以2个牡丹品种洛阳红和凤丹白为试验材料,测定花期花瓣中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进程中,洛阳红和凤丹白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峰值出现的早晚与其花期早晚相一致,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与其花期长短相一致,这表明牡丹花瓣生理生化特性与花期早晚和花期长短一致。  相似文献   

10.
食用型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食用型品种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淀粉型品种为对照,选用典型的食用型品种于2004~2005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观察块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甘薯收获期块根品质的关系。【结果】与淀粉型品种比较,食用型品种块根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均较低,可溶性总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块根粉的高峰黏度和崩解值等较高、糊化温度较低;块根蒸煮食味较好。栽秧100 d以后,食用型甘薯块根总淀粉含量和β-淀粉酶活性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其变化趋势与淀粉型品种相反。【结论】食用型品种块根膨大后期,由于淀粉酶的作用导致淀粉分解是其总淀粉含量较低、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橡胶树MSA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对无性系DNA的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橡胶树幼嫩叶片的基因组DNA,通过电泳检测酶切与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等,建立橡胶树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体系,并利用MSAP技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橡胶树幼态优势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体系可获得扩增位点多、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图谱(共扩增出740个条带,404个甲基化位点,平均多态性比例为54.6%),并能有效区分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状态,为开展橡胶树同一品种不同类型种植材料的表观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胶乳全蛋白的提取及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树无性系RRIM600为材料,采用TCA(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胶乳全蛋白,17cmpH5~8固相pH梯度预制干胶条和快速银染法对提取的蛋白进行分离和染色,所得到的电泳图谱背景清晰,横条纹和竖条纹少,且蛋白点数量多。通过本研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胶乳全蛋白双向电泳(2-DE)图谱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橡胶树胶乳全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尹一伊  王玲  廖文彬  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63-8865
[目的]比较4种提取橡胶叶基因组DNA方法,为后续研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TIANGEN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法、E.Z.N.A.TMHigh Performance(HP)Plant DNA Kit提取法、CTAB法、改良的CTAB法提取橡胶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方法所提取DNA的纯度和浓度,并通过电泳和酶切检测。[结果]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橡胶基因组DNA纯度最高,质量最好;采用其他方法所得的基因组DNA均有不同程度的多糖多酚以及蛋白的污染。[结论]采用改良的CTAB法所提取的橡胶基因组DNA因其完整性好、浓度高、纯度高可用于对DNA质量要求高的试验中。若是后续研究对DNA质量要求不高,则可以选择试剂盒,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能适用于普通PCR反应的橡胶基因组DNA,以橡胶树叶片为材料,分别采取CTAB法、SDS法及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对3种方法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将它们在DNA产量、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AB法DNA提取率高于SDS法和盐析法;由CTAB法提取的橡胶树基因组DNA能完全酶切,能满足PCR等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不同提取方法在橡胶树总RNA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对橡胶树分子生物学实验至关重要。为探索更适合橡胶树总RNA的提取方法,本文以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叶片为试材,利用凝胶电泳、紫外吸光值测定、RT-PCR检测等方法对CTAB-LiCl法和CTAB-NaAc法提取的总RNA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TAB-LiCl法提取RNA不仅耗时产率低,且RNA溶液中的Li+和Cl-影响反转录效率。CTAB-NaAc法提取叶片的总RNA经DNaseⅠ处理后凝胶电泳条带完整,产率高,无DNA污染;A260/A280比值为2.03,A260/A230比值为1.96;反转录的cDNA经PCR检测质量较好。另用CTAB-NaAc法对橡胶树的花、树皮、胚、根进行总RNA的提取,均能得到较高质量的总RNA。  相似文献   

16.
基于AE-FFNN神经网络的橡胶树叶片磷含量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磷元素对橡胶树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橡胶树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已有很多研究,但磷元素含量的检测效果远不如氮钾。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结合非线性特征提取方法和建模算法实现橡胶树磷元素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以橡胶树叶片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神经网络非线性变换的特征提取思想,构建了一种融合自编码器与前馈神经网络(autoencoder-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AE-FFNN)模型。通过自编码器提取橡胶树叶片的光谱非线性特征信息,运用前馈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应对不同精细程度的分类任务,从而实现橡胶树叶片磷含量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AE-FFNN模型有效提取了光谱非线性特征并压缩了特征数量,通过该方法提取的特征为31个,且定性分析模型精确度提升,能够达到91.10%。相较于在光谱检测领域广泛采用的机器学习模型,所建立的AE-FFNN模型性能有较大提升。该模型既可以应用于橡胶树叶片磷元素含量的定性分析,也可为磷元素含量的定量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巴西橡胶树泛素结合酶(UBC)基因功能,采用PCR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了一个UBC基因,用半定量RTPCR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同时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因长681 bp,最长开放阅读框555 bp,预测编码蛋白包含18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段保守的UBC结构域,与拟南芥E2成员UBC5(At1g63800)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该基因命名为HbUBC5。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HbUBC5在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表达最高,在树皮中表达最低。HbUBC5在叶片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存在变化,在古铜期最低,在稳定期最高。与健康橡胶树相比,死皮树胶乳中HbUBC5表达量明显下降。HbUBC5表达还受乙烯和茉莉酸调控。以上结果表明,HbUBC5可能在巴西橡胶树死皮、产排胶、乙烯和茉莉酸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表观遗传是指在不涉及基因组DNA序列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小RNA调控、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基因组印迹等。与模式植物相比,橡胶树表观遗传的研究相对滞后,主要涉及DNA甲基化及miRNAs研究这2个方面。本文就橡胶树DNA甲基化及miRNAs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表观遗传在橡胶树中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规范橡胶树寒害减灾栽培过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橡胶种植业可持续和稳定发展,笔者基于近70年(1952—2020年)我国橡胶种植业寒害减灾文献资料和植胶生产实践,根据橡胶树寒害减灾特点,明确了橡胶树寒害减灾的相关概念,阐明了寒害程度区域划分、植胶环境生态类型区划分、橡胶树寒害分级划分,归纳总结了胶园地点选择、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人工林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地带橡胶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和土壤的pH,探究橡胶树人工林地土壤酸化特征以及土壤pH与潜性酸、交换性盐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橡胶树人工林地土壤pH范围在4.97~5.77,二代胶园表层土壤pH略高于裸地和一代胶园;交换性铝在交换性酸中所占的比例随交换性酸总量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达到0.987 7,而有机质对交换性酸度影响较小;供试土壤中对应土层的盐基总量大小依次为:裸地土壤>二代胶园>一代胶园,二代胶园中交换性钙的饱和度高于其他盐基离子,而一代胶园中交换性镁占优势;土壤pH与交换性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盐基总量呈负相关,且主要受交换性钠和交换性镁的影响。交换性铝是橡胶园酸性土壤酸度的主要贡献者,Na+和Mg+盐基离子淋失是加速胶园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