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蓟马已经上升为海南省昌江地区芒果的主要农业害虫,对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笔者通过多年对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监测调查,初步探索出蓟马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旨在为芒果生产中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地芒果病虫害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山地芒果生产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于2015~2016年通过定点抽样调查法,对贵州芒果主产区的4个芒果园进行病虫害调查。共鉴定出病虫害42种,其中,病害10种(包括真菌性病害9种,细菌性病害1种),主要病害为芒果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害虫32种(分属7个目21个科),主要虫害为芒果切叶象甲、横纹尾夜蛾及蝽类。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芦笋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8年对河北省芦笋主产区的病虫害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芦笋病害有8种,其中主要病害2种,分别是芦笋茎枯病和芦笋褐斑病。保定以南地区芦笋茎枯病发病重,芦笋褐斑病为害较轻 承德和秦皇岛芦笋褐斑病为害严重,芦笋茎枯病为害较轻。虫害有10种,其中主要害虫是蓟马和十四点负泥虫。蓟马主要集中在保定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负泥虫在全省都有分布,以衡水和邯郸2地较为严重。在明确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地区的芒果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攀枝花市辖区内芒果病虫害的种类及其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攀枝花地区芒果害虫共有7目15科18种,但未发现有芒果果肉象甲和果实象甲;病害共有33种;主要的病虫害是白粉病、细菌性黑斑病、横纹尾叶蛾、桔小实蝇。据此,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芒果蓟马类害虫已成为四川省攀枝花市芒果主要害虫,其中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 alis hood)为优势种。茶黄蓟马在芒果园1年发生10~16代,世代重叠。若虫和成虫主要为害芒果花序和春梢嫩叶,周年呈现"春季"高峰和"秋季"小高峰两个发生为害高峰。蓝板是诱杀若虫和成虫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宾川枇杷病虫害防治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为害枇杷的害虫种类繁多,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重点对枇杷缩果病、炭疽病、细菌性褐斑病、心腐病、灰霉病等枇杷果实病害进行防治,同时对枇杷根茎腐烂病和枇杷叶斑病等以及蓟马、桃蛀螟等害虫进行防治。1病害防治1.1叶斑类病真菌病害,包括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等3种叶片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引起早期落叶,也危害  相似文献   

7.
广西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设施栽培瓜菜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发现有49种病虫害,其中细菌病害3种,真菌病害25种,病毒病害6种,线虫病害3种,害虫12种。发生比较普遍和严重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镰刀菌根腐病、灰霉病、晚疫病、疫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烟粉虱、蓟马、螨类和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8.
芒果畸形病又称芒果簇芽簇花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该病在国外各芒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趋势日益严重,防除较困难。该病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的晚熟芒果产区已有发生。盐边县现有芒果基地10万余亩,种植芒果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9,(8):27-29
为明确贵阳市花溪区久安贵茶病虫害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为花溪久安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取踏查和样地调查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对贵茶园病虫害种类和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花溪久安贵茶病虫害种类合计17种,其中病害8种,主要病害为茶芽枯病和茶饼病;茶芽枯病的发生期为5~11月,发病高峰期为7~10月;茶饼病8月开始发生,10~11月为发病高峰期。茶园害虫9种,主要害虫分别为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黑毒蛾和茶蓟马,均是5月开始发生,假危害高峰期分别为7~8月、6~9月,5~7月和9~10月。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覆膜种植对柠檬园病虫害危害情况的影响,于2016年4月和7月调查了保山市和瑞丽市覆膜和常规种植柠檬园的病虫害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常规种植柠檬园有刺吸类害虫4种、食叶类害虫1种、蛀干害虫1种及病害8种,覆膜种植柠檬园有刺吸类害虫7种、食叶类害虫1种及病害8种。在保山市覆膜种植与常规种植柠檬园相比, 4月刺吸类害虫增加了5种,锈壁虱的危害更低,蓟马危害增加; 7月刺吸类害虫种类和蓟马危害情况相同。在瑞丽市覆膜种植与常规种植柠檬园相比, 4月刺吸类害虫种类相同,蓟马的危害更高; 7月刺吸类害虫均为3种,锈壁虱的危害更低。2种种植模式柠檬园食叶类害虫危害情况相同。4月,覆膜种植提高了保山市柠檬园的病害种类,对灰霉病的危害情况无影响,但降低了瑞丽市柠檬园病害种类,降低了灰霉病的危害; 7月, 2种种植模式下保山市和瑞丽市柠檬园的病害种类为4~6种。覆膜种植提高柠檬园刺吸类害虫的种类,降低了锈壁虱的危害,增加了蓟马的危害,对食叶类害虫潜叶蛾无影响,对蛀干害虫和病害的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杧果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各器官内玉米素核苷(ZR)含量,探索ZR在杧果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杧果花枝短截后剪口芽在当年还能再次花芽分化并开花结果的现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定期测定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及芽内ZR含量。【结果】短截结果母枝后,剪口叶、附近韧皮部和剪口芽内ZR含量分别于2月25、20日和3月2日降至最低,为1.73、1.52、2.0 μg·g-1FW;叶片、韧皮部及剪口芽于3月12日达最大值,为6.39、8.47、10.32 μg·g-1FW。2月25日剪口芽芽眼中心颜色逐渐呈蜡黄,并向芽体四周扩散;3月2~7日,芽体逐渐膨大,蜡黄色加深,芽眼呈半透明状;3月7日后绿色逐渐增加,半透明状消失。【结论】ZR在杧果花芽分化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作用。花芽分化临界期前,ZR含量低,生长点细胞活性下降,有利于杧果植株从叶芽生理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状态;花芽临界期后,相对高的ZR含量有利于杧果植株生长点进行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滇南、滇东南芒果生产区芒果病虫害分布、危害情况及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鉴定出危害滇南、滇东南芒果生产的病害25种,虫害61种。同时对滇南、滇东南芒果生产的干热区和湿热区病虫害的分布以及差异作了分析。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防治措施,保障滇南、滇东南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赣州市章贡区是江西省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地方,经过11年的“防”与”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章贡区松树保存率达到50%,有1个镇未感染到疫情,1个镇通过治理已根除疫情,有效地遏制住了松材线虫病在章贡区范围的扩散蔓延。总结了松材线虫病几个除治环节的有效方法,为其他松材线虫病治理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马铃薯病虫害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50多年的研究积累,系统总结了宁夏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研究现状。宁夏现已发现的马铃薯病害有12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有5种,细菌性病害有3种,病毒病有4种,为害程度严重的有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黑痣病和马铃薯Y病毒。宁夏马铃薯种植区虫害主要有9种,其中金龟3种,叩头虫2种,蚜虫4种,为害程度最严重的有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皱鳃金龟、细胸叩头虫以及桃蚜。提出了以抗病虫品种选育,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建立,脱毒种薯应用和绿色防控技术研制为主的宁夏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行/株距比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和2012年,采用裂区设计,以超高产早稻淦鑫203、中嘉早17和晚稻淦鑫688、五丰优T025为材料,在31.20万蔸/hm2密度下,研究了行/株距比(RS/IS)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和上部三叶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四品种产量均以RS/IS2.0处理(25.0 cm×12.8 cm)较高,每穗粒数均以RS/IS2.8处理(30.0 cm×10.7 cm)较多,千粒重均以RS/IS1.3处理(20.0 cm×16.0 cm)较重,而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以RS/IS5.0处理(40.0 cm×8.0 cm)较低。早晚稻四品种的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以RS/IS5.0处理较大,以RS/IS2.0处理较小;倒二叶叶面积以RS/IS5.0处理较大,RS/IS1.3处理较小。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小规模芒果种植模式和病虫害防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2010年抽样调查了云南省主要芒果产区120个小规模芒果种植农户的芒果种植模式、病虫害知识、病虫害防治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种植芒果品种多达10个,套种模式多达11种。芒果种植户病虫害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能力和防治意识较差,防治方法单一,以农药防治为主,管理相对粗放,致使芒果病虫害成为云南芒果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7.
广西杧果象牙品种发生的果腐病,经病原鉴定,其种类为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杧果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roai et Sharma)。这2种菌均可侵染杧果引起果腐病,其病状虽有相似性,但病症有明显差异。杧果炭疽菌果腐病病斑上生轮纹状小黑点,其顶端有黄褐色颗粒状物;杧果大茎点菌果腐病病斑生小黑点,小而密,其上无颗粒状物。  相似文献   

18.
大棚与露地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设施大棚与露地栽培条件下豇豆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设施大棚病虫害防治及其在海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冬季和2011年春夏季,分别进行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栽培试验,调查记录不同季节大棚及露地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叶螨、白粉病、锈病、轮纹病、煤霉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大棚内豇豆斜纹夜蛾、豆荚螟、斑潜蝇、蓟马等虫口数略低于露地,其中蓟马在豇豆整个生育期虫口数较高,是危害豇豆的主要害虫;豇豆病害以锈病和轮纹病为主,其中2011年春夏季种植的豇豆锈病和轮纹病明显比2010~2011年冬季重。【结论】设施大棚对豇豆害虫有一定的隔离作用,达到降低害虫虫口基数的目的;但对于病害,露地与设施大棚豇豆病害总体未见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芒果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4月~2006年5月对海南省芒果主产区进行为期2年的芒果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实验室内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并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芒果作物上的病害共有42种,其中真菌病害32种、细菌病害5种、线虫病害3种、寄生性植物2种;对芒果致病较重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流胶病、枝枯病、蒂腐病、细菌性果腐病、软腐病、灰霉病、煤烟病、幼苗立枯病、果腐病等10种。调查结果对于科学制定芒果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保障海南省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