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以玉米Lancaster群5个改良自交系为父本,Reid群和Dom群5个骨干自交系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25个玉米杂交组合,研究5.5万株/hm~2、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各杂交组合及亲本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种植密度下,25个玉米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37.12%、134.90%和127.86%,且杂种优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PH4CV改良自交系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较高。在5.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一般配合力以自交系PH5AD最高,为7.02;在7万株/hm~2和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以自交系PH4CV最高,分别为20.73和18.24。以PH5AD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适宜稀植,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在高密植条件下易获高产;以PH4CV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较耐密植,以J1577为父本所配杂交组合宜稀植。  相似文献   

2.
以5个Reid类群骨干系作测验种,测交6个Lancaster、旅大红骨类群的自选DH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设置3个不同密度,对单株产量的遗传稳定性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在6.0万株/hm2条件下组合的单株产量均值最高,9.0万株/hm2条件下最低;不同密度条件下30个组合中单株产量均值排前3位的组合是PH6WC×JD9,PH6WC×JD26和PHGJ4×JD26;其中组合PH6WC×JD9和PHGJ4×JD26在6.0万株/hm2密度下种植单株产量较高,而组合PH6WC×JD26在3种密度条件下差异不显著。DH系JD6、JD11、JD28在6.0,7.5,9.0万株/hm2密度下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均为正值,对密度选择压力不敏感,稳产性较好;而DH系JD7、JD9、JD26在3个密度下GCA效应值波动大,对密度选择压力敏感。  相似文献   

3.
以6个Lancaster自交系PH4CV及其改良系为母本,5个其它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PH4CV及其改良系进行遗传研究。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总平均优势84.45%,平均优势范围41.49%-134.73%,其中杂种优势最强组合为T-3×PH5AD,为134.73%,杂种优势最弱的组合为T-2×Mo17,为41.49%。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中T-3、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为7.26,T-5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低,为-9.80;父本中PH5AD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为7.10,PHB1M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低,为-6.21。30个杂交组合中共有18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值,T-5×PHB1M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8.71,T-5×S122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小,为-9.24。分析表明PH4CV及其改良系一般配合力较高,易于组配出单株产量较高的杂交种。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不仅受遗传引起还会由环境引起。  相似文献   

4.
探讨种植密度对Iodent种质自交系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遗传响应,为密植育种与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CⅡ设计30份杂交组合,研究Iodent种质的5个不同株系在不同密度下玉米株系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表现.在6.0万、7.5万、9.0万株/hm2密度下30份杂交组合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均值分别为128.5%、86.3%和60.4%,变异系数(CV)分别为30.8%、25.8%和29.9%;在6.0万株/hm2密度下,Iodent株系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JK1101最高(9.55),JK1103最低(-6.85);在7.5万株/hm2密度下,JK1103最高(3.51),JK1102最低(-4.83);在9.0万株/hm2密度下,JK1103最高(3.95),JK1102最低(-5.57).仅丹340×JK1101、JK33×JK1102组合的SCA效应值在3种密度下为正值,分别为9.84、8.72、22.68、6.33、1.49和19.15.Iodent种质株系与Lancaster、改良Reid、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四大类群自交系杂交时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密度下杂种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杂种优势呈现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Io-dent种质株系间的GCA效应在不同密度下表现不同,单株产量GCA在密度为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时变化趋势相近,呈显著正相关;由Iodent种质株系组配的同一组合SCA效应增减与供试密度增减变化的方向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方法,以郑58、昌7-2、PH6WC、PH4CV为测验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7份新引抗粗缩病材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配合力。结果显示,由7份新引材料穗部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综合分析来看,Y7和Y4易组配出高产组合,Y6易组配出稳产组合;从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得知,产量SCA效应值较大的组合有Y4×PH4CV、Y7×PH6WC、Y6×PH4CV、Y7×郑58,其产量分别为11.3、11.4、11.2、11.1 t/hm~2,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郑单958和先玉335。综合来看,Y4×PH4CV、Y7×PH6WC、Y6×PH4CV、Y7×郑58等组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6.
两种密度选育的玉米自交系对不同肥力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个杂交种的S1代玉米育种材料等分成2份,在97 500株/hm2和60 000株/hm2两种种植密度下连续自交选择3代,测定S3的配合力;再从上述3个基础材料的不同密度选系中各取两个GCA相对较高的S3所对应的S4分别与昌7-2杂交形成12个杂交组合。采用组合和氮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密度的选系对氮肥的反应。结果表明,同一基础育种材料两种密度的选系对肥力的反应不同,高密度选系组合产量的平均值在低、中、高3个肥力水平分别高于低密度选系组合62.94%、16.46%和8.99%;不同肥力对高、低密度选系组合穗部行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较大,在低肥水平条件下,高密度选系组合的行粒数和千粒质量较低密度分别增加4.7粒和35.7 g;中肥水平条件下行粒数增加2.5粒;高肥水平条件下千粒质量增加25.3 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黄淮海玉米区6个代表自交系与自选的10个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60个杂交组合,分析10个自交系7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0902、10950和11502的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优良,是组配强优势组合的优良自交系。10902×PH4CV、10913×昌7-2、10950×昌7-2、10950×新A3、11502×郑58、11502×9058、11520×9058和11575×9058单株粒重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穗长、穗行数、百粒重和出籽率可根据育种目标进行早代选择;穗粗、行粒数、单株粒重等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长♀、黄♂等6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15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位高、穗粒质量等14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黄♂穗粒质量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的标准差和总配合力均最大,而且它与其他自交系的组合产量在所有组合中最高,均达到1.95万kg/hm2以上,其中,昌7-2×黄♂最高,达到2.09万kg/hm2。  相似文献   

9.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94-2595,2597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0.
以6个Lancaster自交系PHB1M及其改良系为父本,5个常用自交系为母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30个杂交组合,设计3种不同密度:6.0,7.5,9.0万株/hm2,对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密度条件下玉米单株产量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分别为117.4%、76.1%和50.6%,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杂种优势呈现降低的趋势;自选系J1624在3种密度下均有较高一般配合力效应,分别为6.39,2.24和12.83,稳产性较好;组合J1448×J1635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7.57,12.32和17.92,说明其更适于密植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