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畜禽产品总量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禽蛋产量自80年代中期,肉类产量自90年代初期,就已经位居世界首位,步人世界肉类生产大国的行列。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国畜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证,是需要加快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和希望产业。在畜禽产品总量已经很大、国内市场处于相对饱和还要继续发展的情况下,扩大市场特别是扩大国际市场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新的机遇。但是,人世后,我国畜禽产品要想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从肉类生产大国向肉类出口大国的跨越,必须冲破种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以新的姿态迎接无法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持续发展,畜禽产品总量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禽蛋、肉类产量已步入世界生产大国行列。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国畜牧业是农业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证,是需要加快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和希望产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新的机遇。但是,入世后,我国畜禽产品要想更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冲破种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限制,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3.
更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肉类生产大国,国内市场相对饱和,扩大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势在必行。入世后,将给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但是,面对日益加高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畜禽产品出口乃至畜牧业发展,挑战可能要远远大于机遇。我国畜牧业要继续发展,井向肉类出口大国跨越,从出入境检验检疫和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必须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实现由数量增产型战略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变。目前,我国的猪肉、羊肉和禽蛋生产居世界首位,禽肉生产居美国之后于第二位,牛肉生产居美国和巴西之后的第三位(不包括欧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畜禽产品生产国,2003年中国肉类产量6932万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7%。虽然我国肉类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有出口竞争优势,但由于受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技术壁垒等因素影响,畜产品出口时常受阻,开拓国际市场艰难。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3%,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一直是“高产和低价”,劳动技能上凭借的是经验,技术含量不高。现在看来,正是“高产低价”思想下的小农意识将中国畜牧业关在了国际市场大门之外。我国加入WT0后,意味着国内畜牧业与国际市场的真正对接,以前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变成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的水准就是国际市场统一的卫生、安全、优质的消费水准。由于我们目前的畜产品标准、市场体系多为国内市场标准。又由于长期以来,国内面对的是一个短缺经济,畜牧业的主要产业政策和任务,就是发展数量、扩大供给,在畜产品品质方面和竞争能力方面考虑的极少。因...  相似文献   

5.
正1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饲料产业的发展,我国畜产品的主要产量和饲养数量都已经名列前茅,成为当之无愧的畜牧业大国。肉类产品、蛋类产品和牛奶产品已经名列世界前茅,肉类和禽蛋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同时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的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还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我国肉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而出口数量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肉类质量和安全性标准存在许多问题。发达国家对进口的畜禽产品实行着极为严格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性标准,构成了限制贸易的技术壁垒。欧盟组织对我国的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及相关条件考察之后,于2002年1月25日通过决议,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  相似文献   

7.
张惠  洪翊棻  李洪波 《中国猪业》2015,10(11):21-23
环保饲料的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实现快速发展,畜禽产品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均大幅增加,畜牧业产值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大幅提高。自1991年至今,我国肉类产量和禽蛋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的28%,其中猪肉产量占48%,牛肉产量占10%,羊肉产量占30%。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的比例分别是64.5%、78.8%和  相似文献   

8.
<正>一、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畜产品供给总体来看,我国畜牧业供给总量充足,是世界第一畜禽养殖大国,肉类产量8000多万吨,禽蛋产量2999万吨,稳居世界第一,牛奶产量近3800万吨,居世界第三。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肉类占有量为63千克,人均禽蛋占有量为21.8千克,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27.3千克,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虽然我国肉类在总产量上在世界居前列,但是在结构上还有待优化,比如牛肉人均占有量为5.1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畜牧业大国.是世界上养鸡、养猪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肉类每年增加数量的80%来自中国。我国肉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普遍增强,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如2004年1~6月.冷冻猪肉出口额1242万吨.出口额1.8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我国是全球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肉、蛋总产量都位列世界首位。据测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17种传统畜禽的肉类总产量约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99%,禽蛋产量为供应总量的100%;毛皮用特种畜禽,比如水貂,我国养殖总量居世界之首,加工量占全球的75%左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对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却肉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肉类产量已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更注重于肉食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同时对肉的加工体系和消费形态有所要求 ,而冷却肉便是国外目前广泛应用的肉类制品。近年来 ,我国一些大城市也逐步在示范推广。在中国 ,主要有二种肉类产品 :鲜肉和冻肉。大多数人仍喜欢凌晨宰杀、清早上市销售的或畜禽“活杀”后热气腾腾的鲜肉 ,而且一直被认为是最新鲜最安全卫生的肉。实际上 ,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因为刚刚被宰杀后的畜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肉温升高 ,有时温…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9%,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70%,猪肉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食品。生猪等畜禽屠宰一头连着畜禽养殖,一头连着食品消费,是肉类产品走上餐桌的关键环节。做好畜禽屠宰行业的管理工作,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瘦肉精、注水肉、病死猪等涉及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无论是用于国内消费还是出口,发展中国家的肉类产量已经提高了230%,奶类产量提高200%。粮农组织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消费全球奶类和肉类供应量的三分之二,而25年前仅为三分之一。随着需求的增长,进入国际贸易的畜禽和畜禽产品占消费总量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4%上升到13%。按价值计算,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跻身畜牧产品进出口国的前20名,特别是中国、巴西和泰国。但是畜禽产品贸易量的增加仅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它还伴随着资本投资、信息和技术的大量流动;迅速变化的食品喜好和“饮食趋同化”;对越来越苛刻的国际标准的采纳以及进一步的市场一体化和所有权集中的发展趋势。在各个国家,全球化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国内和国际食品加工商和零售商的大规模投资。例如在过去的10至15年期间,阿根廷、智利、墨西哥、菲律宾和南非等国的超市已经发展到食品零售业一半以上的水平。为了分析全球化对生产商、加工商、贸易商和消费者产生影响的方式,FAO拟议的框架确定了“五个市场影响要素”:益处、标准、排斥性、风险和外部效应。全球化的益处之一是生产商和贸易商更为灵活,生计的选择方式更为多样化。当从大型零售商那里购买商品或当出口商采用的标准促使国内标准提高时,消费者受益于食品安全标准。大型零售连锁店的出现还可以降低商品的价格。但是,在评估全球化益处的同时,各国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以及其总体价值、受益人数和在销售链的各个不同环节上的利益分配。在世界畜牧业迅速全球化的过程中,2004年是难以忘却的一年。北美洲与疯牛病相关的牛肉禁运造成世界牛肉贸易量下降6%,而亚洲的禽流感使世界家禽产量增长速度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并导致泰国禽肉出口量史无前例地下降了50%。结果: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肉类贸易量首次下降,国内和国际食品销售链遭到严重破坏。全球化能够增加国内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营养状况,但是它同时也使对生计、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全球化”,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和畜牧业生产的复杂性都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之间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应进一步开展对话。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新技术》2006,(1):56-56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244.8万t,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1%。在国际畜产品贸易中,我国的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如我国的猪肉价格低于国际市场40%、牛肉低50%、羊肉低80%、禽肉低30%、禽蛋低30%,按说这种价格竞争优势可使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年来我国畜产品出口却步履维艰,屡屡受阻,肉类出口仅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1.3%,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其主要原因就是动物疫病问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营养依赖畜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对畜牧业向人类提供肉、鱼、蛋、奶等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无疫病而且要求无药物残留,这就为畜禽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畜禽养殖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畜牧业产值从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4%上升到32%左右,肉类总产值居世界首位.目前国内市场供需基本达到平衡或供大于求,打开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影响我国畜禽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如果不能尽快地解决这两个制约因素,就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等疫情接连发生暴露了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的弊端,特别是对我国肉类和肉类产品出口造成重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得到关注并形成共识。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卫生安全日益重视以及动物疫病对肉类和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不断加大,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也出现了新的趋势,迫切要求我国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主要畜禽饲养量和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200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已经达到643万吨,人均占有66.2公斤,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我省肉类外销总量与生产水平仍然不相适应。为了有效提高肉类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河南畜产品的竞争力,迫切需要建立肉类生产质量安全保障系统,特别是检疫保障系统。1肉类质量安全控制的难点肉类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是:既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又不会对人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伤害。这样的肉类至少应当满足三个条件:经过严格的防疫检疫,消除了动物疫病的危害;严格按照…  相似文献   

18.
政策法规     
中国是世界上肉类生产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肉类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4左右。但是,中国肉类出口总量和金额一直比较少,近几年虽有所增长,市场也仅限于独联体国家,东欧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西欧、美国及日本市场很难进入。 中国肉品出口难的原因除部分品种不适合国际市场需求、内外贸体制不够协调外,最突出的问题是畜禽疫病多、肉品加工及卫生质量不符合国际标准。 卫生质量不如人意,《屠宰条例》有待落实 在我国,畜禽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防疫工作薄弱,致使疫病多、发病面广,很难保证肉食原料的健康,尤其是其中的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畜禽肿瘤病与人类肿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畜牧业发展总体状况 1 畜禽饲养量与产品产量明显增加 我国主要畜禽饲养总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畜产品产量持续上升,目前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肉类产品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显著增加,见表1、表2、表3、表4、图1、图2。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日益关心和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利益,对进口畜禽产品在卫生检疫、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形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壁垒,成为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巨大障碍。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限制性要求就是畜禽疫病。国际市场要求畜禽产品必须来自非疫区,而且对某些疫病的要求都具体写在两国协议或贸易合同中。除此之外,出口畜禽产品的国家和地区要接受进口国家的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出口国家的畜禽疫病情况和防疫水平。同时,在进出口过程中,还要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检验检疫的重要对象之一也是畜禽疫病。目前,畜禽疫病特别是国际兽疫局(OIE)规定的畜禽疫病,已经成为影响畜禽产品流通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发生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规定疫病,其畜禽产品就会立即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抵制,宣布停止从发生这些疫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畜禽产品,发生疫情的国家或地区也要主动宣布停止出口畜禽产品,直至疫情被扑灭。目前席卷欧洲的疯牛病,不仅使这些国家的牛肉难以出口,而且在国内销售也发生困难。我国畜禽疫病多,疫情复杂,防疫能力低,生产防疫条件差,是我国畜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