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蔬菜种衣剂杀菌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本所研制的蔬菜种衣剂对黄瓜黑星病、发疽病、枯萎病、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病菌进行杀菌效果试验,抑菌率达67-100%,差异极显著;对经包衣处理的黄瓜种子进行表面和内部杀菌效果试验,灭菌效果达100%;对经包衣处理的黄瓜、番茄种子做抗逆性试验,结果包衣黄瓜种子的细苗无一死亡,对照幼苗死苗率24.365。包衣的番茄种子发芽后子叶长势好、深绿色、对照的种子发霉。说明蔬菜种衣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可保  相似文献   

2.
黄瓜包衣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自行研制和引进的黄瓜包衣剂对温州特早黄瓜进行手工包衣处理,分别考察包衣黄瓜苗期抗病性、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状况,并对黄瓜开花座果、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黄瓜种子经过包衣处理促进了幼苗的生长,增强了苗期的抗病性,使黄瓜提早开花、座果节位降低,前期产量、总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明显。初步筛选出2种综合效果较好的黄瓜包衣剂型可在本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使用种衣剂包衣的辣椒种子,测试其发芽状况,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成苗数与对照比较并未降低。由于种衣剂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使得辣椒幼苗生长加快,酶活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黄瓜种衣剂1号”包衣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黄瓜种衣剂1号”包衣黄瓜种子,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和耐藏性,促进出苗并有利于培育壮苗,显著提高幼苗耐冷能力,对苗期枯萎防效为90.5%,对苗期综合性病害的防效为77.8%。  相似文献   

5.
烯效唑包衣处理对黄瓜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包衣处理对黄瓜种子发芽、幼苗素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20~60mg/L)的烯效唑包衣黄瓜种子,能有效地降低苗高、促进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有利于黄瓜壮苗的培育;在生理指标方面表现为提高了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烯效唑包衣处理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供试的3种种衣剂以烯效唑浓度为60mg/L的种衣剂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防放线菌与草木灰混合包衣黄瓜种子对黄瓜的生长效应,为黄瓜栽培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生防放线菌与草木灰1∶50、1∶25、1∶10及纯草木灰混合包衣黄瓜种子处理,探讨不同比例的生防放线菌对黄瓜种子出苗、黄瓜幼苗株高、根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生防放线菌对黄瓜出苗有抑制作用,但适宜浓度的生防放线菌制剂能促进黄瓜幼苗株高和根的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结论】在黄瓜生产中,可以采用生防放线菌制剂∶草木灰=1∶25的菌粉包衣黄瓜种子,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黄瓜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化学方法处理黄瓜种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化学方法处理种子的方法较多,包括脯氨酸等一般化学物质,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浸提液以及由多种物质做成的种衣剂等。这些方法对黄瓜生产产生有益的影响,工厂化育苗和种子包衣技术是实现种子处理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薛允连 《新农业》2004,(8):39-39
近几年,我们采用了玉米、花生种子包衣技术,达到既防虫防病,又增产增效的目的。花生种子包衣可防治蚜虫、地下害虫,还可防治花生线虫病;玉米种子包衣可防治纹枯病。花生种子包衣千粒重比对照高9克:玉米种子包衣干粒重高于对照8克。花生种子包衣单产高于对照31公斤,增产率14.1%;玉米种子包衣单产高于对照54公斤,增产率12.4%。包衣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A包衣种子的作用。包衣种子是指将经过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用包衣机把种衣剂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像给种子穿了一层衣服,故名“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所用种衣剂(又名包衣剂)主要成分有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生长激素等。在种子表面起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促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利于形成壮苗,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能减少用种、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可见,种子包衣技术涉及多门学科,且含多项高新技术,所以,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种子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在种子加工处理过程中实施种子包衣,是大力增加种子科技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子包衣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可达到不同目的的种了包衣和品种多样的种子包衣剂。本文综述了当今种包衣的种类、功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