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根据海南夏秋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几何尺寸、材料、力学分析及功能与造价等因素,提出了建设一种新型抗台风单栋小跨度的塑料拱棚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南夏秋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综合结构几何尺寸、材料、力学分析及功能与造价等因素,提出一种新型抗台风连栋荫网棚,由水泥立柱及斜拉钢索等组成的结构体系,采用防虫网覆盖,结构简易,稳定性好且造价低,拟解决夏季高热及抗台风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复式大棚与拱棚栽培西洋参的比较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复式大棚是西洋参栽培更为理想的棚式。它可为西洋参生长创造适宜的田间小气候,提高保苗率,促进西洋参的生长发育,减少病害,免受日灼和潲风雨的危害,增加单根重。三年生种子和四年生参根的产量分别增加28.95%和17.41%,增产增效显著。在西洋参及人参栽培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拱棚哈蜜瓜套棉花,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棉株早开花、早结桃,大大减轻秋淋灾害,获优质高产。1栽培模式1.1田间耕作带的设置。一般情况下,根据田间的地形宽窄情况,因地制宜,长度不限,宽窄可选择8~16m宽幅的农膜,制作6~13m跨度的拱棚。拱棚高1.6m左右,棚内起垄,垄高0.2m,垄宽0.5cm,垄间距1.0m,垄上覆盖厚度0.007mm,宽1.2m的地膜,垄膜中央每隔66cm处栽一穴哈蜜瓜苗,每公顷1.5万株左右。1.2种植时间及方法。当哈蜜瓜于2月下旬移栽到拱棚内时,瓜苗缓苗后,长到即将拉蔓时,约3月中下旬,选择优质、高产、抗…  相似文献   

5.
1 前 言我县马铃薯露地栽培常年上市期为 6月份。此时上市迟而集中 ,销路不畅 ,价格低 ,效益差。为改变这一状况 ,近年来我县不少地方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草帘等多种覆盖栽培 ,其中大棚栽培马铃薯的收获上市期可到 3月底~ 4月初 ,提前了6 0d左右 ,平均每 6 6 7m2 产量达 12 5 0kg ,高产的可达 2 0 0 0kg以上 ,一般产值可达 375 0元。2 主要栽培技术2 1 选用良种优质品种和优质种子是早熟丰产的基础 ,因此要求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早熟的马铃薯品种 ,如早大白、克新一号等。调种时应选用脱毒种薯。2 2 二段催芽…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2017,(6):331-334
甘肃白银地区早熟马铃薯,因早春低温普遍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成熟时间在7月中下旬,上市晚且效益低,而生产中零星种植的大拱棚地膜覆盖种植和小拱棚单、双垄覆膜种植,因配套大芽移栽技术,上市早且效益较好。为了弄清这几种种植模式的增收优劣,开展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早熟马铃薯种植模式与当地主要栽培地膜直播相比,均有明显的增收效果,不同种植模式间的增收大小顺序为:大拱棚直播大拱棚移栽小拱棚双垄移栽小拱棚单垄移栽地膜覆盖移栽地膜覆盖直播。  相似文献   

7.
小拱棚及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6,(5):273-276
为了提高马铃薯原原种产量,降低原原种生产成本,就小拱棚及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选用‘克新2号’和‘青薯6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小拱棚及不同基质类型对马铃薯原原种商品薯产量和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小拱棚的产量显著高于无小拱棚的;采用"麦壳蛭石=12"的基质商品薯产量最高,其次为"羊粪蛭石=13"的基质,但"麦壳蛭石=12"和"麦壳蛭石=11"的基质商品薯率较高,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种茶要成功关键在防冻。”山东省胶州市在生产上采用了茶树蓬面撒碎麦秸、茶树整株覆盖玉米秸、茶树整行覆塑膜、搭建小拱棚、中拱棚、大拱棚,同时配套应用了秋施磷钾肥、立冬浇防冻水、园西北方搭防风障、行间铺草等技术措施,连年跟踪调查,在2002~2011年间的4次严重冻害年份,搭建拱棚的茶园都没有受冻害或仅受轻微冻害,防冻害优势明显。现将胶州市茶园搭建拱棚防冻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于福安  刘文政 《北方水稻》2008,38(3):128-129
在华北地区,旱育秧的通风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不利于育秧炼苗.通过将旱育秧的塑料小拱棚中间或底端敞开通风炼苗的方式改变为顶端与两侧打孔通风炼苗,有效地解决了塑料拱棚旱育秧炼苗难度大的问题.拱棚打孔炼苗与钵体盘育、手插秧和宽行稀植技术结合起来,构成拱棚打孔炼苗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经大面积生产应用,增产幅度达10%以上,收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咸宁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双膜小拱棚栽培和单膜覆盖栽培比较试验,比较其生育性状、冻害、发病率、块茎数量性状、产量、生产成本及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双膜小拱棚栽培不仅能提早季节,抢占市场,增加效益,而且能有效地防止低温危害,减轻春季雨水多造成烂薯缺苗以及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两熟棉促早避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试验表明,拱棚覆盖比现行植棉技术增产16.5%~34.1%.拱棚覆盖能显著提高地温和拱棚内气温,可使播期提前15天左右,保全苗、促早发效果特别显著.此外还能避开霜冻为害,较好地解决麦棉两熟"两晚”问题,使麦棉两熟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拱棚栽培技术,可使草莓提早上市,延长生长周期,提高产量与效益。其技术要点是:选择优良品种、营养钵假植育苗、双行种植、小拱棚薄膜覆盖、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1 前 言沈阳地处松辽平原 ,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无霜期 150d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 70 0多mm ,适宜栽种马铃薯。近年来 ,随着早春马铃薯消费市场的繁荣与扩大 ,春马铃薯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我们知道 ,早熟和高产有一定的矛盾 ,而早熟与产品的效益是一致的 ,因此马铃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是解决早熟与产量矛盾的最佳途径。所以 1998年和1999年两年我们在沈阳地区进行了春马铃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与调查研究。2 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 1 温室大棚多茬复种在大棚里搞马铃薯地膜覆盖加扣小拱棚栽培 ,可有效防御早春低温和早霜的危…  相似文献   

14.
早熟大棚西瓜与棉花间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熟大棚西瓜间套棉花技术是指在同一地膜内西瓜棉花套种,外起塑料拱棚,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从而使农作物生育期提前的一种立体栽培技术。该模式既可减少棉花生产投入,降低劳动强度,又能增加生产效益,是目前形势下进行棉花生产的一条良好途径。本县瓜农经多年的实际种植表明,一般每公顷可产子棉3000-3375kg,西瓜45~52.5t,除去种子、薄膜、化肥、防虫等投资,每公顷纯收入可达3.7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中熟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春马铃薯的地膜覆盖栽培、敞土常规栽培、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和稻草加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共7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出苗速率,还是在植株生长势、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方式,与敞土常规栽培(CK)相比,增产明显,达到了324.2%;其次是稻草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增产220.3%;而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增产则较小,分别增产42.0%和27.1%。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河西走廊甜叶菊拱棚育苗最严重的猝倒、立枯和叶斑三大病害症状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蕹菜新品种赣蕹2号是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吉安大叶蕹菜作母本、泰国尖叶蕹菜作父本.杂交后代经7代自分离系统选育而成.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9年开始在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区)推广试种。赣蕹2号表现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南方蕹菜主产区均可种植。在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易获高产.尤其适应早春大棚栽培或露地小拱棚提早上市一次性采拔栽培.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拱棚直播棉即大田直播先覆盖小拱棚 ,3叶期后再抽除支架将拱棚膜原地落下套覆在棉苗上 ,直到初花期揭膜的直播棉。由江苏省邳州市岱山农技站二年四点次试种结果表明 :拱棚棉 0 .37公顷皮棉单产 2 4 64.5 kg,比移载地膜棉增产 1 5 .4% ,多用棉种 7.5 kg,支架 30 0元 ,节省育苗材料费 2 4 7.5 ,省工 75个 ,累计减投工本费 81 0元 ,净增收 5 1 46.2元 ,增值 1 8.3%。1栽培规范与产量结构1 .1产量指标。徐淮棉区生态条件与生产水平条件下 ,拱棚直播棉公顷皮棉应达到 2 2 5 0~ 2 4 0 0 kg,高产棉田应达到 2 62 5 kg左右 ,小面积超高产棉田可突破…  相似文献   

19.
选择3种生根剂处理迷迭香插条,采用露地和搭建拱棚两种方法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根试剂处理的迷迭香插条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ABT处理插条成活率92.3%,NAA处理插条成活率93.7%;搭建拱棚扦插有利于插条生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生产上常用的农膜拱棚育苗和地膜平覆育苗,通过苗床温度、秧苗素质、定植后发育状况及产量跟踪调查和成本分析等对比,对地膜育苗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细致的论证,并提出了生产中管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