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1.9%和59.7%,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对辣椒4种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60.5%、62.1%、60.5%和50.9%;而淡紫紫孢菌菌剂只对辣椒炭疽病具有很好防效(77.5%)。同时,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植株生物量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及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在盆栽试验中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132.79%、190.35%和211.80%、293.84%;两者在温室及田间小区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82.3%、152.7%和65.0%、23.9%。本研究表明,生防菌剂可以替代化学药剂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植株生长,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使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增加27.9%和20.6%,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减少64.5%和66.7%;可使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30.8%、190.5%、123.5%,差异均显著.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过氧化氢酶作用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在花期施入复合微生态制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棉隆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协同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温室大棚试验,开展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熏蒸剂棉隆与生防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 67-1协同防治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FOC)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棉隆熏蒸土壤(1‰,W:W)结合生防菌剂拌土(106孢子/g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枯萎病菌对直播黄瓜种子和幼苗的侵染,30 d黄瓜死苗率为0,而单一使用棉隆或菌株67-1菌剂,死苗率分别为13.3%和44.5%。田间大棚试验表明,采用25 g/m2剂量的棉隆熏蒸土壤,并在移苗时穴施107孢子/穴生防菌液,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到98.5%,显著高于单独使用棉隆(88.8%)和菌株67-1菌剂(62.2%),黄瓜产量增加48.5%。布里斯模型分析表明,棉隆与菌株67-1菌剂结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监测表明,二者联合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种群数量,提高生防菌在根际的定殖水平,并且有利于被病原菌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本研究为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和生防菌剂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植物根际细菌HQ1-2在黄瓜根际定殖能力及对根际土壤微生态和枯萎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HQ1-2在黄瓜根际定殖密度,采用对峙试验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盆栽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Q1-2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处理12 d时在黄瓜根系和根际土壤分别能保持104和106 cfu/g的定殖密度;HQ1-2处理显著增加黄瓜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提高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根际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在室内试验,HQ1-2对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盆栽试验,HQ1-2显著防治黄瓜枯萎病,其防效达到84.62%。另外,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HQ1-2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混合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开展生防放线菌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的皿内防效初筛,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菌复配,变单一菌剂为放线菌混合菌剂使用,以期提高生防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采用皿内抑菌试验、单一菌株的盆栽促生及定殖试验等筛选出对尖镰孢西瓜专化型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制成混合菌剂并探究其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西瓜幼苗的促生效果。单一菌株S C 1 1、1 5 3、S F 6及其混合菌剂对西瓜枯萎病均有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2 5.8 7%、2 0.6 1%、1 6.7 2%和4 7.5 0%,且对西瓜幼苗有较好的促生效果,对植株鲜重的提升幅度分别达9 9.2 6%、1 2 4.4 4%、1 4 4.4 4%和1 6 2.2 2%,无论是防病方面还是促生方面,均以组合S C 1 1+1 5 3+S F 6效果最为理想。生防放线菌混合菌剂的防病促生作用明显优于单个菌株,混合菌剂各菌株间通过协同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是一类重要的土传性病原物,对露地和温室蔬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平板亲和性试验,构建出一组(淡紫拟青霉、红灰链霉菌和苍白杆菌各1株)生物兼容性好、作用方式互补的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群;以各功能菌株发酵菌体为活性成分,研制出一种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功能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该复合菌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效及植株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该复合菌剂的土壤线虫扩繁指数最低;移栽后38和105 d,该复合菌剂处理的根结级数分别为2.0和4.6,对病害防效为56.5%和42.5%,效果优于10%噻唑膦处理;施用该复合菌剂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增加黄瓜产量。本研究为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生防菌防病促生的土壤微生态作用机制,本试验以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对草莓进行灌根处理,利用比色法和滴定法对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并调查了草莓生长相关数据和草莓根腐病的发生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处理后,草莓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且持续时间长,到第60 d仍有明显促进作用。TR2处理对草莓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较好,分别从第7 d和第15 d开始表现明显促进作用,第30 d时最好,脲酶活性比对照高出215%,蔗糖酶活性比对照高出124%。TR2处理从第15 d和第30 d开始分别表现对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明显促进作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60 d时最好,比对照高出43%;对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15 d时最好,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69%和45%。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处理后草莓的根长、根重、叶面积和最大单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对根长的促进作用在20%左右,根重在第60 d时比对照组高出92%,15 d时平均最大叶面积比对照大10 cm2,第30 d时平均每株比对照多长出1.2个新叶。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处理有利于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防效在25.0%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滑石粉为载体,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剂,利用载体结合法制备的荧光假单胞菌DH09菌剂活菌数达到1×10个/g以上.在温室和田间试验中,DH09菌剂能显著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防效分别为87.85%和75.75%.在温室内,DH09菌剂促生效果明显,幼苗根重增长了65.72%.荧光假单胞菌DH09菌剂具备生产开发的潜力,该菌剂的应用丰富了生防菌剂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黄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简称Rs)侵染引起的苗期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对黄瓜立枯病菌R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437、哈茨木霉T.harzianum 670和752,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量、品质以及立枯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均能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黄瓜幼苗的生理活性和保护性酶活性,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均在75%以上;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全株鲜重、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抗逆性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木霉与病原菌Rs共同处理的黄瓜幼苗,上述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病原菌Rs单独处理。其中木霉670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检测指标高于木霉437和752。此外,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单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了幼苗生长,提高了对黄瓜立枯病的抗性,改善了黄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具有促生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河北、山东等地采集土样,分离筛选具有高产IAA能力的促生菌株,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对潜在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促生菌株对黄瓜种子出芽及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中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并鉴定出1株对黄瓜幼苗具有显著促生效果的细菌,滋养节杆菌ArthrobacterpascensS17。在DF+培养基中滋养节杆菌S17可大量合成IAA,其合成的IAA含量最高为128.54μg/mL。使用滋养节杆菌S17灌根处理,对黄瓜幼苗株高的增长率达到35.99%、对黄瓜幼苗叶面积的增长率达到26.90%,黄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滋生节杆菌S17对黄瓜促生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于2019年5—8月采用前期筛选出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886菌株,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菌剂施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以及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应用效果最好,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达到83.98%;与CK(只接种病原菌)相比,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促进效果最好;拟康氏木霉不同施用量均能提高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降低叶片中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105 cfu·g-1拟康氏木霉厚垣孢子菌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促进效果最好;在播种后30 d,黄瓜幼苗叶片中CAT、POD、SOD、APX、PPO活性和Pro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19.96%、213.75%、139.29%、97.53%、101.15%、70.3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则分别比CK下降了46.10%、60.28%。研究表明拟康氏木霉886厚垣孢子菌剂通过提高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能力,促进了幼苗形态建成,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公主岭霉素在草莓生产中的防病诱抗效应,于大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公主岭霉素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及对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于室内采用生测法测定其对草莓叶片防御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1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并协同叶面喷雾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为71.90%;单独叶面喷雾对草莓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为69.90%;灌根协同叶面喷雾预防与叶面喷雾治疗的综合防控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37%。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100倍稀释液灌根后草莓幼苗的株高、叶柄长、叶长、叶宽、叶数、径冠等方面均优于清水对照;叶面喷施可提升叶片中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喷雾后1 d内即较清水对照显著提高;5 d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灌根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在用药后15 d内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表明合理施用公主岭霉素可实现对草莓白粉病的有效防控,并诱导提升草莓植株的抗病性,改善草莓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3.
 LB-1为新筛选的生防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为明确LB-1培养液的抑病促生效果,本研究以黄瓜为供试植物,分别采用灌根和叶面喷施的方式,测定了LB-1培养液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白粉病的抑制效果;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苗和生化检测试验,分析了LB-1培养液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发现,LB-1培养液对黄瓜枯萎病抑制作用效果甚微,但对黄瓜白粉病生防效果明显,黄瓜叶片接菌24 h后叶面喷施LB-1培养液对白粉病的防效高达48.86%。LB-1培养液浸润催芽处理24 h的黄瓜种子萌发率和根长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LB-1培养液浸种、灌根、叶面喷施处理均能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LB-1没有产嗜铁素、产氢氰酸、固氮和溶磷能力,但能够产生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表明生防菌株LB-1培养液能有效抑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而且其促生作用可能通过产生IAA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LB-1为新筛选的生防近缘毛壳(Chaetomium subaffine)菌株。为明确LB-1培养液的抑病促生效果,本研究以黄瓜为供试植物,分别采用灌根和叶面喷施的方式,测定了LB-1培养液对黄瓜枯萎病和黄瓜白粉病的抑制效果;通过种子萌发、盆栽苗和生化检测试验,分析了LB-1培养液对黄瓜的促生作用。结果发现,LB-1培养液对黄瓜枯萎病抑制作用效果甚微,但对黄瓜白粉病生防效果明显,黄瓜叶片接菌24 h后叶面喷施LB-1培养液对白粉病的防效高达48.86%。LB-1培养液浸润催芽处理24 h的黄瓜种子萌发率和根长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LB-1培养液浸种、灌根、叶面喷施处理均能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LB-1没有产嗜铁素、产氢氰酸、固氮和溶磷能力,但能够产生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表明生防菌株LB-1培养液能有效抑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而且其促生作用可能通过产生IAA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评价了不同菌剂对鹅掌楸组培苗移栽存活和生长势的影响,以筛选出鹅掌楸组培苗专用菌剂,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宁盾"以及AM真菌GZ38处理组移栽存活率分别高达99.67%、96.12%,显著高于对照组,温室促生效果分别达53.71%、52.84%;且田间促生效果分别达26.56%、18.37%,存活率显著提高。机理研究表明,菌株GZ38能够较好地与鹅掌楸形成共生关系;"宁盾"、菌株GZ38不仅能够提高鹅掌楸的根系活力,还能够提高土壤中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有效N、P、K的含量,促进其对N、P、K等营养元素吸收,达到促生效果;另外,菌剂处理后,鹅掌楸的膜损伤程度降低,保护酶活性有较大的提高,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因此,选择微生物菌剂"宁盾"与AM真菌GZ38作为鹅掌楸组培苗专用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6.
解淀粉芽孢杆菌LJ1诱导黄瓜抗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淀粉芽孢杆菌LJ1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细菌。田间试验发现,用LJ1发酵上清100倍稀释液喷施黄瓜幼苗,在施药后14 d时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可达83.45%。为研究LJ1防治病害的作用机制,用LJ1发酵上清100倍稀释液喷施黄瓜幼苗,测定黄瓜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与诱导抗病性相关的酶活性和信号分子水杨酸含量的变化,并检测了苗期根围土壤中真菌的动态。结果显示,经过LJ1发酵液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和水杨酸的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一个骤增的过程,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并且7 d后土壤中的可培养真菌数量急剧减少。说明LJ1发酵液中有诱导黄瓜产生抗病性的物质,并且诱导后分泌的抗性物质对真菌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枯草芽胞杆菌QM3是从青海牦牛粪中分离筛选的一株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显著抑菌效果的高效拮抗菌株,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QM3对番茄早疫病的作用机制和在生物体内的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QM3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不同番茄品种的促生作用,并测定该菌株在番茄根际的定殖能力。[结果] 不同处理的QM3发酵液均对番茄早疫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p<0.05),最高可达52.94%,且与化学农药联合使用防效更好,最高可达71.80%;经QM3发酵液处理后,番茄植株叶片数、株高及根部发育等指标有增加;此外,灌根接种QM3菌株后,根际总芽胞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QM3菌株是一株有益的促生根际细菌(PGPR),具有应用于番茄早疫病生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防菌对马铃薯根系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马铃薯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 X-1菌液、LB液体培养基以及生防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GZ8-6发酵液对马铃薯苗进行灌根处理, 测定和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和马铃薯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X-1和贝莱斯芽胞杆菌GZ8-6处理后, 马铃薯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明显高于病原菌处理和LB液体培养基处理。X-1和GZ8-6处理后第30、60 天, 土壤蔗糖酶活性达到高峰, 分别比病原菌处理高1.70倍和2.71倍,土壤脲酶活性在施用后第10、20 天较病原菌处理分别提升了52.53%和59.48%;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经X-1和GZ8-6处理后马铃薯的侧根数、茎粗、地下部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病原菌处理和培养基处理, 处理后60 d株高和地下部鲜重分别较病原菌处理提高了34.65%和124.79%, 茎粗较LB液体培养基处理平均增加0.53 cm。因此, 生防菌处理不仅对马铃薯有促生作用, 同时还能提高土壤关键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同时接种具有促生防病的作用。本试验旨在评价AMF与PGPR组合菌剂防治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 )的效果,以获得高效生防菌剂。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将AMF Funneliformis mosseae(Fm)、Glomus intraradices(Gi)和 Glomus versiforme(Gv)与PGPR菌株(PR2-1、PS1-3、PS1-5、PS2-6和PS3-2)不同组合菌剂处理黄瓜(Cucumis sativus, 品种:香翠16号),测定各处理对黄瓜植株生长量、枯萎病防治效果和黄瓜产量的影响。供试AMF+PGPR各组合菌剂处理能不同程度的增加黄瓜根系AMF侵染率和根围细菌的定殖数量、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和降低枯萎病危害程度。其中,以Fm+PS3-2和 Gv+PS2-6组合菌剂促生和增产效果最好, 以Fm+PS1-5、Fm+PS3-2和Gv+PS2-6组合菌剂防治枯萎病效果最好。综合评价筛选获得高效组合为Fm+PS3-2和Gv+PS2-6。这两个处理可使黄瓜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下降50.0%和58.4%,防效达到54.5%和63.7%,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张菁  连清贵  陈婧  马青  王阳 《植物保护学报》2018,45(5):1088-1095
为探究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QLP12对番茄植株促生作用及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QLP12对番茄灰霉病菌即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用离体叶片、果实、植株接种法研究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并对盆栽番茄的促生效果、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QLP12发酵滤液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58.97%,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9.28%;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QLP12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50.20%;在灰葡萄孢胁迫下,菌株QLP12处理可诱导植株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同时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株高、茎粗、干鲜比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表明生防菌QLP12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发生,并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