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近年杏鲍菇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杂木屑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常规栽培基质配方(CK)基础上,设计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的栽培基质配方5个处理,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茶渣40%的配方5栽培杏鲍菇综合效果最好,是杏鲍菇栽培的优良基质配方。配方5栽培杏鲍菇的优点为发菌期较短(27 d),原基形成期短(46 d),育菇期短(10 d),单菇重量较重(173.0 g·个-1),出菇单产最高(238 g·袋-1),菇体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3.16%)、脂肪含量较低(0.32%)、总氨基酸含量(2.10%)高,含有茶多酚,单产利润即生产经济效益最高(1.58元/袋)。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几种有机物料与市售草炭基质理化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灵菇渣、杏鲍菇菇渣、木耳渣、沼渣等有机物料为试材,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研究了不同物料理化性状、植物毒性与市售草炭育苗基质的差别。结果表明:各物料容重、总孔隙度均在适宜范围之内,白灵菇渣、杏鲍菇菇渣、木耳渣水气比显著高于市面出售的草炭育苗基质和沼渣,说明白灵菇渣、杏鲍菇菇渣、木耳渣这几种基质材料透气性好,但持水性、储水能力弱;白灵菇渣、杏鲍菇菇渣、木耳渣以及沼渣pH值均高于市售草炭育苗基质,杏鲍菇菇渣、沼渣偏碱性;白灵菇渣EC值为2.25mS/cm,与市售草炭育苗基质的EC值差异不显著,其它物料EC值均显著高于市售草炭育苗基质,不宜单独作为栽培基质;用小白菜种子做发芽试验,白灵菇渣、杏鲍菇菇渣发芽率与市售草炭育苗基质接近,分别为80.00%、75.00%。白灵菇渣、杏鲍菇菇渣、木耳渣、沼渣都可以作为基质替代材料,但是不宜单独作为栽培基质,应该与其它栽培基质搭配使用,沼渣各性状指标与市售草炭基质最接近。该试验旨在为筛选适宜的有机基质材料及不同物料的合理配比提供可行的方案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优良品种HRX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杏鲍菇优质菌株HRX3定向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的菌株,其对温度的耐受性能有明显改善;提高培养基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成分,可以增强菇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并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该菇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4.
茶渣栽培杏鲍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子壳、木屑等栽培杏鲍菇,结果表明:①茶渣是完全可以替代棉子壳、木屑等栽培杏鲍菇,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一种新型基质材料;②配方3、4、5可作为杏鲍菇栽培配方,其中以配方4最优;③茶渣配方3、4、5栽培杏鲍菇育菇期短,产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并含有茶多酚成分,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杏鲍菇渣生产育苗基质,解决杏鲍菇渣可溶性盐离子含量较高的问题,开展了杏鲍菇渣发酵降盐试验、CaO降盐试验以及降盐菇渣替代部分草炭土栽培黄瓜幼苗试验,分析了不同降盐方法的处理效果,研究了不同降盐菇渣添加量的基质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和添加CaO均能够有效降低杏鲍菇渣的可溶性盐离子含量,每千克发酵菇渣干料添加15.500 g CaO的处理效果最好,EC值下降最多;降盐菇渣替换部分草炭土栽培黄瓜,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其中,降盐菇渣添加比例为40%~50%时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培养料中重金属元素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s、Hg、Pb和Cd,研究这些元素对杏鲍菇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和在子实体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子实体中As、Hg、Pb和Cd的含量随其在培养料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As、Hg和Cd会显著降低生物学效率.根据GB 7096-2003和NY/T 749-2003中食用菌干品的重金属限量要求,建议杏鲍菇培养料中As、Hg、Pb和Cd的浓度应分别低于0.5、1.0、3.5和1.0 mg/kg.  相似文献   

7.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栽培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不过,莼菜新鲜产品不易长期保存,需要加工处理之后才能长期保存. 1产地环境 从保障产品安全质量角度,进行莼菜生产种植的产地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相关标准有农业行业标准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和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以及国家标准GB/T 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有关土壤、灌溉水及大气等产地环境要求.其中,GB/T 19630中,关于土壤,要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土壤,并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要求;关于农田灌溉水水质,要求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要求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这里NY/T5010、NY/T391及GB/T 196303部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有所差异,但对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及四川雷波等我国莼菜主产区而言,产地环境条件均容易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食用菌废料的再利用尚缺乏有力科学依据的现状,研究对工厂化栽培的4种食用菌,即海鲜菇、杏鲍菇、茶树菇、银耳的栽培原料及废料进行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木质素、灰分、有机碳等多种营养成分检测分析。结果:在4种食用菌废料中,与其相应的栽培原料相比,粗纤维、木质素、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粗蛋白含量除杏鲍菇废料无显著变化以外,其他3种废料中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粗脂肪含量在海鲜菇、杏鲍菇废料中均有极显著性上升,在茶树菇废料中无显著变化,而在银耳废料中呈极显著下降;磷的含量在海鲜菇和银耳废料中显著上升,而在杏鲍菇和茶树菇废料中显著下降。进行食用菌栽培原料与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对开展废料的再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1场地选择场地选择必须符合无公害生态环境的要求,执行《NY 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和《NY 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标准》,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气体,周围100 m无工业三废、禽畜舍、垃圾(粪便)场、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灰的水泥厂、石灰场等),并且远离医院,尽可能避免学校、公共场所和人流量大的居民住宅区。同时,应防止因菇场培养料堆制  相似文献   

10.
以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基质为对照(CK),以板栗壳作为木屑代料设置3个处理(B1、B2、B3)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通过农艺性状综合统计分析,确定B1为最佳配方。分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B1和CK杏鲍菇的微量元素、总糖含量,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发现,板栗壳的添加显著提高了B1杏鲍菇的钙含量和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了铜、镁、锰、锌元素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测到26种,其中共有11种成分,除(E)-香叶基丙酮外,其余10种均在B1中含量较高,尤其2,3,5,6-四甲基吡嗪含量达到CK的近5倍。由此表明,板栗壳替代部分木屑栽培杏鲍菇具有可推广性和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4种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进行产量和外观品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平均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杏鲍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品质外观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有机废料发酵对有机栽培基质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秸秆、菇渣、鸡粪、苜蓿、牛粪、稻壳等农业废弃物为有机栽培基质的主要发酵原料,在发酵中期及发酵结束后分别测定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发酵栽培基质配方中含一定比例鸡粪、牛粪等材料的基质发酵速度较快,具有较为适宜的pH、EC、C/N比、容重和总孔隙度,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在9种基质配方中,T1、T2、T3、T5和T6配方处理在发酵结束后,各项指标相对更加适宜作物栽培,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鲜桃施肥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鲜桃指在特定条件下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程要求,生产环境质量符合GB/T18407.2-2001要求,执行NY/T5114-2002生产规程,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化肥、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委托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石河子垦区无核白鸡心葡萄产品,进行了果实的感官、理化、卫生及土壤等指标的检测,根据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葡萄(NY/T844-2004)标准,检测结果符合绿色果品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钟世雄 《食用菌》2014,(1):56-57
<正>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以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和菌肉肥厚似鲍鱼而得名。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肉肥厚,菌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大,营养丰富,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是国内外市场较畅销的一种食用菌。1栽培季节根据杏鲍菇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出菇期,在青海西宁地区栽培杏鲍菇,适宜出菇的季节春天为4-5月,秋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17.
绿色食品: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南瓜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记录、品种选择、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藏、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设施及露地的绿色南瓜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GB16715.5-2010瓜菜作物种子。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6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5绿  相似文献   

18.
贾乾义 《食用菌》2002,24(5):31-31
1 栽培季节 根据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条件及杏鲍菇不同季节的市场价格变化,我们认为,北方各省出菇时间应安排在春、秋两季。春季,华北地区在3~4月出菇较佳,东北地区安排在9~10月出菇。在栽培实践中,应根据这个出菇时间来确定菌棒与菌种的制作时间。目前,北方许多地方将出菇时间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此时不但受福建、浙江产菇季节的影响,杏鲍菇价格较低,且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出菇,管理非常不便。北方各省杏鲍菇生产大多采用塑料大棚,这个季节不生火加温,难以达到杏鲍菇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但生火湿度很难把握,不通风又易出畸形菇,通风湿度和温度又很难保持正常,所以各环境条件相互影响,很难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在生产上易造成经济损失。2 菌棒生产 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①培养料含水量:许多栽培者认为,料的含水量越大,产量越高,二潮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同种异名的菌株间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杏01(杏鲍菇-1)、杏13(杏F)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短;出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因此,菌株杏01与杏13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绿色食品恰马菇生产基地要远离城市、工矿区,基地区域及周边无“三废”排放企业。产地农田大气环境、灌溉水质、土壤无污染,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