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大梧工区为试验地开展柳窿桉、尾赤桉201-2、尾赤桉184-1、巨桉与赤桉等7个桉树无性系的引种效果试验,旨在筛选适于在当地推广造林的桉树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在生长量和抗寒性方面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耐寒性方面,赤桉最好,尾赤桉次之,巨桉第三,柳窿桉最差;生长性状方面,尾赤桉表现最好,赤桉次之,而巨桉、柳窿桉因受冻严重生长量较差。据试验结果建议闽西地区选择赤桉和尾赤桉进行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
不同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桉树无性系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桉树无性系在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本区发展的无性系为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而尾叶桉U6生长较差;从效益分析来看,采用尾巨桉3228和尾巨桉3229造林比尾叶桉U6造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选择巨尾桉、马尾松、木荷分别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以杉木纯林作对照,对造林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杉木+巨尾桉混交中杉木的树高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巨尾桉的生长和蓄积量也显著高于其他混交树种,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模式,可见,巨尾桉对杉木的树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林分蓄积量和林地生长率。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尾巨桉、尾细桉两杂交种无性系列在雷州林业局公司遂溪林场造林的生长情况。对3.5年生林分生长情况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两无性系能适应遂溪林场肥力低下、干旱的立地条件生长,其中以尾巨桉无性系林分生长指标较好,但抗风性能差,尾细桉无性系林分生长指标比尾巨桉无性系林分生长指标稍差,但抗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巨尾桉尾叶桉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巨尾按2个无性系及其亲本之一的尾叶桉1个无性系、尾叶按实生苗造林在桂中的生长情况。对3.5年生林分生长情况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两树种基本能适应桂中肥力低下、干旱的立地条件生长,其中以巨尾桉BH115号无性系表现最好,而未经选优的巨尾桉(无号)无性系表现最差,说明了杂交种巨尾按子代与其亲本之一的尾叶桉子代之间并无绝对的生长优势,应在选优过程中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同样的种苗,相同的立地条件、整地质量和造林密度和巨尾桉进行造林前施基肥和轮伐中期(造林后2年)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前施P肥对巨尾桉生长有明显作用,施N50P50K50比不施基肥增产336.3%;造林后2年追施混合肥对巨尾桉生长效果明显,施N100P100或N100P100K100分别比不追肥增产178.9%和215.9%,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组培苗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巨尾桉组培苗引种造林试验,调查试验区(南安市A区、B区、C区)6年生巨尾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我省南部长泰县、北部顺昌县引种的巨尾桉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巨尾桉瓶内菌根化组培苗的造林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 1994年 ,在广东省开平市国营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巨尾桉组培苗瓶内接种外生菌根菌的野外造林试验。 2个试验中 ,共采用 17个外生菌根菌菌株。造林后定期观测了 12或 2 4个月树高、地径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除试验 2造林初期的树高外 ,其他所有生长指标在菌根菌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 ,菌根菌间对巨尾桉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从多重比较和接种效果分析看 ,菌株E4 0 70、H4 5 0 9、E4 2 4 0、H6 177、H4 339、E4 72 6、C930 1、C92 13和C92 0 3,在造林后 6个月开始可明显地促进巨尾桉树木生长 ,说明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技术是完全可行的 ,有关菌株对巨尾桉幼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巨尾桉进行了不同施基肥和抚育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巨尾桉施基肥造林具有明显成效,其中以施过磷酸钙600kg/hm2和碳酸氢氨300kg/hm2为最佳方案.不同抚育措施对巨尾桉幼林生长有显著影响,且抚育强度越大,生长效果越好.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萌芽更新造林具有生长快、节省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益等优点,对萌芽力强、实生苗造林成活低的阔叶树种在闽南地区造林中广泛应用,如红椎、闽粤栲等,均取得较好造林效果。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作为南方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树种,它是选用巨桉、尾  相似文献   

12.
以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经营方式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经择伐3年后,林分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保留木的生长速度比择伐前快;巨尾桉二代萌芽林的生长速度比新造林快;皆伐改择伐的经营方式在第一个采伐周期的经济效益虽然比皆伐低,但在第二个采伐周期后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皆伐新造林和皆伐二代萌芽林。  相似文献   

13.
以巨尾桉为材料,分立地条件,造林密度、种植时间、施肥方式等对以桉属速生林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沿海山地引种和发展巨尾按属速丰林速生林栽培技术的配套措施,为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桉树纸浆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桉树科技》1998,(2):1-23
本研究采用多点试验,主要开展了尾叶桉、巨尾桉和蓝桉的造林密度、施肥和多项栽培措施组合的试验;并研究了它们的生长模型和收获模型;研制了桉树经营模型软件,提出了尾叶桉的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尾巨桉幼林的生长和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尾巨桉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增长量的波峰出现与降水量和施肥有很大关系.各气象因子对于尾巨桉胸径和树高生长增长量的影响不同,利用尾巨桉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气象因子得到尾巨桉树高、胸径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广东省"林业第二次创业"的总体要求,实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自1999年至今共营造尾叶桉、韦塔桉、巨桉、柳桉、尾巨桉共计733hm2.分析了各工区的桉树生长情况、品种表现、病虫害等情况.总结了育苗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的林地清理方式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林分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1~3 a)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造林密度在835~2 500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树高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而胸径及材积速生期有缩短的趋势。造林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而造林过疏,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干的生长,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桉树生长的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整地。良种桉(指尾叶桉、巨桉、柳桉、邓恩桉以及巨尾桉、尾巨桉、柳窿桉、雷林一号桉、柳州、横县的柠檬桉、山口83002号窿缘桉等)在我区主要栽培于平原台地和低丘地区。整地多为机耕、全垦挖大坎。而来宾县根据本县多为低山和丘陵,不适宜搞机耕的实际情况,采取撩壕整地造林,收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上营造的杉木、马尾松、枫香和巨尾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和生长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坡耕旱地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山垅田,其林木生长也较好,但杉木不适于山垅田造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之间,胸径、树高的生长量依次为巨尾桉〉枫香〉杉木〉马尾松.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贫瘠的海滨阶地对尾叶桉、斑叶桉等8种桉树进行了造林试验。用座标综合评定方法选出适生性强、生长快、产量高、抗性强的尾叶桉、巨桉、斑叶桉和粗皮桉为优良短轮伐期薪炭、用材树种;窿缘桉、赤桉和细叶桉为较好的树种;野桉生长差,保存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