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瘤菌与固氮菌联合对毛叶苕子的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前期筛选的具有优良固氮活性的巨大芽孢杆菌菌株N3和豌豆根瘤菌菌株Vic5,研究单一及复合接种对毛叶苕子的促生效果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接菌处理CK,单一接种N3能显著提高毛叶苕子根瘤固氮酶活性,单一接种Vic5能显著提高毛叶苕子地上部生物量、结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Vic5处理下毛叶苕子地上部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NO3--N与NH4+-N两种氮素形态的7种配比(氮素水平210mg/L)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均随NO3--N/NH4+-N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NO3--N/NH4+-N比例为5/3时,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及固氮酶活性均取得最大值,而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含量则在5/5时最高。综合分析,当氮素水平在210mg/L时,5/3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较好,自身固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地木耳(Nostoc commune)是一种固氮蓝藻,其固氮活性是可逆的,在天然草地氮素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放牧、刈割、烧荒以及围封对地木耳生长动态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样地地木耳的生物量最高,适度放牧和刈割样地次之,重度放牧显著抑制了地木耳生长,其总生物量仅相当于围栏封育的11.2%~35.1%;烧荒处理当年地木耳生长受到抑制,但随着凋落物的积累,其生长量逐渐增加;地木耳生物量与凋落物、立枯物的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和立枯物的量是影响地木耳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适度放牧和围栏封育有利于草地固氮蓝藻--地木耳的生长和增加草地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根系分隔法将根系按不同方式进行分隔,并在不同氮素水平和生育时期下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紫花苜蓿和玉米地上生物量以及氮积累量进行测定,以研究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下根系互作对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各指标、玉米及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重和氮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和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其中,总根瘤数、单株根瘤重及单株固氮潜力在各生育期以及有效根瘤数、有效/总根瘤数及固氮酶活性在现蕾期和盛花期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高于尼龙网分隔显著高于塑料分隔和紫花苜蓿单作(P<0.05)。总根瘤数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N21>N210,且在不同根系互作间的差距于盛花期最大;其他结瘤固氮指标在分枝期时表现为N21210,现蕾期和盛花期为N21>N210,并且N210下单株根瘤重及单株固氮潜力在不同根系互作间的差距于盛花期最大,而N21时各指标均在盛花期前最大。同时,结瘤固氮及氮代谢产物相关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单株根瘤重与单株固氮潜力相关系数最大(0.993)。由此可见,紫花苜蓿与玉米的根系互作越紧密越有利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紫花苜蓿根瘤的形成随氮素浓度的降低而增大,而根瘤生长发育在分枝期时适当的氮素对其有促进作用;促进根瘤形成的氮素阈值也较根瘤生长发育的低;根系互作是结瘤固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青海豆科植物根瘤及固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野生及栽培豆科植物结瘤以及固氮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栽培豆科植物均能自然结瘤,野生豆科植物结瘤率近为45%。青海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大多圆形,棒状或指状,形状较为规则。栽培豆科植物根瘤多数为粉红色,而野生豆科植物多数为白色,棕色或黄色。125种根瘤样品用ARA测定结果表明,30%根瘤为无效根瘤,不同豆科植物不同地区根瘤固氮活性相差较大,一般固氮活力都较低,乙炔还原活性小于1umolC2H2/gFw.h.的检测样品有40%,最高达30umolC2H2/gFw.h,根瘤固氮活性与生育期,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丽敏  苏晶  田倩  沈益新 《草业学报》2020,29(3):130-136
氮肥施用可以调控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的生长,而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采用盆栽试验,通过设置3个水分梯度(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50%以及70%,分别用W1、W2、W3表示)及4个氮素水平(0、0.02、0.04、0.06 g·kg-1,分别用N1、N2、N3、N4表示),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及其与氮素吸收及根系固氮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W1水分条件下,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而在W2及W3水分条件下,均以N3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最大;2)W1及W2水分条件下,N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在W3水分条件下,以N3处理氮素吸收量最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与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根系固氮酶活性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而增加,随氮素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在N4条件下,W4处理固氮酶活性与W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在低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供应可以保证植株对氮素的需求并提高其生物量;在高土壤水分条件下,适宜供氮量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但过高氮肥供应会显著抑制根系固氮酶活性并最终导致氮素吸收及生物量不再进一步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生产系统中的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根系分隔法将根系按不同方式进行分隔,并在不同氮素水平和生育时期下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紫花苜蓿和玉米地上生物量以及氮积累量进行测定,以研究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下根系互作对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各指标、玉米及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重和氮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和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其中,总根瘤数、单株根瘤重及单株固氮潜力在各生育期以及有效根瘤数、有效/总根瘤数及固氮酶活性在现蕾期和盛花期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高于尼龙网分隔显著高于塑料分隔和紫花苜蓿单作(P0.05)。总根瘤数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N_(21)N_(210),且在不同根系互作间的差距于盛花期最大;其他结瘤固氮指标在分枝期时表现为N_(21)N_(210),现蕾期和盛花期为N_(21)N_(210),并且N_(210)下单株根瘤重及单株固氮潜力在不同根系互作间的差距于盛花期最大,而N_(21)时各指标均在盛花期前最大。同时,结瘤固氮及氮代谢产物相关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单株根瘤重与单株固氮潜力相关系数最大(0.993)。由此可见,紫花苜蓿与玉米的根系互作越紧密越有利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紫花苜蓿根瘤的形成随氮素浓度的降低而增大,而根瘤生长发育在分枝期时适当的氮素对其有促进作用;促进根瘤形成的氮素阈值也较根瘤生长发育的低;根系互作是结瘤固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配比NO3--N,NH4+-N和NO3--N∶NH4+-N为1∶1和0、105、210mg/L 3个氮素水平对紫花苜蓿盛花期生长及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同一氮素水平下,株高表现为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O3--N培养下次之,NH4+-N培养下最低;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H4+-N培养下次之,NO3--N培养下最低;茎叶比则是NO3--N培养下最大,NH4+-N培养下次之,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的最低,各氮素形态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根瘤重、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茎叶比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NO3--N+NH4+-N的浓度为210mg/L时,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取得最大值,茎叶比取得最小值,根瘤重则在NO3--N+NH4+-N的浓度为105mg/L时取得最大值,紫花苜蓿在混合态氮培养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0.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和沙培试验,采用15N自然丰度法测定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方式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固氮效能、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kg/hm2低施氮量下,接种根瘤菌能增加苜蓿的根瘤数量和根瘤重量,苜蓿固氮率、固氮量均达到了最高,分别为(77.8±0.508)%和(452.51±2.568) kg/hm2。接种根瘤菌有效促进了苜蓿的生长,提高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有效分枝数、荚果数及种子产量,种子产量增幅平均达(59.7±0.118)%,显著高于不接种、不施氮和其他施氮处理。而施氮量超过50 kg/hm2,则会抑制根瘤菌结瘤,引起苜蓿固氮率、固氮量下降。随着施氮量增加,根瘤菌促进苜蓿植株生长的效应明显减弱,造成生物量和荚果数减少,种子增产幅度降低。比较秋播拌种和春季返青追施2种不同的根瘤菌接种方式,以秋播拌种根瘤菌结合施氮量50 kg/hm2时的增产最为显著。秋播拌种根瘤菌的生物固氮百分率和固氮量与苜蓿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legumes affect the economic value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natural grasslands. We collected data on species richnes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legumes and their percentages of the total community at 78 field sites in Chinese natural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lpine steppe and alpine meadow) and in Inner Mongolia (meadow steppe, typical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 and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attributes with community, climate, and soil factors. At least one legume species occurred in 89.7% of the sites studied; the genera Astragalus, Oxytropis, and Medicago were dominant among the 12 legume genera recorded. Generally, within 1 m2 of grassland, only one legume species was present with an aboveground biomass of 1.1 g; this accounted for 9.1% of community species richness and 1.7% of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In comparison with many other types of grassland around the world, both the legum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its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were low in Chinese grasslands, especially in Inner Mongolia. The low biomass of legumes in grassland might be attributable to the low growing-season temperatur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ile in Inner Mongolia, low precipitation combined with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may be the main reason. Although legumes in Chinese grasslands have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nitrogen fixation and contain a variety of forage species, thei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value has been limited by their low biomass. Suggestions to enhance legume biomass in Chinese grassland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不同时段果蝇的活动规律,为果蝇成虫诱杀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果蝇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处理,在现场研究果蝇在晴天、阴天、雨天及一天内不同时段的活动规律。在供试的6种成熟水果中,香蕉、蓝莓对果蝇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其他4种水果(P<0.01),绿如蓝牌果蝇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香蕉(P<0.01)。在晴天,果蝇的活动更为频繁(P<0.05),晴天诱捕到的雄果蝇数量明显高于阴天和雨天(P<0.01)。诱捕到的果蝇种类主要是黑腹果蝇、斑翅果蝇、伊米果蝇、海德氏果蝇、筋果蝇等。一天内不同时间段果蝇的活动明显不同,8:00~10:00和16:00~18:00是其活动的两个高峰期。天气条件对果蝇活动有很大影响,一天内果蝇活动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是8:00~10:00和16:00~18:00,利用绿如蓝牌引诱剂可对果蝇成虫进行有效诱杀。  相似文献   

13.
氮肥对沙地燕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化草地,研究燕麦(Avena sativa)种植在该地区氮肥的最佳用量,于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4个时期施肥,分别占总施肥量的15%、40%、25%、20%。对燕麦追施0(CK)、70、140、210、280kg·hm~(-2)氮素,测定分蘖数、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及产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70~280kg·hm-2氮肥均促进沙地燕麦地上部分的生长,其中以追施210kg·hm~(-2)氮肥效果最佳;追施70、140、210、280kg·hm~(-2)氮肥,沙地燕麦干草产量分别较N0增加56.96%(P0.05)、74.93%(P0.05)、121.32%(P0.05)、99.58%(P0.05)。因此,在内蒙古通辽市珠日河沙地种植燕麦追施氮肥的适宜用量为210kg·hm~(-2)。  相似文献   

14.
刘桂霞  苗玉华  李记开 《草业科学》2011,28(9):1649-1652
地木耳(Nostoc commune)是一种固氮蓝藻,其固氮活性是可逆的,在天然草地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模拟了年际间降水量变化和放牧强度对地木耳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度放牧促进了地木耳的生长,其早期和后期生长速度分别是不放牧时的3倍和4倍,不放牧时生长最慢。降水量对地木耳后期生长速度与早期生长速度的影响呈相反的趋势,高降水量显著提高了早期生长速度,是最低降水量时的14倍;平均降水量显著提高了后期生长速度。适度放牧、高降水量时早期生长速度最快,适度放牧、平均降水量时后期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5.
外源氮输入和割草是影响草地植被碳、氮库的两个重要因素,外源氮能否补充因割草带走的养分使得植被和土壤碳、氮库保持平衡尚不明确。为了解刈割和氮输入对植被碳、氮库的影响,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设置刈割和5水平氮添加交互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显著降低了植物生物量和碳、氮库(P < 0.05),氮添加可促进刈割后的生长补偿;氮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生物量及碳、氮库(P < 0.05),同时改变了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碳、氮库的分配;不同水平的氮添加影响植被碳、氮库,当氮添加水平为10 g·m-2·a-1时,植被碳、氮库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刈割与10 g· m-2·a-1氮输入相结合可支持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游旭  杨浩 《草地学报》2016,24(4):726-730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是内蒙古草原的优势C4植物。其对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将会影响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本文总结了糙隐子草的光合特征、水分利用特征和氮素利用特征,并阐明了这些生理生态特征对放牧、降水改变、氮添加、沙化等的响应。建议今后对糙隐子草相关生态学研究应注重于其水分利用效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内在机制、其与共存植物的养分竞争关系、其在群落中比重的改变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