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高效、准确、低成本地检测出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对现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将优化后的方法对2009年贵州省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样品进行检测,样品用乙腈:冰乙酸为100:1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进行活化,用气相色谱检测,在0.10 mg/kg的加标情况下,5种样品的回收率均在70.95%~127.9%,相对标准偏差在1.05%~9.77%,方法的检出限在9.68e-5~0.027 0 mg/kg.通过在不同种类蔬菜水果中反复试验,优化后的方法可以达到高效、准确、低成本检测,适用于各类蔬菜水果中多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建立氟虫腈在豆类蔬菜中的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丙酮(70/30)抽提,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样品中的水分,通过硅酸镁(Florisil)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旋转蒸干后用乙腈定容,应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检测,通过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检测限为5μg·kg-1.在5~50 μg·kg-1浓度范围内,回收率为92.3%~101.7%,变异系数为1.4%~4.0%.  相似文献   

3.
蔬菜中百菌清与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乙腈提取蔬菜中百菌清、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 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分别添加 0 .1、0 .5 m g/ kg上述 6种农药混合标准液的回收率为 91 .6 %~ 1 0 8.0 % ,标准差为 0 .1 2 %~ 6 .5 0 % ,检出限为 0 .1 0~ 3 .2 0 μg/ kg。采用此法对 6种蔬菜中 3种主要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 ,验证了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适宜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同时分析畜禽肉中磺胺及喹诺酮类共27种抗菌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中待测组分,经旋转蒸发浓缩至干,用1mL 10%乙腈-0.1%甲酸水溶解,正己烷冷冻离心脱脂,应用UPLC-MS/MS采用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及多反应监测质谱分析模式10 min内同时对畜禽肉中27种磺胺及喹诺酮用外标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分别对鸡肉空白基质进行3个水平(2.0 μg/kg,10.0 μg/kg,20.0 μg/kg)的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为70.0%~122.7%.3个浓度的添加回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7%.27种待测组分以最低统计检出限均为0.2μg/kg,定量限为0.5μg/k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性、重复性好,可用于畜禽肉中16种磺胺及11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日常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5.
建立氟虫腈在豆类蔬菜中的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丙酮(70/30)抽提,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样品中的水分,通过硅酸镁(Florisil)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旋转蒸干后用乙腈定容,应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检测,通过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检测限为5μg.kg-1。在5~50μg.kg-1浓度范围内,回收率为92.3%~101.7%,变异系数为1.4%~4.0%。  相似文献   

6.
建立化橘红中阿维菌素、吡虫啉、灭幼脲和噻嗪酮等4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经石墨化炭黑-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乙腈和5 mmo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5~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检出限范围在0.1~0.5 μg/kg之间.添加水平在10~200 μg/kg范围时,加标回收率在81.9%~9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4%~9.2%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化橘红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氟虫腈在豆类蔬菜中的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丙酮(70/30)抽提,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样品中的水分,通过硅酸镁(Florisil)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旋转蒸干后用乙腈定容,应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μECD)检测,通过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检测限为5μg.kg-1。在5~50μg.kg-1浓度范围内,回收率为92.3%~101.7%,变异系数为1.4%~4.0%。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同时检测桃果中毒死蜱、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3种不同类型农药残留的方法。用乙腈提取,用Carb/NH2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提取液,采用HP-5毛细管柱分离、GC-ECD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3种农药残留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在0.003 1~0.008 8 mg/kg之间,多次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4.8%~10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5%~3.25%之间。该方法适合桃果中上述3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建立用气相色谱同时检测桃中毒死蜱、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三种不同类型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用乙腈提取, Carb∕NH2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提取液,采用HP-5毛细管柱分离、GC-ECD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三种农药残留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较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在0.0 031mg/kg~0.0 088 mg/kg之间,多次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4.8%~100.7%之间,RSD在1.35%~3.25%之间。该方法适合桃中上述三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高相色谱-荧光测定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测定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采用酸化乙腈超声提取,再以正己烷液-液萃取并旋转蒸发浓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以乙腈/0.086mol/L磷酸(15/85,V/V,用三乙胺调节pH2.5)作为流动相,于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处对样品进行检测.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蔬菜中的检测限为0.575~1.538μg/kg,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为64.4%~116.9%.对环境中蔬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且价廉,能够满足日常监测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绿原酸与小麦抗赤霉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小麦赤霉病不同抗性的苏麦三号(R)、扬麦四号(MR)和南农824(S)三个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u·hr~(-1)·mg~(-1)protein),在拔节期的顶叶中分别测得6.26,12.28和25.12;在孕穗期的麦穗中分别测得140.1,143.3和167.7。滴注接种后8天,苏麦三号、扬麦四号和南农824的病穗中 PAL 比活力与健康穗中的比值分别为0.53,0.67和1.34。用 HPLC 法测定麦穗中绿原酸含量(μg·g~(-1)dry WT),在接种4、8和12天后的苏麦三号穗中分别为32.4,52.4和27.7;扬麦四号穗中分别为60.0,68.0和94.4;南农824穗中分别为123.8,142.2和158.9。绿原酸含量在苏麦三号接种穗中均最低,在南农824接种穗中均最高。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0.05%、0.1%和0.2%的绿原酸溶液中萌发数比对照分别增加214%,614%和970%。上述结果表明,小麦麦穗接种后的 PAL 比活力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与其抗赤霉病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7-氨基头孢烷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7-氨基头孢烷酸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以高效毛细管电泳为检测手段,进行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4种头孢类药物的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萃取和检测鸡肉中的药物。在试验条件下,4种头孢类药物的回收率为78.00%~83.04%,RSD为2.18%~3.79%。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五个生态型不同的品种,分两组试验。一组为萌芽种子低温处理,另一组为一叶一心幼苗不同日照处理。用脱落酸放射免疫法测定幼穗中AB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日照处理的幼苗,生长锥内,ABA含量依次为8小时>12小时>24小时;在同一日照中,有春性小麦ABA含量高于冬性的趋势。萌芽种子低温处理后的幼苗,生长锥内ABA含量均高于对照,而且在未经低温春化的对照中,也有春性小麦ABA含量高于冬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亚热带洞庭湖区高温高湿条件下观察了10只考湖杂种绵羊的舍饲和放牧行为,结果表明:(1)采食、反刍、站立和卧息时间分别占24.47%;28.54%:31.52%和15.50%。(2)在24h之内,采食频率和采食量出现2个高峰。(3)舍饲平均日采鲜草8.76kg,折风干物质1.14kg,占羊只平均体重3.82%。(4)在放牧条件下用口罩法和计数法所测出的鲜草日采食量接近,前者为4.92kg,后者为4.94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SPE)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技术,建立养殖水体中的18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水样中的磺胺类药物通过HLB萃取小柱富集后,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HPLC-MS-M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PLC-MS-MS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测定,可同时对养殖水体中的18种磺胺类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均低于1.0 ng/m 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0%~120%。[结论]该方法能够简便、快捷、有效地实现养殖水体中18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1) A method has been described for the isolation of chicken erythrocyte nuclei using saponin to lake the cells. Nuclei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nuclei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Laskowskie and with nuclei prepared by a citric acid method, particularly in regard to respiration. (2) The total lipid content of the nuclei is about 14 per cent. and the desoxyribonucleic acid content is about 45 per cent. (3) A yellow pigment contained in the nuclei appears to be xanthophyll. (4) A gel formed by the nuclei at pH 8.5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a and the absence of other cations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发育和体外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法分离成年小鼠和13日龄小鼠腔前卵泡,两组中每只小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929±1081和7683±915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培养10天后,两组恢复成熟分裂卵的比例分别为193%和209%。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在培养后第5天开始发生GVBD,此后,GVBD和抛出pbI的卵母细胞数量逐日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自行设计安装的MFR-1型母牛发情鉴定及早期妊娠诊断仪,将特制探测电极插入母牛阴道穹窿部,测定了94头母牛宫颈-阴道粘液的电导率(CVMEC)。结果表明,母牛在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CVMEC呈规律性变化。发情周期正常的母牛,CVMEC在间情期处于较低水平(5.64mS/cm),前情期开始上升(8.93mS/cm),发情期达峰值(13.40mS/cm),后情期开始下降(9.84mS/cm),最后降至间情期水平。输精后,未妊与妊娠母牛CVMEC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发情周期的各时期,未妊母牛高于妊娠母牛;未妊母牛在输精后21天左右返情,CVMEC再度出现峰值;妊娠早期母牛则保持与间情期相近的较低水平(5.08mS/cm)。笔者认为,母牛CVMEC的规律性变化的生理学基础是体内激素水平和宫颈-阴道粘液的周期性变化,据此进行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是可行的。与目前使用的方法相比,CVMEC法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烟草叶片外植体脱分化是分阶段完成的:在诱导期(2d内)产生的愈伤细胞须通过发育期进入成熟期(8d后)才能脱去叶片外植体固有的构型方式的影响.否则,未通过发育期的培养体,在芽分化培养基中只能形成一种倒生的畸形叶状体.在关键的发育期出现了由水杨基氧肟酸(SHAM)敏感途径及Na3PO4敏感途径加强而构成的类似呼吸跃变现象,而呼吸商却出现低于1.0的低谷,同时三羧酸(TCA)循环的偏呼吸商(PartialRespiratoryQuotient)也小于1.0.在芽分化过程中也发现类似的代谢类型变化.讨论了这种代谢类型变化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雅安地区以腹泻症状为主的羔羊疾病。结果表明该病为瘤胃酸中毒。过量单一饲喂玉米面是导致发病的根本原因。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腹泻、脱水、虚弱和全身衰竭。其血中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液浓缩,血细胞压积升高,瘤胃液pH值降低,纤毛虫数量显著减少,活性显著降低。防制原则为减少玉米面喂量,补充体液和纠正酸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