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饲草资源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林西县饲草资源进行了营养成份分析及饲用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灌木类及青贮玉米,其营养动态变化规律是随生育期的变化粗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种成份在茎叶中的含量也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灌木类饲用植物粗蛋白质含量15.69%-18.48%,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7.64%~11.15%。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豆科饲用植物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具饲用价值的豆科植物有47属136种,其中灌木类56种,占总数的41 2%;藤本类37种,占27 3%;一年生直立型草本35种,占25.7%;乔木类8种,占5.8%.这些豆科饲用植物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15%,属种间变化不大;钙含量变化则较大,基本符合家畜饲用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收获时间对饲用高粱和野生大豆单、混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验证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间作及其青贮利用的可能性,研究了饲用高粱拔节后期不同收获时间(2007年9月12日、9月21日和9月28日)对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单贮及混贮的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单贮的发酵品质不佳;混合青贮和饲用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差异不大,均能调制成优质青贮饲料.随收获时间的推迟,混合青贮和饲用高粱单贮的发酵品质变化不明显,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与此相反,野生大豆单贮的发酵品质有所改善,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降低,粗蛋白质含量上升.总之,饲用高粱拔节后期适宜青贮的持续时间较长;野生大豆与饲用高粱间作、混合青贮不仅不会降低青贮发酵品质,而且能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不同地区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和不同品种谷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花生秧和不同养殖场的玉米秸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花生秧粗蛋白质含量为7.88%~8.7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67.25%~77.7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7.04%~68.69%;不同养殖场玉米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5.13%~6.8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1.68%~80.7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0.22%~54.39%;不同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6.35%~9.6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12%~67.2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28%~47.21%;不同品种去穗谷草粗蛋白质含量为3.90%~7.2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7.03%~82.9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1.28%~59.59%,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为12.0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3.4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54.66%。综上所述,不同地区来源的花生秧、玉米秸、全株玉米青贮等常规饲草营养含量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去穗谷草营养含量也存在差异,全株谷草青贮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去穗谷草。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不同类型青贮玉米(Zea maysL)生产的最佳群体,设置5个种植密度(4.8×104,5.85×104,6.9×104,7.95×104,9.0×104株·hm-2),研究其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8806饲用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最佳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低,群体干物质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较高,而饲用营养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则介于二者之间。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的营养含量影响显著,植株粗蛋白(CP)、无氮浸出物(NFE)、粗灰分(CA)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密度对玉米CP,EE,NFE,CA,CF和GE等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其籽粒和秸秆干物质产量的显著差异形成。从不同品种来看,青贮型玉米籽粒中的CP和EE产量显著低于粮饲兼用型玉米,而秸秆的CP和EE产量明显高于粮饲兼用型玉米。从玉米整体饲用营养产量来看,在陕西,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8.86×104株·hm-2,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陕单8806饲用最佳适宜密度为7.77×104株·hm-2。  相似文献   

6.
野生禾本科牧草利用方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型狼尾草等8种野(逸)生禾科牧草的青饲、青贮、氨化、干草等利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青饲,8种禾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1.17%~19.24%,适口性较好,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粗蛋白质含量降低,适口性下降;孕穗至初花期调制干草和青贮,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为3.92%~7.32%,青贮料为6.30%~10.18%,适口性分别为优等到中等和优等到良等;种熟期氨化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为8.68%~14.59%,颜色棕褐色至金黄色,适口性为优等到良等,粗纤维28.94%~40.80%。  相似文献   

7.
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较低,仅含1.6%左右,用尿素与之混贮,既可增加其粗蛋白质的含量,又可提高尿素饲用的安全性。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国外即开展尿素玉米青贮的试验研究。我们(1964)曾用0.5%的尿素调制玉米青贮,适口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2个野生大豆品种与青贮玉米进行混播栽培,研究其对青贮玉米饲草的产量及发酵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4%、16.53%|混播可提高饲草品质,可显著提高饲草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粗蛋白质分别提高17.51%、23.5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粗脂肪的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期间呈逐渐降低趋势,钙含量和磷含量在发酵期间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野生大豆|青贮玉米|混播|产量|发酵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豆科饲用植物资料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具饲用价值的豆科材料有47属136种,其中灌木类56种,占总数的41.2%;藤本类37种,占27.3%;一年生直立型草本35各,占25.7%;乔木类8种,占5.8%。这些豆科饲用植物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15%,属种间变化不大;钙含量变化则较大,其中符合家畜饲用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设4个重复,随机分成20个试验组,对东陵白、中北410、产草王(青贮品种)、农大108、辽原1号(青贮品种)共5个玉米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饲用玉米品种"产草王"全株的亩产量最高,干物质含量最高,粗蛋白质含量及利用率也最高,且干物质和能量成本较低,是适合平昌县种植的优良饲用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饲草大麦品种,本研究以12PJ-051,12PJ-007,12PJ-067、12PJ-068为参试材料,以蒙啤麦3号为对照,测定各品种饲草的草产量和营养指标,确定各品种最佳的刈割时期。通过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麦品种饲草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PJ-067在抽穗期刈割效果最佳,鲜草产量2947.78kg/666.7㎡,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个时期(P<0.05),达到564.99kg/666.7㎡,粗蛋白含量14.0%。12PJ-007在灌浆期、乳熟期、乳熟后期,鲜、干草产量均表现最好,鲜草产量均在3000kg/666.7㎡以上,干草产量均在500kg/666.7㎡以上,粗蛋白含量均在12%以上。各品种不同刈割期粗蛋白含量在8.4%~18.5%之间,其中12PJ-007在乳熟期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8.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的各个时期(P<0.05)。  相似文献   

12.
不同葛藤品种藤蔓的生长特性与饲用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为明确不同品种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在湖南地区的生长特性和营养价值,为湖南地区饲用葛藤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以9个地区葛藤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葛藤藤蔓的一级分枝数、生长速率、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葛藤品种间生长特性和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枝数与生长速率在葛藤品种间的变化较小,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与灰分含量在葛藤品种间的变化较大。9个供试葛藤品种中,巴山粉葛(BSFG)的一级分枝数、生长速率、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等各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QCG的分枝数、生长速率和粗蛋白含量皆低于其它品种;ZG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由此知,葛藤藤蔓的生长受品种的影响较小,而藤蔓的营养品质受品种的影响较大。品种BSFG更适合作为饲料葛藤在湖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在高寒地区选择青海欧拉型藏羊在饲养管理完全相同且同等补饲精饲料[0.25 kg/(只·d)]的情况下,分组饲喂捆裹青贮燕麦饲草、全株玉米青贮饲草、燕麦青干草和小麦秸秆51 d。结果表明,捆裹青贮燕麦饲草(全干物质%)粗蛋白较全株玉米青贮饲草、燕麦青干草和小麦秸秆分别提高13.77%、94.23%和130.13%,粗纤维较全株玉米青贮饲草高52.35%,较燕麦青干草和小麦秸秆分别降低11.14%和26.73%;捆裹青贮燕麦饲草日均饲草采食量较燕麦青干草和小麦秸秆分别提高130.93%和199.58%,差异均极显著(P〈0.01),较全株玉米青贮饲草提高4.28%,差异显著(P〈0.05);饲喂捆裹青贮燕麦饲草日增重达197.35 g/(只·d),较全株玉米青贮饲草提高10.85%,差异不显著(P〉0.05),较燕麦青干草和小麦秸秆分别提高40.96%和101.71%,差异均极显著(P〈0.01);捆裹青贮燕麦饲草日均盈利1.71元/(只·d),较小麦秸秆、燕麦青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饲草分别多盈利1.17、0.96和0.50元/(只·d),分别提高216.67%、128.00%和41.32%。捆裹青贮燕麦饲草饲喂绵羊经济效益明显,在高寒地区可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热研5号柱花草产量与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热研5号柱花草的产草量和质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物产量达高峰的营养盛期,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均较低,而粗纤维含量则较高,干物质与粗纤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干物质与无氮侵出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干物质与粗蛋白质,粗脂肪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质,粗纤维是影响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灰分是影响饲用价值的主要指标,并确立营养价值和用价值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以取自山东省内草捆、草粉、草颗粒和青贮饲料4大类饲草产品为材料,通过滤袋法测定样品流失重量比率、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研究了不同粉碎细度(9目、18目和40目)和不同孔径的聚酯布、尼龙布、无纺布滤袋处理对饲草中NDF和ADF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粉碎细度处理对F58滤袋内样品重量流失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变化范围为1.37%~1.86%;对NDF含量影响显著,40目处理显著低于9目处理(P<0.05),与18目处理差异不显著。ADF含量在各粉碎细度处理间变化不明显,10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滤袋试验结果表明,CAU滤袋测定样品NDF和ADF含量与F58滤袋差异不显著,而其它滤袋处理的测定值均与F58滤袋差异显著(P<0.05),聚酯布和尼龙布滤袋在ADF测定中出现封口内缘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西藏林芝河谷地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混播对草地产量和牧草品质的影响,以单播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不同茬次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混播干草产量分别达14 917.05 kg·hm-2,13 288.82 kg·hm-2和8 729.86 kg·hm-2,显著高于单播产量。牧草混播第1至3茬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07%,13.62%和20.50%,显著高于单播高羊茅,低于单播紫花苜蓿;平均粗脂肪含量达2.24%,显著高于单播处理。牧草干重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茬次)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A3>B3>C1>A1>A2>B2>B1>C2>C3。2种牧草混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林芝河谷地带广泛栽培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沿海滩涂地区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以4种禾本科牧草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不同饲草品种的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秸秆与添加保水剂处理饲草的产量和叶/茎比显著高于对照(P<0.05)。同一品种,覆秸秆处理饲草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和体外可消化干物质产量最高,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品质最好,其次是添加保水剂处理,对照最差。不同品种之间的饲草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贮玉米(Zea mays L.)和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se)表现较好。在沿海滩涂地区,覆秸秆和添加保水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改善饲草品质,但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mineral elements in yak blood, forage and water resources around the Qinghai Lake in Qinghai Province in different seasons. Meanwhile,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s of the forage were also survey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ineral elements and the forage nutrients change in a seasonal pattern. In yak blood,the sodium(Na)concentration varies from 0.291 to 0.034 mg/mL,and this is lower than the normal value. In the forage,the ratio calcium(Ca)to phosphorus(P)is 4.06~7.47:1 and potassium(K)to Na 30~27: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trition of the yak in the area is deficient in Na but high in K. For the withered forage sampled in February,the protein content is only 31.14% of the total protein in the forage growing at puerile stage in June. The severe loss of protein by 68. 9% and decrease of effective nutrients in the wintered forage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 poor condition of yak in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青海省适宜的禾豆混播方式,本研究以行距为30 cm,25 cm,20 cm和15 cm混播、间作、单播燕麦(Aven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两种饲草,分析研究不同混播方式下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草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间混作对饲草相对生长速率及饲草总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的草产量高于间作处理。不同播种行距对饲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饲草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30 cm>25 cm>15 cm>20 cm。间混作对饲草营养成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的粗蛋白含量高于间作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间作处理,说明同行混播更有利于提高饲草品质;行距为30 cm与25 cm时,其各营养指标相对优于其他两个行距。通过合理的群体空间结构配置可以提高草产量,其中混播间距30 cm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其次为间作行距30 cm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