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红霞  魏方红 《蔬菜》2011,(2):26-27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城郊灌溉区耕地海拔1900m左右,无霜期120d左右。以往的早熟菜用马铃薯种植模式是半膜覆盖垄作栽培,近年来,借鉴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早熟菜用马铃薯上开展全膜垄作栽培模式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旱作马铃薯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技术是在推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保墒效果显著、免耕、地膜一次覆盖用两年、投入少的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技术,现已在海拔2000m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扩大该技术的推广区域,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开展了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种植马铃薯的试验研究,其主要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3.
对示范推广的樟子松秸秆生物反应堆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全膜双垄沟播育苗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旱作马铃薯双垄沟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马铃薯双垄沟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双垄沟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雨。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水分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形成马铃薯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杨富位  王敏霞 《蔬菜》2012,(6):12-13
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原理与大蒜密植栽培的要求相结合,创新出大蒜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静宁县大蒜生产中集雨保墒的问题,实现了大蒜的高产稳产。从整地施肥、精选蒜种、适期早播、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一系列种植模式从旱作农业领域模式中脱颖而出,该模式集保墒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具有保墒蓄墒、增温增光和抑草防病效果,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调节作物对光、温、水、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成功探索出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垄沟转换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前期保墒集雨促植株、中后期调节促薯块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类农业气象条件地区已示范推广110 hm2,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进技术后的马铃薯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2 580 kg,最高达到了3 200 kg,较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平均增产38 %,商品率提高了22 %,平均每667 m2 增值1 440 元,尤其是在2008~2010 年冬春连旱、秋季多雨的情况下,凸显出了新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鲜食、加工兼用型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马铃薯栽培质量,挖掘增产潜力,对马铃薯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一项全省推广的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也是我县2009年重点推广的农业项目之一,全膜覆盖双垄后,  相似文献   

9.
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秋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在通渭县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平均每667m^2纯收入达1000元左右。2009年示范推广43530hm^2,平均每667m^2产量达615kg,总产粮食40.16万t,2009通渭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延伸种植地域的同时,为了充分挖掘生产潜力、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试验、探索旱地全膜覆盖秋播大蒜复种甜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旱作花椰菜全膜覆盖双垄三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的矛盾而提出的。该技术模式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蓄纳自然降水,特别是田间大小相等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和受水面,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对马铃薯耗水规律的影响,连续2 a测定了马铃薯0~300 cm处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年际变化、产量及耗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PM)明显改善了马铃薯开花前0~300 cm土壤的水分条件,且与裸地(CK)处理相比,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都存在显著差异,2012年和2013年PM的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20.64%和32.6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7.29%和47.37%,但处理间土壤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因此,全膜双垄沟播是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来调控马铃薯的耗水过程,进而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李海霞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73-174,206
靖远县旱作农业区面积11.2万hm^2,其中旱地马铃薯5500hm^2,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可持续农业,通过马铃薯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筛选出适合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种植优化模式——全膜双垄沟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正>甘肃省庆阳市绝大数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缺水成了干旱地区发展辣椒生产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进行的旱地辣椒全膜双垄沟定植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地区旱作结球甘蓝全膜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作结球甘蓝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的矛盾而提出的.该技术模式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蓄纳自然降水,特别是田间大小相等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和受水面,使一切形式的大气降水通过集水面聚集于播种沟人渗到作物根部,被作物有效利用,实现了集雨、抗旱、保墒、增产.  相似文献   

16.
山旱地菜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整山区种植结构,利用全膜双垄沟等集雨、节水覆膜模式,甘肃省天水市在海拔1600~2000m的山区试验、示范推广山旱地菜豆栽培技术,产量22500~30000/hm2,产值22500~30000元/hm2。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山旱地菜豆已成为天水市扩大蔬菜种植区域、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穴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覆膜时间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其他种植模式分别提高9.0%-46.8%和9.2%~59.03%.是一项适合于旱作区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旱作农业区一般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利用率低,蔬菜等作物不容易获得高产。2008年我们引进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并在当地旱作区线辣椒栽培中应用,实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旱作结球甘蓝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的矛盾而提出的。该技术模式采用地狳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蓄纳自然降水,特别是田间大小相等的垄面形成微型集水面和受水面,使一切形式的大气降水通过集水面聚集于播种沟入渗到作物根部,被作物有效利用,实现了集雨、抗旱、保墒、  相似文献   

20.
旱作蔬菜等垄全膜沟播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其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从选地、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和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