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 ,由于病毒危害 ,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 .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 ,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 .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 ,确定脱毒 ,才能推广应用 .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2.
李属植物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李属植物主要病毒病、脱毒技术及病毒检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李属植物大多为园艺植物,由于病毒危害,严重降低其经济价值.各国对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极为重视,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常用脱毒技术包括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经脱毒处理的苗木必须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确定脱毒,才能推广应用.常用病毒检测方法有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是无性繁殖植物.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因植物病毒的侵染引起种性退化、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系统阐述了唐菖蒲典型病毒病的种类、基本特性、表现症状及目前国内外对该领域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唐菖蒲病毒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具备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植物病虫害检测等基因芯片领域。为植物病毒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技术支撑,介绍了LAMP技术的原理、特性、在植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百合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百合是重要的观赏花卉,百合的繁殖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由于病害的侵染,常常造成植株体内的病毒积累。导致植株发生病毒病,最终严重降低百合植株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因此,防止百合感染病毒病的应对策略是采用脱毒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并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作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脱毒技术——茎尖培养、珠芽培养、化学处理和热处理,以及主要病毒检测方法一指示植物法、电镜技术、酶联免疫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植物病毒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建立起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检测技术,对植物病毒进行高精度的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在植物病毒检测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当前植物病毒检测领域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核酸杂交技术、反转录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A微阵列技术,本文对这几种技术及其在植物病毒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香蕉条斑病毒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香蕉病毒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香蕉条斑病毒病的主要特性、病毒检测技术及病害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四海集萃     
甘薯脱毒技术1998年以来,我国对甘薯脱毒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将脱毒试管苗应用于生产。甘薯脱毒技术有4个特点:①明确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减产和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创造出脱毒甘薯栽培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新途径。②创造出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和脱毒苗快繁等整套生产新技术。③创建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培养出徐薯18、北京553、徐薯34、肇源15等多个品种、多种用途的脱毒薯。④首次查明了我国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种类(SPFMV和SPLV),创造出植物嫁接与血清学相结合的病毒检测方法和种薯生产中防止病毒…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病毒的危害性极大,而防治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植物病毒的检测工作,从源头控制植物病毒。随着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病毒的检测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很多新兴的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探讨了植物病毒检测的基本概况,进而分别介绍了几种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如何提高植物病毒检测效率,更好的控制植物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湛江地区甘薯病毒病影响甘薯品质与产量的问题,采用快速催芽与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的方式快速繁殖甘薯;运用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获得甘薯无病毒植株并扩繁;利用试管内靠接、研磨液浸染、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5种方式进行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植株和有效的甘薯病毒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结合微茎尖分生组织技术可有效减少甘薯携带病毒种类,实现甘薯种苗脱毒;试管内靠接、无糖培养嫁接、水培嫁接等3种嫁接方式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可有效检测甘薯病毒。  相似文献   

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快速、准确定量、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病害研究上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病害的检测效率和监测防治水平.结合了最近几年来应用于检测和鉴定植物病原病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过程中引物与探针的设计、反应过程、结果评价情况,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引发的植物病害的检测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植物病毒的抗血清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称为植物病毒的免疫电镜技术。此法鉴定植物病毒是快速而相当准确的。由于免疫电镜技术肯试材,省时间和反应灵敏,这一检测技术在植物病毒学范畴内已渐为大家关注。本文除对免疫电子显微镜作一般阐述外,还对常用的叶浸蘸法,提纯材料的观察和免疫吸附电镜观察中某些改进技术,分别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3.
病毒病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玉米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基因工程技术可人为将抗性基因或部分片段定向导入植物获得转基因抗病毒植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在玉米抗病毒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总结我国主要玉米病毒病及其病原种类的基础上,论述采用不同策略培育抗病毒玉米植株的研究进展,其中,利用植物病毒基因序列的策略有病毒编码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RNA干扰(RNAi)介导的抗病性、人工小RNA(amiRNA)介导的抗病性3种,还可利用非植物病毒基因,包括寄主的抗性基因及来自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抗病毒基因如核糖体失活蛋白、核酸酶、2-5A体系的基因等;最后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及抗病毒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问题,为科研工作者优化玉米抗病毒育种工程、培育生产上可推广的抗病毒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浙  宋革  周雪平  吴建祥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4):2711-2724
【目的】制备抗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以其为核心建立能快速有效地检测WMV的血清学方法,从而为中国田间西瓜花叶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方法】用提纯的WMV病毒粒子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细胞培养、抗体筛选和细胞克隆等杂交瘤细胞技术,获得能稳定分泌抗W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入BALB/c小鼠腹腔制备其单抗腹水,并以制备的单抗为核心建立能准确、特异、灵敏地检测田间植物中WMV的ACP-ELISA、DAS-ELISA、dot-ELISA、Tissue blot-ELISA和IC-RT-PCR方法,以及能检测单头传毒介体蚜虫体内WMV的dot-ELISA方法。【结果】3株能稳定分泌W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C8、15A8和16C12)及其单抗腹水被制备,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均达到了10-6以上,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kappa轻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这3个单抗均与WMV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性反应。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ACP-ELISA、DAS-ELISA、dot-ELISA和IC-RT-PCR方法检测WMV病叶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63 840、1﹕327 680、1﹕5 120和1﹕1 310 720倍稀释(w/v,g/mL)。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这3个单抗为核心建立的ACP-ELISA、DAS-ELISA、dot-ELISA、Tissue blot-ELISA和IC-RT-PCR 5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均能与感染WMV的病叶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与感染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植物样品、健康白南瓜、西瓜、葫芦和烟草的植物组织均呈阴性反应,且dot-ELISA方法还能特异性地检测单头蚜虫体内的WMV,而在检测无毒蚜虫时呈阴性反应。利用建立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对采自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海南省的275株葫芦科疑似病株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87株植物感染WMV,发病率达68%,说明WMV在中国田间葫芦科植物中广泛流行发生,且血清学方法的检测结果与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将部分PCR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这些PCR产物是WMV CP基因片段,证明血清学方法检测阳性的样品确实感染WMV。【结论】获得了3株特异、灵敏的WMV单克隆抗体,以其为核心建立的5种血清学方法能准确、灵敏、可靠地应用于田间样品中WMV的检测,从而为中国WMV田间样品的大规模快速检测和诊断、该病害预报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分子检测方法,追踪检测与分析枣树花叶病毒病田间侵染动态,研究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新疆枣树种植区枣树花叶病毒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以及枣树花叶病毒病的高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准确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以病毒基因组序列RNA5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  相似文献   

16.
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对百合病毒的检测技术作了综合评述,主要有植株直接观测法、指示植物接种鉴定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综合应用各项技术使检测更加灵敏、可靠。目前,常用的检测以血清学技术的ELISA为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RT PCR为主。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高效的检测手段并在植物病毒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入了解百合病毒的种类和致病的作用机制,可为百合感病种球的早发现、快速检测以及百合无毒种球筛选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百合致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发无毒百合种球的新型筛选和检测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前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方法]针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和条件,采用调理性防治技术抑制病毒的发生.[结果]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降低病株率、增加株高、叶长、叶数等效果显著,达到了防治花叶病毒病和保质增产的目的.[结论]为仁和区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凭借其特异性强、定量准确和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快速检测和研究植物真菌病害的重要工具。文章就这项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原菌定性和定量检测、土壤栖息的植物真菌病原体和寄主组织中真菌DNA的定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快速发展的实时定量PCR技术正在开创一个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学、传染病学和寄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