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2):13-17,22
主要论述了示范区植被概况、植被区系概况、植被类型。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共有10种人工及天然植被群落类型。分属于落叶阔叶林、沙地灌丛、草原半灌木群落、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等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对蒙古草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针对草原植被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草原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榆林沙区植被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沙区的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是整个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从东南到西北,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和干燥度的增加,植被逐渐从森林草原地带向典型草原地带过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梭梭为藜科灌木,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荒漠区有天然分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温带荒漠中生物产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它耐旱、耐寒、抗盐碱,既能防风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复植被,又能使周边沙化草原得到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鱼永芝 《绿色科技》2020,(5):121-123
指出了实施草地围栏建设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自2011年以来,会泽县在实施天然退化草原治理工程中,共实施了围栏封育建设工程21.92万亩。结果表明:采取围栏封育,禁止放牧和生产活动,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促进了天然草地恢复,遏制了石漠化沿重度方向发展。围栏封育3年以上的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基本稳定,围栏内的草地植物量明显高于围栏外草地,随着草群结构的改善和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牧草涵养水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草地地表径流和泥砂流失量减少,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由此可见,围栏封育建设技术可以有效地遏止草原草地退化,对草地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地处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下风头,同时境内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水平分布明显,有近8000公里的林草植被过渡带,受西伯利亚低压和蒙古国高压的控制,草原植被多处于森林植被上风头。因此,外火入境和境内草原火烧入林区是引发森林大火的主要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我区依靠科技进步,重点加强了防火阻隔网建设,全区每年开设国境机耕防火隔离带2167公里,林缘机耕防火隔离带8000余公里,同时在林区的河塘、铁路、公路周围及林区周围等地区火烧防火隔离带1万余公里,90%以上的境外火和60%以上的…  相似文献   

7.
乌珠穆沁草原的森林无比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少,更重要的是它庇护着美丽的草原,是它和其它高原植被孕育了乌珠穆沁草原上的七大河流。  相似文献   

8.
乌兰察布市草原面积5521万亩,草原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植被六大类,其中以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三大类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3%、40.6%和8.8%,其他类型占8.3%。天然草原平均亩产干草37公斤左右,平均草原植被盖度38%。全市天然草原“三化”面积达463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3.9%。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坝上地区天然草原面积2105万亩,占张承两市天然草原面积的44%,占全省天然草原面积的29.61%,主要分布在张北、康保、沽源、尚义、丰宁、围场6个县和塞北管理区、察北管理区和御道口牧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防沙治沙和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政策实施,生态功能有所恢复,但"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草原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张家口市坝上地区710万亩草原中,"三化"草原面积达276万亩,占草原面积的38.9%,其中植被盖度不足30%的重度退化草原有120万亩、植被盖度在30%至60%的草原有156万亩。承德市坝上地区1395万亩草  相似文献   

10.
西藏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西藏湿地现状与主要问题,即湿地及草原植被退化、土地沙化与盐碱化、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污染、草原火灾等,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湿地保护策略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建力度、加大对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逐步修复重要湿地功能、适度合理利用湿地。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荒漠草原是温带草原中最干旱的一个类型,为草原区自然条件最严酷、草场生产力最低、生态系统最脆弱的一个地区。针对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现状,开展 荒漠草原区林草业的时空优化配置模式的研究。确定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性和隐域性林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朝阳市1999年、2004年两次荒漠化普查结果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朝阳市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成效作出定性的评价;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做出定量的分析;分析社会和自然因素对土地沙漠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阳市荒漠化土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现处于治理与恶化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荒漠化土地特点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荒漠化面积最大,但荒漠化程度最高的是草地。由于河北省地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荒漠化敏感区,其荒漠化土地的特点也受其特有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环境所决定,荒漠化土地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有其自己的规律。分析研究和掌握荒漠化土地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理荒漠化。虽然目前河北省总体沙漠化程度尚轻,但仍需提高重视,坚持因地制宜、多重效益并重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兴农治沙,以确保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榆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神木、府谷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地面塌陷、地下水源破坏等自然环境恶化的现象,导致榆林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有可能向不良方向发展。这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生产条件,同时也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榆林沙区土地沙漠化现状的分析,提出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收集法,结合川西北实际情况,筛选出典型自然和人为因子,分析因子变化趋势及与沙化面积变化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川西土地沙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近60年来,川西北年平均气温、年大风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正相关(P=0.000);年降水量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平稳,其相关性不显著;年平均风速有明显减小趋势,和沙化面积变化显著负相关(P=0.014);总人口、畜牧产值、大牲畜存栏数、牛羊肉产量等人为因子均明显增长,且和沙化面积显著正相关(P≤0.009);分析认为,川西北土地沙化是自然和人为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人口、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温度组成的第1主成分是川西北土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其贡献率为59.174%。  相似文献   

17.
Experience of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Beij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风沙区分布及治沙历史,重点分析了北京的治沙经验,即领导重视、全民参与、科技保障、有力的组织形式、适宜的投资与经营机制、重视基础建设、实行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坚持林果并重、果粮间作和全面发展的原则.最后总结出城郊生态经济型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滇中岩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定量归因,基于Landsat、DEM等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RS-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获取石漠化信息和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滇中岩溶区石漠化总面积为3015.04 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5%,占岩...  相似文献   

20.
新邵县土地总面积176 078.2hm2,其中石漠化土地36 679.9hm2,占20.8%。分析了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以适地适树原则,以光、水、土壤3个自然要素,把石漠化土地划分为6个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生物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