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锈病是危害枣树叶片的主要病害,其发生早晚、轻重与雨水早晚、空气湿度大小密切相关。该病以夏孢子越冬,来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多雨时,夏孢子萌芽侵入叶片,7月下旬开始发病,造成大量落叶和树势衰弱,使未成熟的枣果实萎蔫脱落.严重影响了枣的品质和产量。为此我们在冬季清理枣园内枯枝落叶消灭病源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薛城区冬枣园内对枣锈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枣锈病又名枣雾.是枣区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枣外.还为害酸枣。此病在我国枣区分布普遍。由于枣锈病为害叶片.在果实近成熟期,受害叶片开始大量脱落,导致枣果在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时即失水皱缩、果实干瘦、甜味大减并发生落果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控制这一病害发生蔓延,作者于2002~2003年.对此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枣树果实新病害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5a(年)病枣致病菌分离和致病菌回接试验,在明确细极链格孢菌是弱寄生菌的同时,发现枣果实存在生理病。通过是否使用GA、不同树龄与发病以及微量元素补充试验,肯定了枣皱胴病不是生理缺素症。通过皱胴病发生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明确了8月下旬多雨、9月上旬干旱决定发病程度。通过测量枣果实纵径生长变化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枣皱胴病是生理紊乱症,它是黑斑病等果实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4.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褐腐病、雾粉病、束腰病,是枣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在北方枣区日趋严重,1999~2004年唐山枣区枣缩果病大发生,病果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任秋萍 《落叶果树》2003,35(5):30-30
枣轮纹病、软腐病、红粉病、曲霉病等均可导致果实腐烂,在聊城统称烂果病。1999~2002年调查发现,在聊城地区以轮纹病和软腐病发生较重,大白铃枣和大瓜枣的轮纹病烂果率达18.8%和25.2%;软腐病烂果率高达38.4%和33.6%。  相似文献   

6.
对引种的梨枣、大瓜枣、大白铃、泗洪大枣、沾化冬枣和雪枣6个枣品种进行了3年观察。结果表明,雪枣单果重虽高,但有少量裂果,果实风味较淡,且有“核外核”现象;其他品种均无裂果现象,外观及风味俱佳,品质极上。雪枣、沾化冬枣早期产量均低,但后者经济效益较好;大白铃早期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危害枣树果实的病害较多,一旦发生,常常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因此要及时进行防治。现将枣果主要病害种类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枣褐斑病 1.1症状 又称黑腐病,主要危害果实。  相似文献   

8.
3%克菌康防治枣黑腐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黑腐病是河南省内黄枣区扁核酸枣果实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生产上多使用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为减少化学防治带来的病原菌产生抗性、果品农药残留和污染环境等问题,笔者自2002~2003年选用新型生物制剂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对枣黑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圆铃枣是山东省巨野县枣树的主栽品种.在枣树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制约我县圆铃枣优质高产栽培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锈病和枣疯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试验,总结了圆铃枣的三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枣锈病在山东省滨州市暴发流行,枣园发病率达到100%,病株率30%~100%,发病较重枣园的病叶率达100%,受害严重的枣树8~9月叶片几乎落光,产量大减,部分枣园绝产.为防治该病,我们于2004年进行了枣锈病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大瓜枣本身具有当年定植当年结果的习性,而定植在日光温室内的大瓜枣苗木,提高了地温,根系愈合快,萌芽早,因此,成活率更高,生长量更大,并且花期温湿度适宜,坐果率明显提高,单果重(40~50g)也相应的比露地栽培要大,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在2003年春定植的大瓜枣,当年大量结果,翌年每667m^2可产鲜枣730kg以上,鲜果成熟期可提前40~60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枣锈病又称串叶病和烟雾病,是枣树重要病害之一,全国枣产区普遍发生,冬枣尤为严重。在夏季高温多雨年份较为流行,主要伤害叶片,重者叶片于8~9月份落光,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发育,病树果实不能正常成熟,甚至提前脱落。绿化树种柏树数量的逐年增加,也为枣锈病的寄生繁殖提供了条件,现将药剂防治枣锈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枣锈病又名枣雾,是枣区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枣外,还为害酸枣.此病在我国枣区分布普遍.由于枣锈病为害叶片,在果实近成熟期,受害叶片开始大量脱落,导致枣果在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时即失水皱缩、果实干瘦、甜味大减并发生落果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控制这一病害发生蔓延,作者于2002~2003年,对此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果农之友》2009,(5):37-38
圆铃枣是山东省巨野县枣树的主栽品种。在枣树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制约我县圆铃枣优质高产栽培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锈病和枣疯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试验.总结了圆铃枣的三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五莲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枣园土壤脊薄,投入少,管理粗放,枣树生产普遍存在重栽轻管、产量低,病虫果多,质量差的问题。2000年7—9月雨量较多,果农在防治中抓不住关键时期,造成防治效果很差,致使枣树病虫果率高达61.8%。为此从2001年开始,我们对全县枣树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多点的药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枣树主要病害1.1为害枣果的病害为害枣果实的病害本地区主要有枣缩果病、枣炭疽病和枣裂果病等,其中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是枣缩果病,此病主要导致枣树大量落果甚至绝产。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在本地区枣园的发…  相似文献   

16.
枣锈病为枣园常发性叶部病害。通过6种杀菌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枣锈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4.8%~96.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沾化、无棣两县冬枣锈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枣锈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枣锈病是一种流行性较强的突发病害,降雨多、湿度大易导致病害流行,而生产上疏于管理和越冬菌源大也是诱发枣锈病发生的重要原因。20.67%万兴乳油2 000~2 500倍液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与其他药剂交替施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8.
郓城县林业局于 1 985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名特优稀果树资源普查 ,在我县五界首乡发现一株大果型鲜食枣品种 ,当地群众称其为长枣。 1 986年春将其高接于观察圃中 ,1 987~ 1 994年又连续 8次转接 ,所有嫁接枝综合性状表现稳定 ,具有果实特大 ,整齐一致 ,果面光滑 ,色泽鲜艳 ,品质良好 ,风味别致 ,坐果率高 ,早实丰产 ,抗风 ,抗果实病害等特点。2 0 0 1年 1月通过菏泽地区科委鉴定并命名为阳光枣。 1 995年开始繁育苗木 ,1 996年建立试验示范园。目前该品种推广 1 6 6 hm2。1 植物学特性  树姿开张。母树高 4.5m,冠径 3.5m,干周 58cm…  相似文献   

19.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荣斌 《中国果树》2001,1(2):45-46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 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 ,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 ,尤其在河北省大枣 (婆枣 )产地 ,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 ,据在行唐、阜平、新乐枣区的调查结果 ,在该病大流行的年份 ,发病园轻者大量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枣缩果病已成为影响红枣产量和商品质量的重要病害。1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枣树的果实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病果先是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 ,成为淡黄色不规则形凹陷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浸润型 ,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 ,果肉呈土黄色 ,松软 ,萎…  相似文献   

20.
大瓜枣是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大果型优良鲜食枣品种。199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探讨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2001年3月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该品种,在日照市东港区进行早期丰产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