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善思纳米航空农药水性制剂200 mL/667m2防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在早稻中期和中后期各喷雾1次,对第三、第四代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和农户自用药剂防效,且持效期长,可将早稻后期稻飞虱控制在为害损失水平之下并获得增产,表明该药剂是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稻飞虱飞防的理想药剂,可以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是我省晚粳稻后期主要虫害,主要依赖药剂控制其危害。近年晚稻后期蚜虫发生加重,防治稻飞虱的常用药剂对蚜虫兼治效果较差。生产上对上述两虫通常分别防治,用药次数增多,农药用量增加。为减少用药,降低成本,1997年我们引进大功臣防治晚稻后期稻飞虱和蚜虫...  相似文献   

3.
正近两年来,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少量褐飞虱)在镇宁自治县大发生。水稻后期受害后,轻者灌浆受阻,千粒重降低6~8 g,重者水稻冒穿倒伏,提前枯死,减产40%~80%。防治稻飞虱,应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合理选择农药,限制部分农药的使用,交替轮用及合理混用农药,以减缓稻飞虱抗药性的产生。2014年9月13日植保植检站通过对镇宁自治县  相似文献   

4.
根据6月29日~30日在石首市召开的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结果,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第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第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呈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穗期综合症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5.
2013年襄阳市稻飞虱发生情况复杂,田间虫量差别悬殊、区域差异极大,呈现出前期(3代)偏轻,后期(4代)偏重;东北部偏轻,西南部偏重;白背飞虱偏轻,褐飞虱偏重的发生特点.分析原因,气候条件是关键影响因素.台风对稻飞虱的迁入影响明显,夏季异常高温、持续干旱抑制了3代稻飞虱的发生,入秋早,有利于第4代稻飞虱的暴发,阵性降雨和灌溉条件的差异是造成稻飞虱发生区域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后期迁入虫量大,褐飞虱比率高,是导致4代稻飞虱暴发的内因.  相似文献   

6.
扑虱灵是一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抑制若虫几丁质的合成,使若虫在脱皮时死亡.据报导,该药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显著,能较长时间控制稻飞虱,将其虫口密度压低在防治指标以下.为了弄清该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笔者今年早稻进行了扑虱灵防治稻飞虱试验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材料及方法试验设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丹阳农药厂生产)亩用量20克、25克、30克,20%叶蝉散乳油(湖南农药厂生产)亩用量100毫升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0.03亩,重复3次,随机排列.6月24日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是蕲春县水稻上主要害虫,近些年来连年大发生,为寻找到更多更好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于2010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蟹田稻由于播种、移栽期、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生态环境等与常规稻相差较大,病虫发生以条纹叶枯病、三化螟较重,其他病虫均轻于常规稻。根据2a试验,提出了秧田期狠压病虫基数,中、后期主攻纹枯病、三化螟和稻飞虱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施药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选择7个当地水稻主栽品种,设置防治与不防治处理,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开展稻飞虱抗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Q优1号、Y两优1号、T优111对稻飞虱抗性好,产量高,适宜大面积推广。试验结果也证明,在稻飞虱中等及偏重发生年份,只要加强水稻栽培管理,不防治稻飞虱,水稻也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90年代以来,国内农药厂家生产出许多防治稻飞虱的高效药剂。笔者于1999年晚季选用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吡虫啉类农药(四季红、大功臣、蚜虱净)用于防治稻飞虱进行对比试验,探讨其使用技术,验证防治效果。1试验设计步骤1.1供试药剂及处理试验设  相似文献   

11.
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试验并逐步推广应用扑虱灵防治水稻飞虱,已经取得了极为明显的防治效果,它不仅表现灭虫效果高,残效期长,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目前防治稻飞虱较为理想的药剂。至1992年为止,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0省、市的统计,应用扑虱灵的面积达9304万亩。预计今后几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勿容置疑,扑虱灵还存在着杀虫谱单一,前期作用效果慢等问题,加之在稻飞虱发生期常拌有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这就要求以扑虱灵为主混配其他农药,以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的目的。据我们  相似文献   

12.
稻田蜘蛛对稻飞虱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二者在田间发生表现显蔟相关关系。田间笼罩试验结果,一定群落结构的稻田蜘蛛对稻飞虱日捕食量早稻为0.43—1.125头/蛛,晚稻为0.60—2.2头/蛛,这是湘南地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10%烯啶虫胺SL、25%环氧虫啶WP等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效,2015年在邕宁区中和乡对稻飞虱进行了2种低毒药剂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SL 200 g/ha和25%环氧虫啶WP 360 g/ha,兑水750 kg/ha均匀喷雾皆对稻飞虱有理想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防治稻飞虱。  相似文献   

14.
唐涛  叶波  刘雪源  王培  符伟  马明勇 《植物保护》2016,42(6):202-207
基于兼治水稻害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杀虫单剂缺乏的现状,2014-2015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以及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以上几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最为理想,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为害;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40%~93.62%和86.57%~90.81%,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7.60%~82.24%。其次为三氟苯嘧啶与溴氰虫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高效且兼治稻纵卷叶螟;药后14~21d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43%~86.75%和67.31%~75.30%,药后42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9.07%~84.30%。三氟苯嘧啶与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阿维菌素混配对稻飞虱高效,但难以有效控制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而吡蚜酮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高效,但后期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一般。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使用三氟苯嘧啶与氯虫苯甲酰胺或溴氰虫酰胺混配,可有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为害。  相似文献   

15.
0.3%苦参碱水剂防治晚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植物源杀虫剂0.3%苦参碱AS1500倍液对晚稻后期高密度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3、7d的防效分别达到87.5%、92.9%和95.9%,均优于80%敌敌畏、25%扑虱灵、10%吡虫啉等常规药剂,防效差异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超高效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和示范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钱汉良,陈其志,张翼咸宁地区农校(437038)柯愈祥稻飞虱是湖北省水稻上重要害虫,目前防治稻飞虱仍以施用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因长期用药,稻飞虱对甲胺磷、扑虱灵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总体荆沙市植保站(434100)吴嗣勋,赵福超,肖家浩为了进一步探索毗虫时防治稻飞虱的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现将该药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丑材料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荆沙市荆州区纪南乡红光材,中稻品种汕优6...  相似文献   

18.
沈金水  吴红昌 《江西植保》2000,23(2):57-57,54
稻飞虱是危害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开发新一代防治稻飞虱新药剂,我们在余江县平定乡(以下简称平定点)、中童镇(以下简称中童点)两个点用25%阿克泰WG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处理1.1 供试药剂 25%阿克泰WG1g/667m2(诺华公司);25%阿克泰WG2g/667m2(诺华公司);10%大功臣WP15g/667m2(南京第一农药厂);空白对照。1.2 试验设计 每个点四个处理,平定点与中童点试验处理一样。重复4次,各小区面积为200m2,按667m2兑水50kg喷雾。施药方法:中童点1999年9月20日施药1次(品种为鹰优晚1号),用药时晴天…  相似文献   

19.
选取4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药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30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 g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 g对稻飞虱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这3种药剂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而20%异丙威乳油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20.
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防治晚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SL50ml/667m2对晚稻后期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效,药后2d、5d、10d、15d防效分别达91.26%、95.91%,96.42%和96.60%,均优于25%噻嗪酮WP、25%吡蚜酮SC、30%马拉.异丙威EC 3种药剂,且对水稻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