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生态条件与超高制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的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制种,呈现出季别性与地域性两大特征。亲本生物学特性在最佳生态条件下充分表现,是构成两大特征的主导因子。充分认识到生态条件与超高产制种的关系,可为杂交稻制种新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华优系列组合高产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育系Y华农A的特征特性及其所配组合华优桂99、华优8830和华优86等在怀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制种实践,提出了其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川农优528亲本特性及在三峡库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中籼川农优528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三峡库区的特殊生态条件,总结了该组合在库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Ⅱ优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汪华春 《杂交水稻》2002,17(5):29-30
1989-2001年,Ⅱ优系列组合在肥西累计制种约6667hm^2,平均单产超过4.0t/hm^2。根据Ⅱ-32A的特征特性及合肥地区的生态条件,总结了Ⅱ优系列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1-37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系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所以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一定风险。本研究是在寒地稻区进行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工作摸索,制种风险更大,大棚制种主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增温和保温功能调节大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在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以上,不育系保持自花不育接受外来父本花粉结实,研究在寒地稻区用温室大棚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71-375,382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2,(4):43
刘爱民研究员、肖层林教授主编,袁隆平院士审稿并作序的《超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一书,于2011年12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概括了30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10多年来超级杂交水稻安全、稳产制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制种生态条件选择技术、父母本  相似文献   

9.
较高海拔山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结合山区的气候生态条件,总结了较高海拔山区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稳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3,(1):55
<正>由刘爱民研究员、肖层林教授主编,袁隆平院士审稿并作序的《超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一书,于2011年12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概括了30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10多年来超级杂交水稻安全、稳产制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制种生态条件选择技术、父母本  相似文献   

11.
优质杂交早稻金优974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优974是湖南省衡阳市农科所以金23A为母本,To974为父本选配出的籼型优质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短,丰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2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早稻八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两优100是我校新育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中熟组合,具有高产、早熟、米质优、出米率高、抗性好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7年4月通过怀化地区品审小组认定,1998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审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的育成填补了我国中熟杂交早稻选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分析了当前杂交粳稻种子生产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制种亲本特性存在缺陷、大面积连片生产基地难找、劳动力短缺、技术创新难度大、产量低、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培育优良异交特性的亲本、应用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加强高产优质杂粳制种配套技术研究、加大优质品种后补助的力度和建设好标准化制种基地等5条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华南杂交晚籼高产,优质,高效组合选育实践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华南杂交晚籼选育的8项意见,即优质性、高产性、抗病性、后期耐寒性、熟期适中性、早制晚用性、恢复系苗期耐寒性以及制种父母本播种差期短等。按此育成了博优210等组合,达到了预期的选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华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超级稻品种,已被列为2019年浙江省主导品种,田间种植表现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点。根据不育系华浙A、恢复系H570在浙江省遂昌县制种表现,结合当地气象条件,摸索出适宜在浙西南山区开展的华浙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径分析表明,对于杂交水稻春秋双季制种产量的相对重要住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剑叶长>株高.通过建立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穗数、结实率、总粒数和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因地制宜设计出了有关杂交组合,规范双季制种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讨论了实现有关量化指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优质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209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泰丰A与自选恢复系福恢2098配组而成,具有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泰丰优2098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超 《北方水稻》2007,(2):14-16,52
回顾了杂交中粳育种历程,总结分析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表现及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育成新品种的大面积生产实践,讨论了在解决杂交粳稻普遍存在的优势不强、米质不佳、结实率低、繁制种产量不高等难题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主配不育系的选用类型、提高恢复系产量、注重早期选择开花习性好的双亲等几点做法和品质、结实性、株型等改良的基本策略,三系杂交中粳已开始步入较快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中籼稻351优1号具有高产、稳产、农艺性状较优、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了351优1号及双亲的特征特性,从制种基地选择、肥水管理、九二0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351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breakthrough of grain yield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dwarf rice and three-line system hybrid rice, rice breeding for high yield hardly had showed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next successive two decade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utilizing heterosis between subspecific varieties (Oryza sativa L.) w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crease yield further. During 1987-1993,an indica-japonica hybrid Yayou 2 yielded as high as 10.5 t/ha; however, it failed to be commercialized because of seed purity problem due to non-uniform emasculation by chemical agent in seed production, and sensitivity of seed setting in F1 plant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two inter-subspeific hybrids, Liangyoupeijiu (Peiai 64S/9311, javanica/indica) and Liangyou E32 (Peiai 64S/E32, javanica/japonica); both of them exhibited grain yield higher than 10.5 t/ha, and were widely judged as the pioneers of super hybrid rice. Liangyoupeijiu has been successfully popularized over 4 million hectare in wide climatic areas, while Liangyou E32 made a yield record and offered a model of plant ideotype for super hybrid rice. It was considered that in combination with plant ideotype, activ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wide-range adaptability to ecological conditions, exploitation of indica-japonica heterosis would be the key approach for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