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适于思茅松花粉活力快速检测的方法,以普文思茅松种子园的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I_2-KI染色法、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和FDA染色法对思茅松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思茅松花粉活力时,H_3BO_3溶液较CaCl_2溶液更适于作为萌发培养基,以50mg/L浓度的H_3BO_3溶液为培养基,30℃条件下培养24h能测定出花粉活力;染色法以I_2-KI染色效果最好,染色速度快,且染色率与萌发法检测的花粉活力的数据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TTC染色法和FDA染色法的效果次之,能对有活力的思茅松花粉染色,但测定的活力值与萌发法具有显著的差异,TTC染色法活力测定值仅为萌发法的32.8%,而FDA染色法活力测定值则较萌发法偏高34.2%;醋酸洋红染色法对思茅松花粉不能染色,不适宜思茅松花粉活力检测。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红花槭、元宝枫、糖槭为试验材料,蕾期采集花粉,通过不同培养温度、不同蔗糖和硼酸质量浓度处理后进行花粉离体萌发,筛选其最佳萌发条件。采用TTC法、I2-IK法、过氧化物酶法、亚甲基蓝法以及离体萌发法对3种槭属植物进行活力测定,探讨其有效的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红花槭花粉在培养温度28℃,蔗糖75 g/L+硼酸15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为81.95%;元宝枫花粉在培养温度25℃,蔗糖100 g/L+硼酸25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为66.7%;糖槭花粉在培养温度28℃,蔗糖25 g/L+硼酸35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为88.37%。过氧化物酶法与亚甲基蓝法活力测定效果较好,与离体萌发相比差异显著,其余2种染色剂不适合3种槭属植物花粉染色。  相似文献   

3.
以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的新鲜花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和氯化钙组合的培养基对灰木莲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并用TTC染色法、I-IK染色法和无机酸法对灰木莲的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 H值6.0时,以150 g/L蔗糖+50 mg/L硼酸+100 mg/L氯化钙+7 g/L琼脂的培养基配方最适合灰木莲花粉的培养,离体萌发率达到62.2%,花粉管生长良好;无机酸法不适宜灰木莲花粉生活力的检测;TTC染色法和I-IK染色法的测定结果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较接近,分别为60.6%和64.1%,但I-IK染色法在观察判断上较为困难。因此,TTC染色法是快速检测灰木莲花粉生活力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靛蓝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法和培养液法等五种方法对白皮松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试验,其结果表明:常用的I2-KI染色法和靛蓝染色法并不适用于白皮松的测定;培养液法虽然结果可靠,但比较耗时;而TTC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快速准确,是用于白皮松花粉生活力测定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并优化薄壳山核桃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韦科、苏普锐尔、基奥瓦、奥多姆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花粉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MTT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蓝墨水染色法对花粉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染色方法及不同染色溶液浓度处理间花粉活力的差异。采用正交试验对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筛选适合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通过回归分析,探讨花粉染色率和离体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最适合测定薄壳山核桃花粉活力的染色方法。【结果】除TTC染色法外,其余方法均能使薄壳山核桃花粉染色。适宜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粉萌发的培养基并不完全相同,适宜韦科、基奥瓦和奥多姆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5%蔗糖+0.01%硼酸+0.05%硝酸钙+25%PEG-4000,萌发率分别可达36.80%、46.32%、59.51%。适宜苏普锐尔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8%蔗糖+0.025%硼酸+0.025%硝酸钙+25%PEG-4000,萌发率为24.19%。采用MTT染色法所染深色花粉比例接近花粉萌发率,且所测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插穗、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扦插时期对越南抱茎茶扦插的影响,探究海南地区越南抱茎茶适宜的扦插条件。结果表明:越南抱茎茶扦插适宜时期为12月,纯红壤为基质和生长调节剂6-BA 10 mg·L-1+NAA 1500 mg·L-1条件下扦插生根率最高为84.15%。  相似文献   

7.
贮藏条件对赣无系列油茶花粉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油茶杂交育种的花期不遇,用TTC法对赣无系列等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进行简单快速测定,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无1、白皮中子、赣无16、赣无8、赣190)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恒丰8号和闪光红山茶为试验材料,在-20℃真空冷冻条件下,附加干燥条件做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中,花粉活力最高的为赣70,达到93.16%;花粉活力在70%以上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共有18个,占所测总数的69.23%。在-20℃冷冻条件下,真空保存的花粉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萌发率,赣无1在110 d时的花粉萌发率为36.13%,赣190在50 d时的萌发率为27.43%。在272 d时,闪光红山茶和恒丰8号的花粉萌发率仍分别高达39.12%和44.00%。可见,-20℃冷冻真空保存为花粉长期贮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和崇左金花茶(Camellia chuangtsoensis)3种四季山茶植物为供试材料,设置9种不同基质栽培处理,比较研究不同无土混合基质栽培之间(常用基质黄心土设对照)对3种四季山茶植物地径、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S5(25%椰糠+25%泥炭藓+25%珍珠岩+25%蛭石)和S2(20%椰糠+50%泥炭藓+10%蛭石+10%菇渣+10%陶粒)栽培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和崇左金花茶苗,其苗木高径生长量与对照相近或略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4种山茶科植物的树形、花、叶和果进行观赏价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树形、花、叶、果4个影响因子中,花因子最能影响人对植物的评判,其次是树形、叶,最后是果;4种植物中,最佳观树形植物是猪血木,最佳观叶、观花植物是杜鹃红山茶,最佳观果植物是石笔木。4种植物的综合观赏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猪血木>石笔木。  相似文献   

10.
越南抱茎茶等几个山茶物种叶片茶多酚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是一种新引进的外来观赏树种。利用没食子溶液标准曲线法比较越南抱茎茶、普通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毛瓣金花茶(Camellia pubipetala)等4个物种嫩叶及成熟叶茶多酚含量和优质绿茶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越南抱茎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达30.44%。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西的山茶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12.
油茶炭疽病的发生特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炭疽病是由鹿角菌目的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Schrenk)所引起。该菌在陕西南部危害期长达9~10个月。利用油茶籽榨油后的饼柏浸泡出的茶枯水防治油茶炭疽病,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山茶花品种嫁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树桩作砧木,经过砧木树桩的采集、移植、嫁接和嫁接后管理等过程,能较快地培育出较大型、树姿美观的茶梅(Camellia sasanqua)观赏树.油茶砧木树桩来源广,嫁接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4.
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的RAPD分析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山茶属29种红山茶组植物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23种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谱带转化成0-1型数据,用UPGMA法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山茶属红山茶组的29个种划分为4大类,第1类为光果红山茶亚组,第2类为毛蕊系,第3类为滇山茶系,第2类和第3类属于滇山茶亚组,短管红山茶单独聚为一类.其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基本一致.根据各种之间的相容关系系数的大小,发现红山茶组内有3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的种.  相似文献   

15.
山地油茶低产林嫁接山茶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地油茶嫁接山茶花的技术要点,对生产上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子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嫁接时间、砧木粗度、接后管理都将对嫁接成活率造成影响,为合理制定油茶嫁接山茶花的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茶两物种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5,他引:13  
对小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花药具有很强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而小果油茶褐化严重,诱导率很低。培养基及其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影响,且两种油茶表现出一致性,在最好的MS+2,4-D0.6mg·L-1+NAA0.4mg·L-1和B5+2,4-D1.2mg·L-1+6-BA0.4mg·L-1培养基中,广宁红花油茶诱导率高达94.67%和91.00%,小果油茶则分别为8.00%和3.34%。低温预处理6~12d有助于提高诱导率。MS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增殖。还就小果油茶花药褐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油茶与茶不同栽培模式中,油茶一茶模式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脱氢氧化酶含量高,且全氮、有效磷等大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高,土壤更偏向酸性,有效钾相对低,该模式有利油茶生产,但要合理施含钾高的肥料。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新造油茶林营养的及时补充,促进树体生长,对油茶新造林进行了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新造林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施肥处理的抽新梢率和平均新梢数分别为83.3%和3.8,分别比对照高31.6%和47.0%;施肥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达5.43 mg/g和39.98 mg/g;不同品种油茶苗造林后施肥效果不同,其中‘湘林67’的施肥生长效果最好;施肥有利于促进容器苗新梢的生长,增加新梢叶片叶绿素及内含物的含量,但对裸根苗造林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广西主要栽培经济树种之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6.7万hm2。介绍广西油茶产业建设概况,分析油茶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山茶属的14种植物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核型分析结果,对山茶的亚属、组、之间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建议把茶、普洱茶,茶梨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划为独立的种。在核型描述和核型类型划分的理论方法上,引入了“臂比均值”这一参数,提出了“整齐性”和“整齐性系数”。并提出染色体数目的系列变异和结构变异是山茶属植物新种起源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