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刺桐姬小蜂的危害、传播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一种可将刺桐属植物危害致死的有害生物。我国大陆于2005年7月2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首次发现该虫,现已扩散至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刺桐姬小蜂繁殖能力强,成虫羽化不久即能交配。文章综述了刺桐姬小蜂的危害、分布特点及防治方法,为有效控制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传播和危害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国家林业局新增一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 m属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胯姬小蜂属Quadrastichus,是一种新入侵害虫,专一危害刺桐属Erythrinaspp.植物。近两年来,该虫陆续在我国台湾和美国夏威夷等地发生。2005年7月,在深圳首次发现其危害杂色刺桐E.variegata。经评估,我国南方均为刺桐姬小蜂适生区。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刺桐姬小蜂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并要求各地应:(1)暂停从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  相似文献   

3.
刺桐姬小蜂是重要的入侵害虫之一,入侵后在海南省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刺桐属的珍贵品种构成潜在威胁。该文通过对海南省境内刺桐属植物与刺桐姬小蜂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该虫的为害程度,可为适时适地地对该虫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刺桐姬小蜂对几种刺桐的为害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刺桐枝条的受害程度划分为6个等级,调查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对刺桐、刺桐东方变种、黄脉刺桐、龙牙花和鸡冠刺桐的危害程度.Ridit分析结果表明,刺桐东方变种受害最严重,其次为金脉刺桐,刺桐不受害.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引种刺桐控制刺桐姬小蜂的扩散和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刺桐姬小蜂——新外来有害生物严重威胁我国刺桐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又添新种——刺桐姬小蜂。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10月24日在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最近在我国广东省深圳市、海南省三亚市、万宁县和福建省厦门市,首次发现一种对刺桐属植物具有极大潜在威胁的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造成当地大量刺桐属植物受害,有少部分植株已经死亡。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将这种生物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有害生物。相关地区林业部门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普查和扑灭工作。据介绍,刺桐姬小…  相似文献   

6.
浅谈刺桐姬小蜂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桐姬小蜂严重危害刺桐属植物,该虫生活周期短,1个世代大约1个月左右,1年可发生多个世代,世代重叠严重。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可以采用严格检验检疫、人工剪除、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晓 《广东园林》2011,33(4):61-64
文章通过对东莞城区各主干道、广场、大型绿地上的刺桐属植物进行调查,摸清了东莞城区刺桐属植物上刺桐姬小蜂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同时,通过田间的试验研究和比较,初步评价了刺桐姬小蜂的各种田间防治方法,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地中刺桐姬小蜂的无公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晓玲 《云南林业》2005,26(5):23-23
刺桐花属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桐属(Errythrina)乔木树种。其拉丁名“Erythrina”的意思是指刺桐属的植物都开红色花。刺桐花很美丽,是颇受欢迎的园林绿化美化树种。刺桐树上生长皮刺,这大概就是“刺桐”得名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9.
祁振声 《云南林业》2006,27(1):23-23
《云南林业》2005年第5期发表杨晓玲的《刺桐花开红胜火》一文(以下简称:“杨文”),介绍了许多有关刺桐的知识,值得一读。但笔者发现,文中尚有些不足或不确之处,故不揣冒昧,作些补正。杨文介绍几种刺桐,都是西双版纳野生或栽培的树种,而对在云南分布较广、更加美丽奇特的刺桐属乔木鹦哥花(Erythrinaarborescens),却未提及。实际上,鹦哥花在大理、红河、文山等州市均有野生,昆明市潘家湾军区招待所和黑龙潭公园有栽培已久的大树,每年7~9月,它那红艳艳的花朵便次第开放。鹦哥花以花的形、色酷似鹦鹉嘴而得名,在绿叶的映衬下,尤显色美形妙,故…  相似文献   

10.
“形似龙牙天赐红,身着绒装织女成。火映骄阳缘为贺,华夏图腾美洲行”。象牙红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学名Erythrina variegata Var.Orientalis,又名刺桐、龙牙花、山芙蓉,为豆科刺桐属。在我国南方栽培普遍,北方以盆栽为主。性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不耐寒。喜深厚、肥沃的沙壤土。  相似文献   

11.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广州1年完成4世代,以幼虫和蛹在虫瘿内越冬,第1代至第4代的历期分别为100,64,68,133 d.在变温状态下,发育起点温度0.00±0.03℃,有效积温1776.40日度.在我国华南桉树种植区,海南岛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为年发生5世代区,海南岛中部和北部、广东省全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区、云南省...  相似文献   

12.
降香黄檀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香黄檀是原产于我国海南省的珍贵红木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进行了引种栽培。文章介绍了降香黄檀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降香黄檀推广和规模化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橙带蓝尺蛾是罗汉松和竹柏的重要食叶害虫,目前在广东、广西、台湾均有危害。本文依据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从该虫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分布、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橙带蓝尺蛾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1.36, 属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广东省的风险值R为1.58, 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4.
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是危害樟科(Lauraceae)植物的主要害虫。文章依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对樟巢螟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分布、潜在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樟巢螟在中国和广东省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樟巢螟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 R为1.59,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广东省的综合风险值 R 为1.45,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5.
秋茄蛎盾蚧Lepidosaphes pallidula(Williams)是一种严重危害红树林树种秋茄Kandelia obo-vata的刺吸式害虫,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从广东省珠海淇澳岛和惠东县红树林湿地的秋茄上采得该虫,并对其鉴别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和经济重要性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 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测划定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拟大花序桉潜在地理分布的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衡量指标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8.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11.25×104 km2),广西(9.19×104 km2),海南(2.00×104 km2),福建(1.91×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广东、重庆、福建省中部,面积依次为广西(5.87×104 km2)、广东(4.51×104 km2)、重庆(3.64×104 km2)、福建(3.02×104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花序桉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和极端低温.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技术,预测和分析了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适生区,阐明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有序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树种混交对萧氏松茎象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氏松茎象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迅速蔓延,严重危害国外松的一种危险性蛀干害虫.在广东乐昌开展了该害虫的防治试验,比较了多树种混交、人工挖虫和药物防治3种方法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树种混交加上营林措施,平均虫口减退率62.3%,该法简便可行,易于大面积施工,效果明显,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油茶尺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茶尺蛾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通过室内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油茶尺蛾在广东省中山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表土层中越冬,蛹期历时约9个月。成虫趋光性弱。在室内,成虫平均寿命约8d,最高产卵量可达1700粒;卵期平均22.1d;幼虫共6龄,幼虫期平均58.2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对长小蠹是一种已在我国海南建立种群的外来有害生物,预测其在中国的潜在入侵分布区,可为阻断其传播和早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平台,对中对长小蠹在我国入境口岸的截获记录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中对长小蠹现有分布记录,选取2组(5个环境变量和9个环境变量)相关性的气候变量,将中对长小蠹的本土生态空间与中国的生态空间进行对比,测试其在我国入侵过程中生态位保守性,然后基于2组环境变量在本土中美洲地区分别构建生态位模型,将其转移至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检测模型,并预测其在我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区。【结果】我国中对长小蠹的截获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口岸,从木制品进口中截获。生态空间比对发现中对长小蠹在我国与其本土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较大的重叠,其在我国的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是保守的,然而与本土空间相比,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空缺,表明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潜在入侵风险较大。在生态位模型预测中,与基于9个环境变量模型的预测相比较,基于5个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较为保守,基于2组变量的模型结果均显示中对长小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中部、非洲中部、澳洲北部和亚洲中部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在海南、台湾、广东等地,此外云南和广西南部等地的适生性亦较高。【结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大部分地区存在入侵风险。本次预测结果与当前分布范围一致,这些潜在分布区多聚集在沿海地区,贸易活动频繁,有利于该害虫在入侵地建立种群并扩散;这些高风险地区应开展预警与监测,防止其从海南向大陆扩张或二次入侵。综合潜在分布分析和截获记录统计,我国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入侵风险最高,需要密切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