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赤羽病又名阿卡斑病,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正布尼亚病毒属辛波病毒群的赤羽病病毒所引起的牛、绵羊和山羊的一种多形性虫媒传染病。以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木乃伊、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综合征(简称AH综合征)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2]。该病为虫媒性传染病,传播媒介为吸血的蚊、库蠓等[3]。该病首次于1961年在日本群马县赤羽村发现此病,故而得名[4]。该病易发生在热带和温带,澳大利亚、南非、肯尼亚、以色  相似文献   

2.
猪瘟感染的新动向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帅 《中国猪业》2008,3(5):46-47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因此病使猪只死亡率极高,人们曾误认为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直到1904年才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瘟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鸭死前头向后仰,两脚呈游泳状划动。本病发病急、传染快、致死率高。1病原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的成员,病毒粒子大小为20~40nm,对红细胞无血凝性。  相似文献   

4.
陈自峰 《北方牧业》2005,(22):14-14
<正>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因此病使猪只死亡率极高,人们曾误认为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直到1904年才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病毒性传染病。猪瘟病毒是一种小 RNA 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尽管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从中央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其病原是一种RNA病毒。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伪狂犬病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DNA病素毒。母猪感染猪瘟病毒或者伪狂犬病毒后都会引起流产,产下弱胎、死胎,并且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该病毒属双RNA病毒科,禽双股RNA病毒属,该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即VPI-VP5,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的比例增大,多数养殖户虽然用高免卵黄抗体,但是效果不佳,笔者采用干扰素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广、发病快、死亡率高,该病的发生可以造成雏鸡的免疫抑制,所以一经发病会使雏鸡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对广大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几年来该病流行新特点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小RNA病毒科的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俗称"背脖病",主要发生于2~3周龄内的雏鸭,是一种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现将九牧镇某鸭场发生的一例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该病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发展,尤其是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采取了控制与扑灭IBD的措施,但由于目前养禽业管理的不规范化和污染源的存在,IBD迄今仍然是威胁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1病原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IBDV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  相似文献   

12.
1造成牛羊口蹄疫发生的原因以及症状1.1造成口蹄疫的原因口蹄疫病毒属于一种小RNA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RNA病毒,属于一类传染病。口蹄疫主要由受感染动物传播,会对宿主的上皮细胞进行感染,疤痕的皮肤上受感染都是感染源,对病畜的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或者是蹄部细胞生产有着巨大影响。从而导致病畜的呼吸系统出现炎症,病畜呼吸困难、消化系统出现出血导致进食困难。口蹄疫可通过直接接触、气体传播或直接接触受污染的产品、水和牧草进行传播。牛羊口蹄疫的特点是宿主广泛,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等淋巴细胞为特征。是引起中雏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双链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法氏囊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本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高发日龄在3~6周龄之间,特别是30日龄左右当母源抗体消失后极易发生。明显的死亡高峰多发生在出现症状后2~4天,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d病情趋于平稳。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双股RNA病毒科双股RNA病毒属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不振、厌食、腹泻、高度虚弱和免疫抑制。病理变化以腔上囊肿大、肌肉出血、肾脏损伤为特征。发病后常呈尖峰死亡,一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发食物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病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所属的IBD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破坏法氏囊中B淋巴细胞的形成,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也是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之所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是鸡死亡率淘汰率增加;二是雏鸡早期感染本病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1]。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是由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毒属肠道病毒(Enterovirus),呈球状,直径25-30nm,无囊膜,含单股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