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柞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组织器官及发育时期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丝腺中无酯酶存在或者活性极低;血淋巴和马氏管中有少量酯酶存在,但活性较弱;酯酶在柞蚕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有强的活性,并且同工酶种类较多。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其活性和同工酶带数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主带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2.
柞蚕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调查了柞蚕酯酶同工酶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品种间的特异性变化:柞蚕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龄盛食期酶带数目多且活性强,其表达与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关;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及种类差异很大,在脂肪体及中肠组织中活性较强,并且种类较多,酶活性的高低与组织的功能关系密切;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品种间表现出很强的特异性,但在迁移率0.65处各品种均有1条共有谱带。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33个柞蚕品种可分为4个大的类群,各品种与其母系亲本更多地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母系亲本在柞蚕杂交分离育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杂交育种应优先注重对母系亲本性状的选择;部分品种在系统分离育种过程中来自亲本的一些性状逐渐弱化,而某一特定性状得到加强,与其亲本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苏丹草同工酶多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不同类型苏丹草同工酶多型性进行研究,对其种子、幼叶和幼根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四种类型苏丹草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的类型间和器官间差异;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初步认为酯酶,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都可以作为不同类型苏丹草的亲缘关系研究及其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柞蚕、(天蚕×柞蚕)F_1、蓖麻蚕蛹期血液及脂肪体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不连续电泳图谱并试图探讨这些同工酶和蚕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某些关联,提出同工酶活性高低和蚕体内能量代谢有关的推测,试验结果表明:柞蚕血液及脂肪体的酯酶同工酶酶带较多,且颜色较深,而蓖麻蚕的较少,且颜色很浅、(天蚕×柞蚕)F_1介于二者之间。雌雄比较:血液酯酶同工酶活性全部雌强于雄、脂肪体酯酶同工酶活性全部雄强于雌,唯(天×柞)F_1例外。同一类蚕的不同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关于桑蚕同工酶,吉武等曾研究了多种组织的酯酶、中肠碱性磷酸酶等的同工酶,并提出了控制各种同工酶的基因假设。何家禄等也分析了血液酯酶同工酶。将同工酶用于杂种优势预测和亲本选择等,作物方面报道较多。总的趋势是,双亲酶谱差异大,F_1表现双亲的综合酶谱或出现新的杂种酶带,且酶的活力较高者,F_1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双亲酶谱相近,F_1仅表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高温逆境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40~46℃的高温冲击处理柞蚕幼虫,结果引起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上升幅度越大,其中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上升幅度存在差异:雄性柞蚕的血淋巴CAT上升幅度高于雌性柞蚕;3个供试品种相比,抗病2号的升降速度最快,上升幅度高于青6号,明显高于三里丝,表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与柞蚕品种的抗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停止高温处理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回交1代酯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有位点相同的9条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两亲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杂种F1的酯酶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类型,亲本的个别酶带在杂种F1有丢失现象,正反交杂种F1均产生一条杂种带。杂种F1酶谱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正反交的回交1低酯酶同工酶谱基本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回交1代的酯酶同工酶谱明显地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酯酶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回交后代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家蚕多化性抗病品种白皮淡蚕卵基因克隆于大肠杆菌获得 pSO_(1~13)个克隆株,将它们的重组质粒 DNA 注射于家蚕二化性品种东34的生殖腺内,获得血淋巴酯酶同工酶谱产生倾向于供体的变异。东34血淋巴酯酶同工酶 Est—O 缺失,而变异的个体具有 Est—4~(0.7)的等位基因。变异系的第2代出现分离,其比率为3:1。第4代与亲本回交,子代的酯酶同工酶谱均具有 Est—4~(0.7)型,因此属于显性因子。经连续5代的筛选,得到新的品系,定名东基1号。对高温多湿的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5个苏丹草品种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天文  张建全 《草业科学》2009,26(10):97-10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我国审定登记的5个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品种进行了幼苗叶片和根酯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幼苗叶片酯酶同工酶谱带较少,介于28~46条,宁农与乌拉特1号苏丹草谱带特征较相似,在Rf为0.84处酶带呈红褐色,而在该位点其他2个品种酶带呈棕色,奇台苏丹草该位点酶带缺失;新苏2号与盐池苏丹草无论谱带数量还是谱带颜色均很相似,很难区分;根酯酶同工酶谱带较多,介于35~49条,谱带特征为宁农、乌拉特1号一类,在Rf为0.84处酶带呈红褐色;新苏2号与盐池一类,在Rf为0.84处酶带棕褐色;而奇台苏丹草在Rf为0.84位点红褐色谱带消失呈特异性.利用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区分5个苏丹草品种,为苏丹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快速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胺凝胶电泳法对64峰青海双峰驼的四种血清同工酶酶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酯酶呈现单一的ESa型;(2)淀粉酶由AMY1,AMY2和AWMY3三种同工酶组成单一酶谱;(3)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同工酶酶谱存在年龄差异;(4)成年驼和幼年驼的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的同工酶酶谱。  相似文献   

12.
柞蚕不同品种酯酶同工酶的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柞蚕酯酶同工酶不同品种间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酯酶同工酶在柞蚕品种间表现很强的特异性。组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33个品种可分为5个大类,印度引进品种in981与其他各品种遗传距离最远,表明了其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他各品种按亲缘关系远近各自聚成一类。各品种与其母系亲本更多地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过程中,应优先注重对母系亲本性状的选择。部分品种在系统分离育种过程中来自亲本的部分性状逐渐弱化,而某一特定性状得到加强,与其亲本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柞蚕中肠酯酶同工酶品种间活性差异也比较大。茧层率较高的几个品种如多丝3号、多丝4号,三里丝、方山黄等在相对迁移率0.75位置均表达一条活性较强的酶带,其他品种此位置的酶带或者不表达,或者活性比较低。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的POD同工酶可明显地分成A、B两区,共有8条相同位点的酶带,为亲本的基带,在EST同工酶谱中双亲有6条基带,从酶蛋白分子水平验证出两亲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酶带类型,同时还丢失了部分双亲的酶带,杂种F1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有偏向母亲遗传的倾向;亲本与杂种F1的酶谱表型均有一定的差异;POD与EST同工酶具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出豆状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4~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条酶带,蛋白质6~9条区带;豆状囊尾蚴囊壁和头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3~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无,蛋白质17条区带;细颈囊尾蚴囊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4条酶带,酯酶同工酶1~3条酶带,蛋白质7~10条区带;宿主——兔腹水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条酶带,酯酶同工酶3~5条酶带,蛋白质13~16条区带。并作了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囊液同工酶、蛋白质和豆状囊尾蚴与宿主的同工酶、蛋白质相互关系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与细颈囊尾蚴的同工酶和蛋白质具有差异和两者可能存在交叉免疫;豆状囊尾蚴的酶蛋白和蛋白质来源独立于宿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宿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藏野驴与家驴4种血清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除LDH同工酶以外,藏野驴与家驴的酯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酶谱都有颇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有代表性的15份狗牙根无性系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SOD)和酯酶同工酶(EST)进行了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实验。结果表明:各同工酶的谱带数、相对迁移率均不尽相同,呈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酶谱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种源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吻合,而各酶谱带数与该种源所在的经纬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勒代诺白三叶和其它几个白三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检测,根据酶谱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勒代诺白三叶与其它六个品种间有一定同源性,但其遗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过氧化物酶与酯酶两位点已形成独特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缘毛雀麦15个类型及无芒雀麦2个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酶谱特征及分布,并通过酶谱差别探讨了缘毛雀麦类型之间的差异及这些类型与无芒雀麦的差异,为缘毛雀麦各类型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蔺不同生长阶段嫩叶POD和EST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11份不同居群马蔺种质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的2个酶系统22个同工酶位点,分析马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同工酶变化。结果表明,11份马蔺种质叶片共有13种POD酶带,9种EST酶带,其中,基本谱带8条,特征谱带4条;与生殖生长阶段相比较,马蔺营养生长阶段E...  相似文献   

20.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