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农业》2006,(9):43-43
1.洋金花与阿托品。因洋金花里含有阿托品成分,如同服,超过阿托品安全用量会出现中毒症状。2.四环素与牛黄解毒片。四环素是消炎药,它容易与钙、镁、铁等无机物结合。牛黄解毒片主要成分是酸钙,两者同服,形成难以吸收的结合物,效果不好。3.抗生素与含神曲、豆豉、山  相似文献   

2.
牛黄解毒片(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祛火、通便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要一有牙疼、头痛、便秘等症状就买来吃。殊不知牛黄解毒片(丸)其本身也会导致中毒,长期大量服用,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肝、肾、脾都能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3.
正牛黄解毒片含牛黄、雄黄、石膏、冰片等,有解热、镇静、消炎作用,又能减少皮肤渗出而起到抗炎作用,同时因其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面部皮肤感染。取牛黄解毒片两片,研成细粉,用食醋适量,调拌均匀成糊状,外涂于患处,厚度约0.5厘米,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外涂3~5日。涂药后  相似文献   

4.
1 、使用四环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菌素药物时,忌喂黄豆、黑豆及其饼粕饲料,也不宜喂石粉、骨粉、蛋壳粉、石膏等饲料添加剂.因为这类饲料添加剂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等元素,这些元素会与四环素类药物结合成不溶于水,而又难以被吸收的络合物,使药效降低或丧失.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黄CalculusBoris)为牛的胆结石。牛黄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很多贵重中成药的成分中皆含有牛黄(如牛黄安宫丸、六神丸等)、牛黄在临床医疗中是重要而不可少的药物,但天然牛黄药源紧缺,不能满足需要,国内于1956年参照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搞成功人工牛黄,从1974年以来,国内吉林、广东等一些单位用异物植入牛胆囊内进行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是探讨内蒙地区特别是商都所产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及所含主要成分,并与天然牛黄及人工牛黄的作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冰片、生石膏、黄芩、大黄、雄黄、桔梗、甘草8味药组成。主要功效是泻火解毒、清热消肿。该药对由内热(非风火)引起的热毒壅盛于上焦出现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红肿刺痛等疗效显著。对口腔的红肿热痛,如扁桃体炎、咽炎、牙龈痛、口腔溃疡兼便秘者最适宜。中耳炎先将患耳用3%过氧化氢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擦干,然后取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极细末,用纸筒吹入耳内,一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治愈。急性咽炎取牛黄解毒片2~4片研为细末,用75%酒精或普通白酒调为糊状,敷于喉结一侧,12小时后…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8,(7)
在畜禽饲养中,一些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常会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发生拮抗作用,轻者使药物药效降低或丧失,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重者还会产生毒副反应,非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导致畜禽中毒死亡。因此,畜禽在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忌口"。1.四环素类抗菌素使用四环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菌素药物时,应忌喂黄豆、黑豆及饼粕饲料,也不宜饲喂石粉、骨粉、蛋壳粉、石膏等饲料添加剂。因为这类饲料添加剂含有较多的钙、镁等元素,这些元素  相似文献   

8.
牛黄解毒片为传统中成药,有丸剂、片剂和胶囊剂3种,适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炎、目赤肿痛、口舌糜烂等病症。临床观察发现,其外用也有许多新功效。 1.腮腺炎: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2.乳腺炎:牛黄解毒片适量,研为细末,与酒糟调匀,外敷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使用3天后,肿块可变软;数日后,肿消痛除,乳汁通畅。  相似文献   

9.
几年中我们共对262头牛在胆囊中埋植了异物,由于种种原因,只采取了培育牛黄样品20多个,通过十七个培育牛黄成分定量分析结果来看,胆红素,胆固醇含量较少,而胆酸与去氧胆酸含量相对高一些,为什么胆红素沉积少而去氧胆酸沉积多,在这些沉积过程中都需要那些条件,目前缺乏实验数据无从分析。还有大量未测的成分沉积,又需要什么条件也说不清楚。牛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把牛黄沉积的机理搞清楚,再谈影响因素才会更有说服力。目前我们只能作粗略叙述,以供参改。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些中西药不能同时服用,否则会带来下列不良结果。1.破坏有效成分,使药物疗效降低或丧失如中药神曲及含神曲成分的中成药含有大量的消化酶、酵母菌,如与西药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同时服用,不仅使前者的酵性降低,而且导致抗生素类  相似文献   

11.
<正>不少人认为同时服用几种中药和西药,病会好得快些。其实,如果配伍不当,不仅会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药源性疾病和毒副作用。现将应避免同时使用的中西药简介如下。一是含朱砂的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紫雪丹等中成药,忌与西药溴化物、碘化物等同服。因为朱砂中的硫化汞可被还原成汞,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导致药源性疾病。二是石膏、牡蛎、瓦楞子、龙骨、  相似文献   

12.
<正> 天然牛黄获得的机率极低。自五十年代以来,相继研制出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培牛体牛黄。目前医药界中,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人培牛体牛黄都已被承认和应用。牛黄的鉴定方法很多,有化学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薄层层析法,基质结构分类鉴定法,色谱仪鉴定法,电镜扫描法等。上述方法适用于药物检验部门,而基层科技人员和群众是难以办到的。为此,介绍几种比较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方法,根据条件采用。一、性状鉴定法1.天然牛黄:其主要成分有胆红素,胆酸类,胆固醇类。卵磷脂,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天然牛黄可分蛋黄和管黄。  相似文献   

13.
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价中药质量的模式识别模型,并将其用于不同厂家牛黄解毒片质量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与统计模式识别模型比较,灰色模式识别具有计算简便、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莫西菌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单一成分的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与药效密切相关.通常莫西菌素药代动力学会因制剂、动物品种、机体状态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综述了莫西菌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为莫西菌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手术方法在牛胆囊内埋植异物作为核心,促使牛沉积更加接近“天然牛黄”的产品(称为培育牛黄),以便开辟药源,满足医疗方面对牛黄的需求。同时为内蒙地区大批黄牛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对胆囊埋植异物提出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手术方法,并对异物的种类进行了筛选和探讨。 3、对17个培育牛黄样品进行了胆红素、胆固醇、胆酸、去氧胆酸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的这几个成分相同,但含量多少有所不同。对5个培育牛黄样品进行了镇静、解热、抗炎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药理作用性质与天然牛黄相同,皆具有镇静、解热、抗炎作用。作用程度二者相近且都此人工牛黄作用强。 4、对二头胆囊埋植异物的胆瘘牛的胆汁与血清中,胆红素、胆固醇、胆酸进行了测定,各数值均有变化。对胆汁β—葡萄糖醛醇苷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是活力增强。同时测定了100头正常牛胆汁与血清的胆红素、胆固醇、胆酸的含量。 5、对影响培育牛黄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一般说来异物种类,不同地区、体内埋植期限、不同个体对产量可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泰诺、白加黑、日夜百服宁服用上述感冒药,如果同时服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用药时间应间隔4小时以上。这类感冒药不能和强心甙、奎尼丁或三环抗抑郁剂合用,以免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口服避孕药还会降低泰诺解热镇痛的效果;溃疡病患者则慎用力克舒。快克、感康这类药物至少要间隔1小时以上才能服用心得安、雷尼替丁和西米替丁等。另外,快克含抗病毒成分金刚烷胺,对早期感冒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康必得这类药物含葡萄糖酸锌,不要和四环素、硼酸、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等配伍使用,注意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部刺激。康必得含有板蓝根浸膏,对流感病毒有抑制…  相似文献   

17.
<正>牛黄解毒片为传统中成药,过去有丸剂,现在又有片剂。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炎、目赤肿痛、口舌糜烂等病症的治疗。近些年,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它的外用新功效。1.治皮肤病。可治热疖、疗疮、无名肿毒、丹毒、痤疮、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因为种种“上火”表现,如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口苦咽干等,而自购一些“败火”药物服用。但是像龙胆泻肝丸、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等“败火”药物中,往往含有一些有毒物质或重金属,如朱砂、汞、雄黄、马兜铃酸等,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9.
<正> 喝酒以后,不能服用镇静药、催眠药、抗组织胺药,也不能服用胰岛素。因为上述药物含有苯巴比妥、鲁末那、水合氯醛溴化物、导眠能安定、氯丙嗪、阿末妥、扑尔敏非那根安其敏、吗啡、杜冷丁等成分。若与酒中的乙醇结合,会使人体加速吸收乙醇,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正安宫牛黄丸由牛黄、犀牛角、麝香、黄连、黄芩、山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郁金组成,主要功效在于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由于安宫牛黄丸药性寒凉,并不是所有类型脑卒中都适用。只有出现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红气粗、喉间痰鸣、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的患者才适用安宫牛黄丸。方法是:服用时,成年人一般每天服用1丸,连续服用2~3天即当停用,连续服用绝对不能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