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也叫红头黑毛虫,隶属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主要发生在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山草原。青海发生的草原毛虫主要为青海草原毛虫(G.qinghaiensis)、金黄草原毛虫(G.aureata)、门源草原毛虫(G.men yuanensis)。毛  相似文献   

2.
草原毛虫蛹期寄生天敌种类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青海省12个县区的草原毛虫蛹,在实验室内初步观察结果,草原毛虫蛹期寄生天敌中有致病微生物2种,寄生天敌昆虫7种,其中以草原毛虫金小峰(PteromalusquinghaiensisLiao)和多刺孔寄蝇(SpoggosiaechinuraRob.-des.)为优势种,古毒蛾追寄蝇(ExoristalarvarumLin)为青海追寄蝇属一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草原毛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棋麟  袁明龙 《草业科学》2013,30(4):638-646
草原毛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草原毛虫属(Gynaephora),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不仅取食优良牧草,造成家畜食物短缺,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加剧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还会导致家畜中毒,严重阻碍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草原毛虫主要分布于高山或北极地区,为研究生物对严寒、缺氧等极端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系统。本研究综述了草原毛虫的分类、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草原毛虫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为该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草原毛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原毛虫是西藏草地的主要害虫,它对草地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导致牧草缺乏,生态环境恶化。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治方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草原毛虫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草原毛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为草原毛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是草原毛虫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控制草原毛虫的数量,就近年来在草原毛虫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5月底,青海省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先后派出4个调查组,会同各地鼠虫害预测预报站和辖区县草原站技术人员分别对黄南州河南县,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玉树州曲麻莱县、治多县,果洛州玛沁县、甘德县,海西州德令哈市、乌兰县、天峻县、都兰县的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区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共设样方160 0多个。经实际测定和样方统计,今年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面积为5 2 .19×10 4 hm2 ,为害面积3 0 .83×10 4 hm2 ,其中草原毛虫发生面积3 8.47×10 4 hm2 ,危害面积2 2 .81×10 4 hm2 ,平均虫口密度81.7头/m2 ,最高达42 7头/m2 ;古毒蛾发…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虫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属鳞翅目(Lepici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草原毛虫属(Gynaephora)的昆虫,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危害最严重的重大害虫。草原毛虫雌蛾具有原地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交配的特点。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乙醚、乙酸乙酯、甲醇和二氯甲烷四种有机溶剂粗取草原毛虫性信息素,并检测四种性信息素粗油在野外环境下对雄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四种有机溶剂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乙醚粗油>乙酸乙酯粗油>二氯甲烷粗油>甲醇粗油。同时,引诱效果最佳的乙醚粗油对草原毛虫雄蛾引诱效果存在节律性,11:30和15:30出现两个高峰,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的引诱数量(P<0.05)。由此可见,草原毛虫雌蛾乙醚性信息素粗油对草原毛虫雄蛾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有望成为草原毛虫生物防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农牧区由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等原因,导致害虫发生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古毒蛾及草地螟.本文针对防治工作存在经费不足、规模小、器械落后、成本高、孵化期差异性大等问题,科学地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虫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青海草原毛虫(Gyllapnora qinghaiensis Chou etyallg)属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昆虫,是青海省高寒草甸草地上主要的牧草害虫。过去对草原毛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青海省从1989年以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南县草原毛虫发生、危害现状、成因及防治存在问题的系统阐述,科学地提出合理利用草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测报建设、完善预案、综合治理、强化培训、推广生防技术是实现草原毛虫可持续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一种寄生于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qinghaiensisChouetYing)和曲麻莱草原毛虫(G.qumalaiensisYanetChou)卵的天敌─—黄斑草毒蛾黑卵蜂(TelenomusgynaephoraChenetWu),它使毛虫卵的孵化率降低30%一50%.  相似文献   

13.
<正>青海草原毛虫(Gyllapnora qinghaiensis Chou etyallg)属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昆虫,是青海省高寒草甸草地上主要的牧草害虫。过去对草原毛虫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青海省从1989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正> 草原毛虫是我省西北牧区危害草场的主要害虫,分布广,繁殖率高,适应性强。大量为害时,草场退化,牧草品质变坏、产量降低,严重影响牧业生产。一、一般生物特性草原毛虫是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彻的昆虫。分布于我省牧区各县  相似文献   

15.
玉树县草原毛虫的发生及其防治马玉海玉树县草原站一、草原毛虫的发生及其分布草原毛虫属鳞翅目,异角亚目,毒蛾科,草原毛虫属,俗称红头黑毛虫(GynaephoraalpherakiiGrum—Grech)。(1)一九九一年春夏之交,玉树县与治多县交界的纯牧...  相似文献   

16.
<正> 茫茫草原寻病毒草原是畜牧业的牧草基地。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草毒蛾属(Gynaephora)的草原毛虫,是牧草的严重害虫。该虫与鼠害和寄生虫并称为草原三害。草原毛虫分布很广,仅川西北草原就有1600万亩以上草场遭受危害。为害时间长,通常每年四月越冬幼虫开始出现活动危害,至九月化蛹,为害期长达半年。草原毛虫危害的草类,如莎草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问题的提出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问题的提出虫害,是世界农业的一大灾害,它危及农田、森林、草原……。草原毛虫[鳞翅目(Lepiolopera),毒蛾科(Lymantiidae),草毒蛾属(Gymaephora)],是草原的主要害虫,与鼠害及寄生虫并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2009-2013年间河南县草场草原毛虫在发生面积、危害面积以及平均密度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而计算了这5年间草原毛虫灾害对河南县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研究了草原毛虫的基本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草原毛虫的发生和危害面积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2011年间增速较快,2012-2013年间相对平缓;草原毛虫的密度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2009-2010年与2011-2012年为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草原毛虫对河南县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09-2012年的4年间翻了两翻,达到了280万元。使用类产碱生物防治剂进行草原毛虫防治是一项有效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主要害虫之一,受到气候变化的强烈影响。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草原毛虫虫害发生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草原管理政策。【方法】基于从公开文献获取的 24 个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位点 ,利用 MaxEnt 模型和 GIS 软件模拟了两种社会共享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下当前(2021-2040 年)和未来(2081-2100 年)草原毛虫虫害的潜在发生区。【结果】1)在两种 SSPs 下主导当前和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均为年降水量和坡度;2)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最适宜年降水量较当前有所升高,最适宜坡度较当前降低;3)在两种 SSPs 下,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面积较当前有所降低;4)未来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中高风险区海拔范围在 SSP126 下下移,其海拔分布上限和下限在 SSP585 下分别下移和上移。 【结论】气候变化将不利于草原毛虫虫害的发生。未来制约草原毛虫虫害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现有的基于野外控制试验的草原毛虫研究不足以模拟气候变化情境下的情况,未来草原毛虫相关研究需着重关注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区域及为害等级划分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草原毛虫分布面积达106.19万hm^2,其中为害面积70.17万hm^2(≥30头/m^2)。为了便于开展草原毛虫的监测预报工作,为防治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青海省草地分类原则,通过对影响草原毛虫外界因素的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毛虫分布为害的主要因子,结合草原毛虫长期形成的自然分布状况和为害程度,以及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区多年的虫口平均密度资料,采用极限等差法,将青海省草原毛虫的分布区域划分为4个区和5个亚区,为害级别划分为7个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