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对柞蚕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4.
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蚕业生产是嫩江县的重要产业之一,是鼓励广大蚕农发挥地区特点、县域优势,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途径之一。柞蚕茧及其相关产物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资源,在我县的长福镇、前进镇、临江乡的农民从事着柞蚕养殖。蚕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给这些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蚕农增产增收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敦化市柞蚕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去年,全市放养柞蚕2686把,实现产值6400万元,蚕农人均收入达3000元,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蚕农达520户。今年,全市计划放养柞蚕3000把。  相似文献   

6.
柞蚕二化一放是把二化性柞蚕种通过低温控制由一年放养两次改为一年放养一次,放养时间在春蚕和秋蚕之间,所以又称为早秋蚕。经调查,"二化一放"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民养蚕与养山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蚕业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放养中创造蚕体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使蚕健壮,提高柞蚕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志英  王刚 《新农业》2006,(9):53-53
凤城市鸡冠山镇蚕场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放养柞蚕1000把,年产值1000多万元,平均每户蚕农年收入达万元。镇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柞蚕养殖业,确立了靠养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是开展科技培训。在市蚕业总站的指导下,先后多次在养蚕重点村举办了科学养蚕培训班,培训  相似文献   

9.
<正>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也是现阶段农村一项重要致富门路,柞蚕生产产销两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长期以来,部分地方由于传统、落后的放养模式一直得不到改善,超载放养、掠夺式经营、广放薄收导致这一传统产业逐步走向弱化,同时也使柞蚕场不断稀疏、退化、沙化,单位放养面积不断扩大,残次蚕场面积不断增加。为了改变全市柞蚕场生态环境,市农村经济局蚕业管理总站于2009、2010年先后在东汤  相似文献   

10.
王利媛 《新农业》2006,(2):53-53
刘喜庆是凤城市边门镇敖家村三组蚕农,丹东市蚕业劳动模范,放养柞蚕40多年,对中刈柞树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培养的树形全部达到中刈化,养蚕连年增产,是当前丹东地区中刈柞树管理的榜样。敖家村椿树沟共有蚕场512亩,现已改成中刈型柞蚕场352亩。刘喜庆中刈柞树管理的主要技术是“中刈留桩”、“中刈放拐留拳”和“合理砍伐更新”。  相似文献   

11.
"蚕得乐"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防治柞蚕各种软化病的专用特效药剂,并兼有促进柞蚕生长发育的作用,曾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推广应用,证明"蚕得乐"对预防和治疗柞蚕各种软化病作用明显,对促进柞蚕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2.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杨志英 《新农业》2014,(12):27-27
<正>近年来,凤城市柞蚕生产捷报频传,产值连升,从2010年至2013年,全市蚕业总产值连续超过3亿元,养蚕户平均收入2万元左右,屡创历史新高。由于柞蚕生产对于凤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贡献,势必要求稳定发展柞蚕生产,而蚕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法律保护,需要蚕业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维护生产秩序和广大蚕农的切身利益。1、开展行政执法是强化蚕  相似文献   

14.
刘汉友 《新农业》2001,(7):46-46
辽宁省属二化性蚕区。春蚕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秋蚕的放养,因此,养灯春蚕不但可以增加放养春蚕的收入.同时也给秋蚕放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几年由于干旱,给春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致使春蚕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给广大蚕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在春蚕已上山.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今年又是一个春旱的年份、在干旱的条件下,如何养好春蚕是广大蚕农所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干旱的条件下养好春柞蚕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相似文献   

15.
去年河南柞蚕生产严重减产.全省总体减产幅度30%以上.其中部分地区达到了50%,个别蚕农出现了绝收的现象,蚕农经济收入明显下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预计今年柞蚕放养量会严重下滑。影响河南省柞蚕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缓解减产造成的负面影响.现就河南省柞蚕生产严重减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7.
宽甸县是辽宁省养蚕的重点县之一,蚕业生产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产业。目前年放养柞蚕10000把左右,产茧4500吨,产值4500万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重点地区长甸镇年养柞蚕2000多把,蚕业收入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号称"全国柞蚕第一镇"。几年来,我们从抓好蚕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使宽甸县柞蚕放养把数和产量趋于稳定,柞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大户迅猛发展,为提高和壮大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柞蚕放养是在山区柞园里进行的,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和鸟、兽等敌害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河南省又是典型的一化柞蚕区,1年只能春季放养1次。因此,加强春蚕防护极其重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蚕业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了固定蚁场(现称小蚕专用柞园),为提高小蚕保苗率、实现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20.
孙静 《河南农业》2019,(22):10-10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是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产业。但是,在柞蚕生产中,为害柞蚕的虫害种类很多,对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柞蚕产量,增加蚕农收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做好柞蚕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