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农村的生产方式、农民素质、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三方面分析低碳农业经济存在问题,论述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与循环农业经济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与资源化、农业循环型产业链等循环农业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接收茶农茶园的经济组织必然是企业,以企业作为核心全面统筹茶园的经营和发展,进而就能在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下,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这一逻辑出发可知,对于高寒地区和丘陵地带的产茶区,通过大力发展茶农经济将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通过讨论可知,茶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中国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走出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个过程中,国外的一些企业也进入到中国市场,由于中国的企业发展比较晚,实力不够,所以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许多中国企业也倒下了。因此,经济全球化是对于诸多中国企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如果自身内功不足,极有可能被竞争性淘汰掉,而如果自身实力足够强,则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茶叶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管理思维、管理组织、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上都要寻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得更快。  相似文献   

4.
甘蔗农业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甘蔗农业生态生物为研究领域从过击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扩展到以人为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介绍甘蔗农业生志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甘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五个规律,有代表性的甘蔗农业生态系统,甘蔗生志技术和甘蔗生态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逐步向信息化靠拢,但受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应用效果的稳步增强。基于此,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信息技术能力,探讨相关策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丽 《福建茶叶》2022,(2):51-54
休闲经济与创意经济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之一的茶馆亟需转型升级.本文以休创时代杭州茶馆发展的困惑为出发点,对休创经济共促杭州茶馆转型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并尝试构建休创经济双轮驱动下杭州茶馆转型发展模型,以寻求其转型路径.研究发现,1.休闲经济与创意经济存在相互促进和耦合...  相似文献   

7.
李琴 《福建茶叶》2016,(7):126-12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体会到石化能源经济带来的苦果。在此情况下,低碳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研究。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内容的文化旅游经济,因为其低碳、环保、人文的多种原因,逐渐被各地开发出来。本文就如何围绕茶开展文化旅游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玉米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杨庆才 《玉米科学》2010,18(1):135-138
玉米产业经济是以玉米生物产品为基础(包括子实、秸秆、花丝、花粉、穗轴等),以流通、加工、转化为手段,按产业递进原则向外延伸,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玉米产业经济是一个多元经济概念,横跨一、二、三产业,是现代多产业和多种技术在一个链条上的集成。粮食保障能力的提高,使玉米的多元属性得以充分的释放。发展玉米产业经济必须客观科学地把握好玉米消费的发展趋势,对玉米产业经济的开发必须予以科学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澳大利亚协调工农利益关系的分糖制:甘蔗品种改良中,性状间的权衡,经济遗传值的概念,性状经济权重的估算原则.根据我国甘蔗产业的实际情况估算了我国甘蔗各主要经济性状的权重,以期为经济遗传值在我国甘蔗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福建茶叶》2016,(9):54-55
中国是茶叶经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叶生产、制造、消费以及出口的主要国家,由茶叶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份额在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并非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推动而发展的,早在丝绸之路时期,中国的茶叶经济就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此,本文从丝绸之路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茶叶经济在丝绸之路上的发展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