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城县从1997年开始引进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几年来共试验示范了玉米秸秆整秆编织覆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和留茬覆盖三种模式。经过连续三年的试验,秸秆整秆编织覆盖具有省工、省时、省投入,增肥、增墒、增产量,“三省三增”的效果。1试验区的基本情况玉米秸秆整秆编织覆盖在八肯中乡新岭村二组共三户农民的承包地上试验。八肯中乡位于宁城县中部丘陵区,现有耕地12.6万亩,其中“一水地”1.8万亩,其余均为旱地,一般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干旱缺水,耕地贫瘠,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0.94%,土壤耕层容重1.36g/cm3,孔隙…  相似文献   

2.
以机械或人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整秆覆盖免耕播种的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土壤蓄水保肥效果好,小麦抗冻能力强。但在推广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进程。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原平市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实施状况,阐述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意义、机械化整秆还田技术操作规程和机械化整秆还田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现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免耕播种的范围 ,其作业工艺流程是 :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硬茬播种→喷施除草剂。使用的主要机具为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 1JQ - 15 0 (C/D)型甩刀式秸秆还田机和山东德州华北农机厂生产的 4J系列秸秆还田机械。其作业主要由三项环节组成 :小麦秸秆粉…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续完)任跃男,张培增(上按第2期第15面)2.整秆覆盖机整秆覆盖技术是干旱地区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项抗旱保墒,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免耕、少耕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与宽窄行种植相配套,宽行行距一般为60~67cm(厘...  相似文献   

6.
2BFQ-3型秸秆锯切式玉米免耕播种机(见图1)是天津市蓟县农机化技术服务站专为保护性耕作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播种机.其突出特点是在播种机前部设有秸秆锯切装置,解决了前茬小麦秸秆堵塞难题,可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直接播种,取代了机械化枯秆预处理作业工序。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秸秆覆盖处理.免耕播种全套作业.特别适合保护性耕作需要.  相似文献   

7.
半耕整秆半覆盖。玉米立秆收获后,一边割秆,一边硬茬顺行覆盖,盖67厘米,空67厘米(或盖60厘米,空73厘米),下一排根压上排梢,秸秆上适量压土,防止风刮。第二年春天在未盖秸秆的空行内翻耕、施肥,用单行半精量播种机在未盖行内紧靠  相似文献   

8.
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大田水分蒸发,提高作物产量,而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质状况又有不同的影响。为此,就不同玉米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在小麦全生育期的3个阶段进行采样,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处理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然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较优的秸秆处理方案为50%覆盖有腐解剂,较优的秸秆覆盖量为50%覆盖,即半覆盖量。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hm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16万hm2,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促进了农业节水、节本、增产、增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2003年山西省临汾市秸秆覆盖还田面积达到4万余hm^2,平均提高粮食产量10%~15%,降低生产成本225-300元/hm^2,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本身要求用秸秆覆盖地表,实现保水、保土、保肥,同时,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就秸秆残茬的覆盖形式选择、秸秆的粉碎处理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为大众了解这门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秸秆覆盖机理、方式及效果的分析,指出了秸秆覆盖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农用机械将玉米整株秸秆或者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地表覆盖或者埋入土中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单、便捷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是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系统阐述了三种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是弃之为害、用之为宝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这一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农机部门从1985年开始试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秸秆还田由单纯的玉米秸秆还田扩展到小麦、高粱等多种农作物秸秆还田;由单季秸秆还田扩展到两季秸秆还田;由单一的粉碎还田扩展到整秆还田和覆盖还田等多途径多作物的还田模式,为不同区域不同作物进行秸秆还田提供和创造了多种先进适用技术,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秸秆整秆还田是山西省农机部门近年来试验总结的一项新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理,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具有同等效益,而且机具类型齐全,操作简单,仍然有着很强的市场推广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豫西半旱地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利用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技术,研究了3种灌水模式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公顷穗数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灌3水处理与灌4水处理相比较,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随覆盖量增加明显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和1.6%,耗水量减少4%,实现了节水与高产的统一。灌2水处理下不同覆盖量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所提高,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试验最佳分配方案为灌3水处理与4 500 kg/hm2覆盖量。  相似文献   

18.
秸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覆盖是减少棵间无效水分蒸发,提高根层土壤含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大兴县的3年使用表明,覆盖千秆3.0t/hm^2,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结构,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且越是干旱年年份保水保墒效果越显著,夏玉米出协率提高4%-13%;  相似文献   

19.
论秸秆覆盖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秸秆覆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根据秸秆的覆盖方式对秸秆覆盖的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总结了秸秆覆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指出自动测控系统和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将会在秸秆覆盖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在土槽试验台上模拟田间作业工况.  相似文献   

20.
旱作新技术     
旱作新技术潞城市农机局于1993年引进了机械化玉米整秆覆盖休闲免耕技术。通过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省工、节支、增产等优点,增产幅度在30%以上。现将这一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作业程序(1)秋季,采用秸杆铺放机把摘穗后的整秆玉米秸秆推倒、镇压,按等行距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