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近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草地在畜牧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遏制草地退化,但由于过度放牧、滥用耕地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草地退化依然在广泛蔓延。对我国草地退化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草地退化机理、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草地退化诊断方法、草地恢复与改善、利用地理空间技术进行草地管理等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我国草地退化的基本现状,深入分析了草地退化原因、表现特征和治理对策,以期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支撑,指导退化草地的改良和修复,推动我国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草地质量的评价和退化草地的重建,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起能够准确反映草地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这既可以为基层草地工作者提供判断草地退化程度的简明指标,也有助于开展草地生态保护和恢复重建工作。根据国内外对草地退化研究的最新认识,初步构建了选择衡量亚高山草甸退化程度的理化指标原则,并通过对川西北不同放牧强度退化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各理化指标的变异与草地退化的相互放大作用,从而初步确定了亚高山草甸退化程度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三江源草地退化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草地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地区9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的退化草地为1247.83×104hm2,约占该区草地可利用面积的60%以上,退化草地类型主要分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沙化型退化草地和毒杂草型退化草地。在导致草地退化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尤其是超载过牧,迫使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荒漠化,再加上鼠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了草地"三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4.
大庆地区草地退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大庆市草地退化驱动机制,找出驱动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为科学保护现有草地资源和有效治理退化草地提供依据和参考.该文在定性描述大庆地区草地退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选取与草地退化密切相关并比较容易获取的数据作为变量,对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程度,影响因子排序为:畜牧业产值>人口密度>油井个数>总人口>大牲畜存栏>人均居住面积>GDP>工业产值>盐碱、沙化.并且根据大庆地区1988—2001年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面积与驱动因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石油开采加工的工业化进程占用大量草场是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决定着草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的总体趋势.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大庆地区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其生态经济服务功能价值。为此,对退化草地实施治理和恢复十分必要。但在对退化草地实施治理和恢复过程中,除实施一些管理措施外,还应实施各种必须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促进退化草地的逆转。本文就"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模式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不同土层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生态条件下草地退化对土壤物理、化学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0~30 cm土层,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容重、含水量、总孔隙度差异显著.土壤容重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动范围为1.02~1.61 g/cm3;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变动范围分别为13.98%~70.75%、40.82%~60.29%;土壤pH总体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以0~10 cm土层下降最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高寒草地该土层有机碳含量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分别下降36.05%、61.82%、66.55%;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7.
以2000—2020年Landsat NDVI序列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时空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人类活动2方面对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看,2000—2020年北疆地区草地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北疆地区北部生态系统更脆弱,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疆地区草地在阳坡草地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草地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地形位置指数较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山地,草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相对缺水、干旱的沙漠边缘等地区。从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看,2000—2020年北疆地区各草地退化等级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主要表现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向未退化草地的转移及重度退化向轻度退化转移,表明北疆地区草地退化现象进一步好转。北疆地区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降水量是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家从2011年始,每年中央财政安排134亿元对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防治草地退化。从草地退化的概念进行阐释,并从草地退化的现状、原因及驱动因素、草地防治对策措施三个方面以独特的视角介绍草地退化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草地退化问题的研究方向,希望为了解草地退化、防治草地退化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新疆草地资源出现严重退化,不仅给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也加剧了沙漠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文章以新疆草地退化现状为例,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探讨引起草地退化的因素,分析草地退化对土壤生态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指出草地退化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侯磊  余舒含  周尧治 《高原农业》2021,5(2):155-159
高原鼠兔干扰是藏北高寒草甸退化的因素之一,同时也对退化草地中微斑块的植物群落产生影响.为了解以高原鼠兔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藏北退化高寒草甸微斑块植物群落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微斑块植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严重退化草地微斑块植物群落盖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度退化、轻度退化草地微斑块;各退化程度草地微斑...  相似文献   

11.
吉林西部农牧交错带草地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吉林西部草原的退化现状,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和发展对策。通过对草地的科学利用和保护,可以抑制草场退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天然草地面积分布广、面积大,但受气候变暖、过度放牧、鼠虫危害、水土侵蚀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成为了一种长期而广泛的现象。青海省的草地资源正在经历自然退化+人为封育的过程,虽然封育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草地退化面积仍然很大,针对青海省草地退化的问题,本文基于该区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草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期促进青海省草地封育的成效,科学的治理草地退化,加速生态系统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草地退化现状、驱动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退化是过度放牧、开垦土地等人为活动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从植被和土壤两个方面论述了川西北草地的退化现状,并分别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草地退化的驱动力,针对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以促进川西北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祖群 《农学学报》2015,5(3):63-70
文章辨析了草原退化与土地荒漠化2个概念,草原退化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最终演变为土地荒漠化。选取鄂尔多斯草原与坝上草原2个北方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概述其现状,两者均发生生态退化现象。从自然机制上说,自然气候、降水、土壤、植被、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易发生的生物灾害等均是导致其退化的原因。鄂尔多斯草原和坝上草原的草原退化的人为原因表现出一致性,例如不合理的开垦土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挖掘中药材,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工程建设等。退化机理表现为:自然地理因素决定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人文地理因素进一步影响了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这样导致草原退化,反作用于人类生态系统,又进一步反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因此,从草原退化演替规律、定牧的原则、制度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文章认为草原畜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落实“以草定畜”与“草畜平衡”制度,实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其中草甸草原处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在我国温性草甸草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再生资源。且内蒙古草原在我国温性草甸草原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大部分是放牧场。放牧是人类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过度的放牧会导致草原群落发生逆行演替,草地的生产性能不断降低,从而限制了草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目的】 全面准确及时地评估放牧场退化状况,为维护和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方法】 通过总结草地放牧场退化演替规律及驱动机制,采用层次分析、专家调查以及比较矩阵分析方法,构建了内蒙古草甸草原放牧场退化指标体系,包括地上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植物种数、枯落物量、退化指示植物比例、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共8个指标。基于评估综合指数模型的建立,提出对照基准指标的参数,利用定量评估的综合指数反映草甸草原放牧场退化的整体状况。同时,探讨和研究了内蒙古草甸草原放牧场退化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技术方法,以呼伦贝尔谢尔塔拉控制放牧试验为基础,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验证。【结果】 研究得出内蒙古草甸草原放牧场评价指标体系的8项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上生物量、盖度、平均高度、退化指示植物比例、植物种数、枯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容重增加比例。草甸草原退化分级可以分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4个等级,当放牧等于零或很轻的放牧状态时草地属于未退化草地范围。当放牧为90%以上时草原属于重度退化草地范围。【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更长时期的探讨,对基准参考值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对放牧场退化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有利,可以为放牧场退化定量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河上游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草地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草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草地退化防治措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生态修复的具体方法和建议,以期实现草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杜小娟  程积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53-5854,5944
西藏当雄县草原畜牧业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天然草地退化、家畜存栏数过多、生产性能低、草畜矛盾突出等,严重制约了当雄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西藏当雄县草地的现状、退化成因分析,提出当雄县草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草地生态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西藏草原生态现状,分析了其生态退化的原因,指出了草原生态退化的害处,并提出了防治西藏草原生态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