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氮和磷平衡的负责任养殖模式下的养殖海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N)和磷(P)2种重要营养盐为研究对象,提出负责任养殖概念,建立了基于负责任养殖模式下的鱼、藻复合养殖海区的规划模型。这一模式下仅考虑人工养殖行为,饲料作为养殖海区唯一的营养盐输入途径,鱼类和经济藻类作为营养盐输出途径,不考虑海水交换、自然海区藻类营养盐吸收、野生鱼类残饵摄食和生物降解等因素引起的营养盐吸收和转化过程。研究表明,鱼、藻复合养殖模式可以实现负责任养殖行为,但鱼类和藻类养殖规模比例悬殊,藻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 e)和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养殖面积比约为95:1,生物量比值约为30:1。单纯采用经济藻类养殖作为养殖海区营养盐平衡手段效果有限,可以考虑增加贝类养殖,加强海区营养盐转移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型藻类在综合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减少水产养殖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维持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可以有效地吸收、利用养殖环境中多余的营养物质,从而减轻养殖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养殖系统的经济输出,被广泛应用于鱼、虾和贝类等的综合养殖系统中,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增进食品安全和对污染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大型藻类生物滤器用于养殖废水生物修复和环境控制的原理、依据、研究现状、修复效果以及应用大型藻类生物滤器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熹  惠筠 《河南水产》2005,(2):25-25,39
随着鱼类养殖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有机物增多,塘泥增厚,水质日趋富营养化,藻类水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藻类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一旦形成水华就比较难以治理,严重时可引起池塘鱼全部死亡。因此,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应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池塘养殖中,当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害藻类并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导致水体的生产力下降,严重时对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造成危害。现将池塘中几种有害藻类的防除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单位放养密度不断提高,天然饵料已不足以供应养殖鱼虾的营养物质,因此必需另外补充人工配合饲料,甚至完全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由于添加过多的鱼粉,导致成本增加。目前水产养殖专家提倡生态养殖法,国外成功的经验利用大型藻类,与虾、贝实行综合性混养,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对虾白斑病(WSSV)的危害,单一进行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小,主要原因是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转化为有机物,易使池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在池水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虾蟹的生长。在池塘中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菲律宾蛤子进行立体生态综合养殖,使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为放养贝类的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饵料,促进了贝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工程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禧 《水产养殖》2004,25(4):40-43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水产养殖历史,从最初的鲤鱼养殖到主要经济鱼、虾、蟹、贝、藻类的人工繁育和工厂化养殖,创造了精湛的人工增养殖技艺。水产养殖工程学(Aquacultural Engineering)作为水产学(Fishery Science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产科技进步中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15,(1):47
<正>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海区是金州新区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养殖主产区之一,近两年来,每逢春季化冰期,该海区养殖的大型藻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死亡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金州新区海洋与渔业局与大连海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对该海区的大型藻类养殖中出现的病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明确死亡原因,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海水养殖及其病害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海水养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近50年来,走过了藻类养殖、双壳贝类养殖、甲壳类养殖、鱼类养殖的发展过程,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我国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以鱿类养殖为发展重点的海水养殖业,然而,随着海水养殖业的逐步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否有效地控制病害是关系到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对虾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调节和优化养殖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如利用化学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和生长,以高等水生植物抑制藻类生长(Saayda,T.T.,l974;Moss,B.,1980),起到了生态修饰的效果。但用生物法调节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比化学法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养殖早期培养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营造适宜、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培养有益微生物优势菌群,是养殖池塘早期管理的关键措施,也是随后养殖过程中管理的基础。因此,早期养殖水环境的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所谓养水,就是营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即养殖业者常说的“做水色”。“水色”是水体中浮游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优势菌群的表观现象。浮游单细胞藻类是生长在水中的一类微型植物,它与大型植物一样,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二氧化碳、无机营养元素,释放氧气。培养有益的单细胞藻…  相似文献   

13.
藻类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藻类固定化技术起始于80年代,它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犤仵小南等,1992犦。与游离藻类相比,固定化藻类具有藻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藻细胞流失少等优点。利用固定化藻类的生物富集作用净化污水,包括对N、P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的去除的研究,以及藻类固定化后生理特征的变化等犤严国安,1995犦都有报道。本文在综述藻类固定化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固定化藻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固定化藻类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前景作了展望。1藻类固定化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张本铭 《内陆水产》2005,30(4):38-38
倒刺鲃属鲤科,倒刺鲃属,为淡水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沙砾较多的溪河中,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小型鱼虾以及藻类等。倒刺鲃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并有清凉、消炎、解毒的功效,是淡水养殖名贵新品种。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冷水鱼网箱养殖过程中的附着藻类污损问题,本实验从网衣性质、附着基底及防污涂料等方面开展了冷水鱼养殖网箱附着藻类防控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附着藻类更趋向于附着在网孔直径小、网线股数大、附着基底颜色深、网衣材质粗糙的网衣表面;附着藻类在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附着过程存在差异,光滑表面的藻类附着量及附着藻类体积均明显小于粗糙表面;涂覆防污涂料对藻类附着影响明显,以环氧树脂效果最佳。结果表明本实验提出的拼接网衣法、网衣围裙法等适用于冷水鱼养殖网箱藻类防控。  相似文献   

16.
张静波 《水产养殖》2011,32(8):34-3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丰富的内陆水域、浅海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养殖领域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向多品种、优质化方向发展,海水养殖由单一的藻类养殖向虾类、贝类、鱼类和海珍品养殖逐步延伸,淡水养殖品种也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鱼、虾、贝多种名特优新产品。养殖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设施渔业、深水网箱养殖等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始于20世纪中期,近50年来,走过了藻类养殖、贝类养殖、甲壳类养殖、鱼类养殖的发展过程。养殖方式也由最初的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化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方式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由于这种  相似文献   

18.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1慨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连江县的海水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虾、蟹、贝为主,海区养殖贝、藻类为主的养殖摸式。进入90年代,随着科技信息的传播,养殖品种的不断更新和养殖模式的变更,该县的海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对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及网箱养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共获取136个OUT。其中,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OTU分别为58、48和57个。各站位OTU分布差异明显,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基于16S rDNA序列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表明,网箱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739,香浓指数H?为3.8,均为最高值,丰富度指数Chao为245,略低于于贝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Chao为303,在各养殖区中最高。藻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174、Chao为89,香浓指数H?为3.6,均为最低值。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南沙岛各养殖区的优势种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但是藻类养殖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养殖区域相比,16S rDNA克隆文库差异显著,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及其他光合细菌在藻类养殖区分布较多。网箱养殖区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中出现了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菌群,如志贺氏菌属(Shigella)、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ε-变形菌纲的微生物种群,揭示网箱养殖对底质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