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克石林区的人工更新从五十年代开始,三十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以人工更新造林为主的方针,使大面积的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一代新林茁壮成长。三十年来共完成更新造林面积654万亩,保存面积354万亩,保存率为54.1%。其中:已郁闭成林面积106万亩,占保存面积的29.94%,可望抚育成林面积145万亩,占保存面积的40.96%;经补植可成林的103万亩,占保存面积的29.1%。人工林蓄积为900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37.8立方米,2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103立方米,年生长量5.8立方米;3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188.1立方米,年生长量6.3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资源县是广西最北的一个县,素有“四田一水九十五分山”之称。全县总面积290多万亩,其中宜林面积240多万亩,人均耕地面积7.9分,人均山地面积有16亩,是全区林业重点县之一。过去,我们虽然连年大抓造林,但由于措施不力,方法不当,成效不大。据统计,1952年到1986年的34年,全县造林180多万亩,保存仅有40万亩,占造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白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建国以来,杨树造林保存面积达600多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5%以上,早期营造的已开始采伐利用。但是白城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经1979年林业普查和近年的林木生长量测算,全区杨树人工林总蓄积约为5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亩不足1立方米,而且低产林面积还很大,其中“小老树”35万亩(已改造20万亩),速生丰产林仅4万多亩。从林龄看,幼龄林占66%,中龄林占25%,近熟林和成熟林约占9%。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郊区孤山子乡把改变生态环境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实行全党抓林业,全民搞绿化。从1984年到现在,全乡造林保存面积已有7.5万亩,种草3.9万多亩,草田保存面积达8万亩,达到全乡人均有林10亩,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回顾半个世纪以来,我区治沙造林工作走过的路程,应当说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是,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史无前例而令人鼓舞的.自治区成立初期,全区仅有人工林4.5万公顷,到1995年已达到530多万公顷,为自治区成立时的117倍,全区年造林面积也由自治区成立时的不足10万亩发展到50年代末期的超过百万亩.但由于认识、种苗、技术、资金等种种原因,到1977年的30年间,造林保存面积只有128万公顷,年均4.6万公顷,造林保存率仅为28%.1978年以后,由于  相似文献   

6.
阿尔山林业局建局巳46年,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工林保存面积达百万亩的林业企业之一,累计人工造林133.4万亩,更新造林保存率达77.9%,郁闭成林达40.9万亩以上。目前,人工林最大胸径已达28厘米,为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后备森  相似文献   

7.
元阳县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林业的县。六十年代起,这个县就开始营造人工林。在1960至1985年的25年间,全县累计造林40.34万亩,保存面积只有0.344万亩,占造林面积的8.5%。1987年后,元阳县在稳定林业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营、联合造林;加上林业部门提供造林系列服务,使造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1987至1989年,全县累计造林3.38万亩,保存3.15万亩,占造林面积的94.88%。这个县是怎样提  相似文献   

8.
聂生有同志曾长期在伊金霍洛旗担任旗长.他非常重视林业,在任期间制定过一系列振兴林业的措施。1983~1985年,全旗共完成计划造林任务的184%。目前,全旗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68万亩.人均有林2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26%。改变了过去沙害肆虐、生态环境恶劣的面貌,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这个旗跨入了全国造林先进旗县行列. 1984年,聂生有调任伊克昭盟林业  相似文献   

9.
1991——2000年,是我省造林绿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省造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是: 一、奋斗目标 (一)总目标 1、造林面积和新增(即保存)森林面积。 1991——2000年规划造林面积5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00万亩,飞播造林4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年均造林500万亩。“八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757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55%。其中人工造林1707万亩,飞播造林3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九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243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45%。其中人工造林1493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到2000年新增森林面积3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到2000年,扣除6000万亩宜牧用地后,尚有宜林荒山2900万亩。 2、造林绿化的其他指标 (1)保存率。造林绿化综合保存率为64%,  相似文献   

10.
数字与成就     
巴彥淖尔盟建国初期有林31万亩,其中人工林只有199亩,零星树木2092株,林木覆被率0.2%。三十五年来,巴盟各族人民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运动,截至1983年底,全盟有林面积达到2870万亩,人均2.1亩,是建国初期有林面积的9.5倍,林木覆被率增加到3%,人工林保存面积132万亩,为建国初期的6600多倍;营造农田防护林41万亩,保护农田390万亩,粮食单产由建国初期的104斤增长到1988年的385斤。为了征服乌兰布和沙漠,在五十年代初期营造了长达308华里、平均宽300米的大型防沙林带,在林带迎风面规划了封沙育草区,同时在全盟沙区营造了23.6万亩防风固沙林,起到了阻挡沙漠东侵、保护黄河枢纽工程、保护包兰铁路、保护河套灌区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一年,伊克昭盟进行了解放后三十一年来的造林成果普查。普查的结果是,到一九八○年底全盟现有人工林总面积为5,571,985亩。除去建国前遗留下的人工林5,560亩和柠条面积,实际保存面积为4,196,820亩,是一九八○年底统计局亩数6,994,234亩的60%,是建国三十一年来造林累计面积11,537,400亩的36.4%。现有人工林总蓄积量为3,288,388立方米,其中椽材以上蓄积量为3,095,427立方米。若每立方米按120元计价,椽材以上蓄积量价值可达37亿多元,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地处毛乌素和库布齐两大沙漠的伊克昭盟地区,对  相似文献   

12.
人工更新造林成效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有计划地开展人工更新造林是从1951年开始的,截止2005年底人工更新造林面积484.3万hm2,其中:保存面积287.4万hm2,面积保存率为59.4%,为总结人工林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导人工林经营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人工更新造林失败原因、保存面积的树种结构与蓄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旗近几年来林业发展较快,特别是造林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期间,造林保存面积为131.9万亩。其中,1978~1980年造林91.5万亩,保存28.1万亩,保存率为30.7%;1981~1983年造林86万亩,保存37.4万亩,保存率为43.5%;1984~1985年造林79.4万亩,保存66.3万亩,保存率为83.5%。1986年是实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的第一年,我旗工程造林12.4万亩,合格11.4万亩,合格率为84.6%。工程造林质量之所以能逐年提高,除了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格管护等措施外,主  相似文献   

14.
<正>1982年,丰宁县十一个国营林场完成了森林经理调查,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林业内部比例关系失调 (一)采伐(合低改)多,造林保存少,采造失调。 由1976年起,至1982年底(以下统计数字均为此期间数),全局蓄积284,666.8立方米,采伐面积73,661亩,年均采伐10,523亩。同期平均年增人工林仅6,143亩。采伐面积比人工成林面积每年平均多4,380亩。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卢氏县位于豫陕交界的伏牛山腹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区。全县总面积为549万余亩,其中林业用地338万亩(包括成林、次生林120万亩,疏林和杂灌林39万余亩,新造林保存面积73万亩,现有宜林荒山106万亩),占总面积的61%,平均每人11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落实党的政策,卢氏县的林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从1979到1982年的四年间,造林面积相当于建国三十年的总和。1983年春季,全县荒山造林7.9万余亩(户均1.2亩),义务和四旁植树280余万株(人均8株),  相似文献   

16.
崔岩  陈大力 《中国林业》2009,(20):53-53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省北部、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总经营面积142.6万亩,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海拔1500~1940米,属中纬度高海拔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年平均67天左右,年降水量350~480毫米,年蒸发量1388毫米左右,年均大风天数79天。塞罕坝机械林场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第二代人工林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麻栗坡县地处文山州东南部,是个多民族的山区边疆县。全县有宜林地139.4万亩,占总面积的39.8%。从1975年来,我县的林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90年底止,全县造林814365亩,保存面积694205亩,人均2.74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16.7%提高到现在的20.7%。保存的杉木面积已超额完成了省确定为杉木基地县时所下达的25万亩的基地造林任务。1986年我县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省林业职工和广大群众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抚育改造等措施,使森林面积由解放前夕的4,000多万亩增加到近7,000万亩,覆盖率提高到22%。但是,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延安以北各县大多在10%以下;榆林地区包括灌木林在内也只有6.5%,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严重。现有林的70%是天然次生林,杂灌多,出材量低。解放后新造的人工林保存率亦低。据1975年森林资源清查,25年累计造林4,000多万亩,实际保存的只有1,000多万亩;“四旁”植树31亿株,保存6.9亿株。有些成林不成材,  相似文献   

19.
张掖市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工程至今31年间,共完成人工造林268.67万亩,合格保存面积217.45万亩,保存率达80.94%;植被封育251.47万亩。其中:一期工程人工造林保存面积54.45万亩;二期工程人工造林保存面积78.71万亩,植被封护及封山(沙)育林合格面积109万亩;三期工程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万亩,  相似文献   

20.
<正> 落叶松是我局主要优良速生造林树种,30多年来造林保存面积41万亩,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9%,立木蓄积占80%。目前每年荒山造林和更新造林落叶松2万亩。几十年来,落叶松造林一直沿用裸根植苗沾泥浆的传统造林技术,这项技术需要经过起苗、苗根蘸泥浆、临时假植、草帘包装、苗木调运、造林地假植和植苗桶浸水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