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检测法、荧光显微镜细胞形态观察法和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技术,研究了辣椒碱对离体培养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碱对SL细胞24 h的IC50值为46.89μg/mL,与鱼藤酮差异不显著。40μg/mL辣椒碱处理SL细胞24h后,细胞形态明显不规则,呈现出凋亡的典型症状。10、20和40μg/mL辣椒碱处理SL细胞48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3.56%、18.61%和3.81%,而晚期凋亡和坏死率分别为23.78%、34.28%和61.72%。辣椒碱处理细胞48h后,细胞周期变化明显,细胞生长阻滞于G2/M期。表明辣椒碱对斜纹夜蛾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致细胞凋亡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鱼藤酮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作为农药载体可提高农药稳定性和调控农药释放速率,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MSNs) 是一种具高比表面积、粒径与孔径可调节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载体。鱼藤酮是非内吸性植物源杀虫剂,在环境中易降解。本研究先通过改良的软模板法制备出粒径均一的MSNs,再通过溶剂挥发法将鱼藤酮负载到MSNs中,制备得到载鱼藤酮MSNs (Rot@MSNs),其载药率达31.6%,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缓释时间可达288 h以上;施药处理3 d后在番茄的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中均检测到了鱼藤酮,表明纳米载体MSNs提高了鱼藤酮在番茄植株中的内吸和传导能力。该研究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用鱼藤酮等6种农药单剂及部分供选药剂混配使用对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鱼藤酮2.5%乳油单剂及鱼藤酮与啶虫脒和醚菊酯混用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及速效性,药后7d,防效均在87%以上,鱼藤酮与醚菊酯复配防效达到92.4%。  相似文献   

4.
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是常用的植物性农药鱼藤酮的主要来源植物,鱼藤酮以其良好的杀虫效果和优秀的环境相容性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鱼藤酮来源的鱼藤需求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对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复配组合, 室内采用玻璃管饲喂法测定了辣椒碱与吡虫啉?溴氰虫酰胺?苦参碱复配对温室白粉虱初羽化成虫的联合毒力, 并以共毒因子法与共毒系数法对各复配组合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 共毒因子大于20的配比共6组, 进一步细化配比后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 其中14组具有增效作用, 辣椒碱分别与吡虫啉?溴氰虫酰胺?苦参碱按287∶1?1 558∶1?423∶1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显著, 其共毒系数分别为257.89?255.65?248.80, LC50分别为31.83?128.07?98.87 mg/L?辣椒碱与吡虫啉按287∶1复配为最佳复配组合?  相似文献   

6.
刘新  林永 《农药学学报》2003,5(2):94-96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辣椒碱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良好的防治效果。辣椒碱与阿维菌素或三唑磷复配增效作用明显。其中,辣椒碱与阿维菌素按1∶2(质量比,下同)复配,共毒系数达到185;与三唑磷按1∶10复配,共毒系数为362。而辣椒碱与高效氯氰菊酯按1∶5、1∶10及1∶20复配,共毒系数分别为42、42和71,拮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1正确使用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尽管许多植物源农药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以同时防治多种虫害或病害,但每一种植物源农药都有其最擅长的防治对象。比如,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均可防治红蜘蛛和菜青虫,但是,在相同条件下,鱼藤酮对红蜘蛛的活性要比对菜青虫的活性高,而除虫菊素对菜青虫的活性要比对红蜘蛛的活性高。因此,当作物上发生红蜘蛛为害时,优先选用鱼藤酮进行防治,而当作物上有菜青虫为害时,优先选择除虫菊素。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植物源农药时,要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要注意看  相似文献   

8.
茶皂素对鱼藤酮和托尔克防治柑桔全爪螨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浸玻片法测定了茶皂素、鱼藤酮、托尔克以及茶皂素分别与鱼藤酮和托尔克混用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茶皂素单用对柑桔全爪螨的LC50为804.04mg/L,分别与鱼藤酮和托尔克混用,对这两种农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233.53和737.55。田间试验结果,茶皂素单用时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效较差,且持效期很短,但加入到鱼藤酮和托尔克中使用,药效可提高20%左右,特别是对托尔克增效极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鱼藤酮免疫分析方法,以鱼藤酮为原料合成4-{2-[(2R,6as,12as)-1,2,6,6a,12,12a-六羟基-2-异丙烯基-8,9-二甲氧基色烯(3,4-b)喃(2,3-h)色烯-6-亚基]肼基}-4-丁酸(简称鱼藤酮腙琥珀酸半酯,RH-HS)半抗原,通过碳化二亚胺法(EDC)、活酯法(AE)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Ⅰ、Ⅱ.将免疫原分别免疫BALB/c鼠获得相应的抗体Ⅰ和抗体Ⅱ,测定抗体冻干粉效价,分别为4.10×105和8.29×105.并进行抗原抗体的竞争抑制能力、特异性和鱼藤酮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抗体Ⅰ、Ⅱ对鱼藤酮最低检测限(IC20)分别为0.440μg/mL和0.437μg/mL.两抗体对吡蚜酮、克百威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1%,抗体Ⅰ对4个与鱼藤酮结构相类似化合物的交叉反应率均高于56%,较抗体Ⅱ高.鱼藤酮的免疫分析技术(EUSA)与HPLC检测手段相比,在检测线性范围和灵敏度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在样品前处理方面,ELISA显示出快速、简单、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 ,进一步做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 ,促进农业生产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 ,农业部制定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已于2001年4月正式颁布实施。新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分为 :Ⅰ新农药登记 ;Ⅱ几种特殊新农药的登记 ;Ⅲ新制剂、新使用范围和方法等登记资料要求 ;Ⅳ相同产品登记 ;Ⅴ特殊需要产品的临时登记 ;Ⅵ续展登记等6个部分。对“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天敌生物农药”等一些特殊新农药的定义都有明确的解释 ,并对其所需的登记资料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甾醇14α-脱甲基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CYP51)与抑制剂的互作机制,首先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预测并分析稻瘟菌CYP51蛋白的跨膜域、二级结构以及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对CYP51蛋白的氮端跨膜域序列进行截除处理并以此构建蛋白表达质粒;其次对表达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并使用亲和层析、酶切、透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多种蛋白纯化手段得到目的蛋白;最后利用坐滴法对CYP51蛋白与抑制剂的复合体的结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稻瘟菌CYP51A和CYP51B蛋白均有两段跨膜域,在不破坏CYP51蛋白底物和抑制剂结合区域的前提下,将稻瘟菌CYP51A蛋白氮端1~100位氨基酸以及稻瘟菌CYP51B蛋白氮端1~110位氨基酸截除,构建蛋白表达质粒pET28a-His6-MBP-TEV-CYP51A和pET28a-MBP-TEV-CYP51B-His6。经原核表达与多种纯化方法成功获得质量佳且纯度高的稻瘟菌CYP51A和CYP51B-His6单体蛋白,并分别与氯氟醚菌唑、烯唑醇及戊唑醇等抑制剂孵育获得复合体,稻瘟菌CYP51B蛋白与烯唑醇复合体在0.1 mol/L酒石酸钾钠、0.1 mol/LTris-HCl (pH 8.5)、0.4 mol/L水合硫酸镁结晶条件下长出晶体。  相似文献   

12.
作用于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新型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SDHIs) 已逐步成为继Qo位点呼吸抑制剂类 (QoIs) 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EBIs)杀菌剂之后的世界第3大类杀菌剂。近年来,SDHIs杀菌剂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加,新品种不断涌现,在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该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抗药性已成为制约该类杀菌剂创制发展与科学应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综述归纳了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开发、品种、抗性发生发展、抗性分子机制与应用现状,并结合作者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靶标生物学及应用技术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更高活性的SDHIs杀菌剂创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bc1位点抑制剂包含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外壁CoQ氧化位点抑制剂(QoIs)和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内壁CoQ的还原位点抑制剂(QiIs)。从未使用过QoIs和QiIs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和县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25~86.100 μg/mL,平均值为(21.041±14.397)μg/mL,其活性低于甲霜灵47.7倍;游动孢子囊形成和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分别在0.006~0.996 μg/mL和0.053~0.334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161±0.126)μg/mL和(0.155±0.023)μg/mL,其活性高于甲霜灵516.8倍;游动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范围在(0.018~0.111)μg/mL,平均值为(0.057±0.011)μg/mL,活性是甲霜灵的142.4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增效作用次之,而对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过程的增效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害虫侵染下,植物能够通过气味吸引害虫天敌以防御害虫的侵染,这被称为间接防御反应.本文研究发现,二斑叶螨的侵染增加了叶片总呼吸、交替呼吸途径容量以及交替呼吸途径容量在总呼吸中比例的水平,并提升了叶片对二斑叶螨天敌的吸引作用.交替呼吸途径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的处理则降低了二斑叶螨侵染叶片对天敌的吸引作用.水杨基氧肟酸的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二斑叶螨侵染叶片的叶片温度,但降低了其光合速率;而二斑叶螨侵染叶片对天敌的吸引作用可能和其光合速率有关.基于以上结果,讨论了在害虫侵染下线粒体交替呼吸途径对于植物间接防御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甜菜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f 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两种昆虫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时间(2、6、12、24、48、72 h)和剂量(1.0×10-3、1.0×10-2、1.0×10-1、1.0×100,1.0×101、1.0×102μmol/L)范围内,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甜菜夜蛾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Sf 9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印楝素、乌头碱、次乌头碱、伪石榴皮碱、马钱子碱和吴茱萸碱对其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无明显的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辣椒为余庆县主要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hm2左右,病虫害种类约20种,其中以辣椒根腐病发生为害较重,严重时全田绝收。为了确保辣椒正常生产,指导农民搞好辣椒病虫害防治工作,笔者于2006年5月在余庆县白泥泥镇上里村进行了不同农药防治辣椒根腐病试验,筛选防治辣椒根腐病较好的农药。  相似文献   

17.
鱼藤酮是1种高效的植物性杀虫刘,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但由于速效性差,用量较高,长期以来,影响推广应用。由河北省冀州市星火助剂厂研制的产品3.5%鱼藤酮乳油,是以一种特异的植物渗透剂与鱼藤酮配制而成。据河北农药检定所于1998年在河北的试验,用3.5%高渗鱼藤酮乳油800、1000、1500、2000倍液和对照药40%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番茄蚜虫,药后1d防效分别为91.5%、90.57%、87.75%、78.9%和80.7%;药后3d防效分别为89.15%、85.01%、80.16%、71.5…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调控剂以及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5%藜卢碱SL、4%鱼藤酮EC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速效性,鱼藤酮效果略好,药后7d防效仍保持在46.39%;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量随其设置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设置在茶梢以下0~20 cm处的诱捕效果最好;色板朝向对诱杀效果无影响;色板设置密度以间隔2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除草剂都是通过特殊酶的抑制而产生杀草作用的。根据作用靶标对除草剂进行分类,了解靶标酶的作用机理及特性,对于新型除草剂的设计和杂草抗性的防治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本文介绍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乙酞辅酶A羧化酶(ACCace)的研究进展。并分别从酶的生理功能、酶学特征、抑制剂作用机理、抑制剂的研究、抗性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 and LC-MS/MS)建立了鱼藤酮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以乙腈作提取剂、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002-0.1mg/kg条件下,鱼藤酮在甘蓝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8.36%~88.16%(相对标准偏差为6.05%~13.38%),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7.94%~89.50%(相对标准偏差为4.70%~12.35%)。鱼藤酮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2mg/kg,最小检出量为1.0×10-11g。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甘蓝和土壤中鱼藤酮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