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倒青又称"青棵不实",属开花逆转现象。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温度、光质、光强、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去除顶芽或侧芽等。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  相似文献   

2.
大豆倒青又称"青棵不实",属开花逆转现象。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温度、光质、光强、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去除顶芽或侧芽等。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3.
正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温度、光质、光强、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去除顶芽或侧芽等。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加以预防。1.大豆倒青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1.大豆倒青的发生1.1时间光照: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在昼夜交替过程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夜和较短的白天。大豆开花结实所要求的是一定长度的连续不断的黑暗时间与一定长度的光照时间交替。若光照时间延长,大豆植株即延迟开花,导致倒青。1.2选用品种不得当:大豆结荚习性不同,倒青现象发生的程度也不同。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倒青现象发生程度重于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因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即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而无限结荚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倒青症是指到了正常成熟的时期,大豆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结实成熟和收获。大豆倒青症对产量威胁很大,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要种植好夏大豆,应该充分了解大豆贪青晚熟、青棵不实发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前预防。一、大豆倒青的原因(一)选用品种不适宜一是盲目引种,大豆是短日照  相似文献   

6.
淮北地区大豆青棵不实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辉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52-152,155
淮北地区大豆常有青棵不实现象发生。大豆青棵不实是因生长发育期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份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年份发生较重,直接影响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7.
大豆倒青症是指到了正常成熟的时期,大豆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造成大豆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结实成熟和收获.大豆倒青症对产量威胁很大,轻者减产,严重者绝收.要种植好夏大豆,应该充分了解大豆贪青晚熟、青棵不实发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8.
<正>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加以预防。一、大豆倒青的发生原因1.连年重茬:迎茬年限与单株空批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连年重茬,易导致一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中易产生噬菌体,影响根瘤菌繁殖,降低固氮能力,导致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形成倒青。2.后期旱涝:大豆花荚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量最高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造成荚而不实的原因 1.选用品种或种植制度不当一般说来,偏晚熟而抗性较差的品种,由于灌浆时温度已较低,严重影响灌浆速度,因此诱发荚而不实;大豆重迎茬种植造成土壤养分中硼的含量急剧降低,由于硼是促进大豆荚形成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它的缺乏会诱发大豆荚而不实。同时,重迎茬种植大豆会导致大豆病虫危害加重,从而诱发荚而不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开花是植物发育的核心问题。花的调控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成花逆转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为研究开花提供很好的机会。大豆是世界性的经济作物,大豆的花形态建成与成花逆转的研究对了解大豆开花的相关调控问题十分重要。因此,就大豆的花形态建成及成花逆转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一、造成荚而不实的原因 1、选用品种或种植制度不当,一般来说,偏晚熟而抗性较差的品种,由于灌浆时温度已较低,严重影响灌浆速度,因此诱发荚而不实的出现。大豆重迎茬种植造成土壤养分中硼的含量急剧降低,由于硼是促进大豆荚形成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它的缺乏诱发大豆荚而不实。同时重迎茬种植大豆会导致大豆病虫危害加重。从而诱发荚而不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青是大豆生产上的突出问题.河南省每年各地大豆都有不同程度的症青,症青严重时可造成大豆绝收.研究表明,大豆每株开花一般在100朵以上,但通常只能结荚20~30个,其花荚脱落率为50%~70%,如果花荚落完,就会造成大豆症青.如何防止大豆花荚脱落、保花保果和增加粒数,是防止大豆症青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大豆症青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研究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以期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黄淮地区大豆"花而不实"的现象日渐增多,给种植农户造成损失。为避免"花而不实"的危害,笔者特总结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供大豆种植户参考。一、原因(一)引种不当俗语有"百里不引豆"之说,是指大豆系严格的短日照作物,对光温的要求较为严格,北方大豆品种南引会出现开花较早,但此时温度条件不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落花落荚和荚而不实是导致大豆单产难以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落花落荚是大豆生产中的普遍存在而又严重的问题,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每株大豆至少能开100朵花,然而生产上每株大豆通常只结二三十个荚,有50-60%的花荚脱落了,高的甚至达到70-80%。在大豆开花后3-5天落花是最多的,开花后10-15天落荚是最多的。1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大豆花荚脱落既是由大豆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决定的内在  相似文献   

16.
通过2 a田间试验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2018年晋南夏播大豆发生"症青"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块相同管理模式下,5个品种2017年表现正常,2018年发生"症青"现象,减产严重,造成"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花结荚期持续高温。今后应针对性筛选花荚期耐高温大豆品种,改良种质资源,提高复播大豆的产量和面积。  相似文献   

17.
大豆青棵不实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青棵不实与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份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有关.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防治病虫害等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8.
大豆症青现象是近些年困扰黄淮海大豆生产的重要问题,但影响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一直不是很明确。研究以16个花荚期进程不同的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症青严重程度与花荚期天气、生育期进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均发生了严重的症青,品种间瘪荚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对症青株率与开花期和结荚期持续天数、高温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湿度、每天14点平均气温、品种生育期等13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症青株率与开花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外,与花荚期高温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关。大豆生产上应防止花荚期干旱,以降低大豆症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大豆落花落荚及荚而不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落花落荚及荚而不实是影响大豆产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其发生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结荚不实严重影响产量和种植效益,针对我国东北地区近些年大豆生产经常出现结荚不实这一现象,详细分析大豆结荚不实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几年,大豆生产结荚不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地方连片出现严重的不结实,主要表现为形成荚果后,籽粒不能正常形成,产生荚果空秕的现象,往往到收获时会有很多空豆荚,致使产量不高,严重影响大豆的种植效益。造成大豆结荚不实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