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水稻抽穗结实期指从水稻抽穗到谷粒成熟。一般早熟品种约需25~30天,中熟品种需30~35天,迟熟品种40~45天左右。一、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点1、生育特点:这时期叶片生长停止,颖花各部已发育完成,茎秆伸长在抽穗后也达最高度,生长中心由前一段的穗分化转为米粒生长。生理代谢以碳的代谢占优势,籽粒2/3的积累干物质是来自开花后绿叶的光合产物。此时期是决定实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穗,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抽穗结实期指从水稻抽穗到谷粒成熟。一般早熟品种约需25~30天,中熟品种需30~35天,迟熟品种40~45天左右。1.抽穗结实期的生育特点1.1长势长相指标:高产水稻后期长相是保持一个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相应的单茎绿叶数。要求绿叶数在开花后20天内,每个有效蘖仍能保持3~4片绿叶,叶面积指数4~5。完熟期,要求粳稻保持2片,籼稻要求1~2片或剑叶及倒二叶不全黄,叶面积指数2左右,直到成熟。水稻抽穗结  相似文献   

3.
水稻抽穗后到成熟是水稻生育的最后时期,称为结实成熟期,它包括抽穗、开花授精、灌浆(乳熟、蜡熟)和成熟(黄熟)等时期,一般经历50天.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结实期是指从抽穗到谷粒成熟,一般中熟品种需30~35天。此时期是决定实粒数及粒重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增重、防秕。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抽穗结实期是指从抽穗到成熟的这段时期,包括抽穗、开花、灌浆、成熟。一般需要35~45天,营养器官生长基本停止,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转移到米粒的形成和充实,是决定结实率高低和千粒重大小的关键时期。水稻进入抽穗结实期,实粒数还在变动中,千粒重正在形成,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增粒增重,防止空秕粒,措施应抓好"以气促根,以根保叶,以叶养粒",防止早衰、贪青、  相似文献   

6.
水稻穗期是指水稻一生中从抽穗到结实成熟的生育时期,在四川省杂交中稻一般历日30天左右,此期是决定稻穗实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穗期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丰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稻抽穗结实期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稻株长势长相的阐述,提出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穗多、抽穗整齐、穗头大齐平,防止贪青、早衰、倒伏,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8.
不同结实率水稻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二个抽穗期相近而结实率差别较大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谷粒的灌浆速率,高结实率品种比低结实率品种快;谷粒的灌浆持续期,高结实率品种比低结实率品种短。(2)水稻的粒叶比和抽穗后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输出率,低结实率品种比高结实率品种高。(3)水稻结实期剑叶的光合速率和主要生育时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低结实率品种比高结实率品种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从气象角度考察分析了水稻在自然环境下,不同栽培时期的生育特点及温光反应规律,进一步揭示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有关数量指标。一、试验方法试验采用感温性强的常规品种“新引一号”。分7个播种和移栽期,每期间隔15天。播种期3月31日~7月5日;移栽期5月8日~8月4日。生育期间进行植株生长量、茎数消长调查,幼穗分化发育观察及花粉镜检。在结实期定穗调查谷粒生长速度及成熟率。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t测验等统计方法,对2008-2009年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7个试验组别所有参试品种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极显著,但没有发现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杂交中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中熟中粳迟播>中晚粳>早熟晚粳;杂交籼(粳)稻和常规粳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不显著;早、中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前抽穗)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高于晚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后抽穗);8月20日前抽穗和8月25日左右抽穗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发病的品种类型,是防治重点;中熟中粳稻品种如果推迟其播种期,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利用“日本晴等21个水稻栽培品种研究了水稻再生能力与抗倒伏性之间的关系。试验于1980年在香川大学农场进行,5月14日播种,6月17日移栽,密度3×9寸,插单本。微随机区组设计,二次重复种植,每次重复栽插150株。从抽穗期开始,每隔10天,连续5次记载与倒伏有关的4个性状,即节间重、茎基部重、茎秆折断力和倒伏指数。节间重,茎基部重和茎秆折断力在抽穗后头10天增加,抽穗后10-20天或20-30天表现下降;但在抽穗后40天又达到或超过抽穗期的水平。倒伏指数在抽穗后30天以前增加,然后下降。还分5个不同生育时期,即抽穗期,抽穗后10、20、30和40天于地面以上5厘米处割掉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生长后期主要是指抽穗结实期,尽管此时穗数与花数已经确定,但是实粒数仍在变动之中。在进入抽穗结实期后,水稻会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水稻的根系吸收功能逐渐减弱,二是根的活性由强到减弱。这时的稻穗仍然处于营养充实阶段,如果缺少充足的养分供应,就会使水稻出现空谷、瘪谷现象。1根外追肥的作用水稻生长到中后期,因其根系的活性降低,所以吸收功能逐渐衰退,但是此时的水稻穗部仍然处于营养充实阶段,需要  相似文献   

13.
水稻拔节长穗期是指从拔节、幼穗分化到抽穗前的一段时间。针对此期水稻生育特点,养分管理主要是巧施穗肥。要根据品种类型、稻株生长情况,采用不同的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油菜收获后不同时期直播各种类型的杂交水稻品种,研究播种期对杂交水稻叶片生长速度和抽穗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播种期对杂交水稻叶片发育和抽穗进程影响显著,推迟播种会缩短穗发育时间;冈优725和B优827抽穗进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生育阶段所要求的气象条件与本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得出本地水稻直播栽培的安全齐穗和灌浆结实的气候概率为80%。提出选用早熟品种、提前安排播期、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措施,可避免或减轻其种植风险,提高直播稻的安全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7,(14)
<正>水稻生育后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搞好稻田后期管理是丰产丰收的保证。1水稻生育时期的划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灌浆、成熟等过程,水稻生育期指从出苗至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在整个生育期中,依水稻所经历的不同生育过程,又把生育期分为不同的阶段。水稻的生长包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前者进行根、茎、叶营养器官生长,后者指穗、颖花、果实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生育期中有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前期供肥不足,分蘖小,叶瘦小,叶色黄,有效分蘖少。后期供肥不足,穗小籽少粒重低,影响产量。一、水稻需肥特点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  相似文献   

18.
<正>1谷子生育中期的特点谷子从拔节到抽穗,称为生育中期,又称穗、花决定期。此期即有根、茎、叶的生长,又有穗的分化和形成,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个时期春谷要经历25~30d,夏谷要经历16~20d。1.1根的生长。从拔节到抽穗,谷子的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后期管理主要是指抽穗至灌浆结实阶段的田间管理.根据杂交水稻后期的生育特点,管理的重点是养根护叶,防止早衰,增粒增重.具体来说,要着重抓好三防.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指导高原山区水稻应对常发季节性干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两优585’‘金优785’和‘紫优93’,种植于水泥池中,分别于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幼穗分化后期(花粉细胞形成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进行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约70%的干旱处理,干旱处理持续20d后复水,以长期淹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与重要群体质量指标形成动态的影响。[结果]各生育阶段干旱均较对照减产,减产率为3.6%~31.1%,有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抽穗开花期、花粉细胞形成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无效分蘖期干旱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小。与对照相比,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降低了千粒质量。在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致分蘖生长受到抑制,即使成穗率高,但是群体过小,干物质积累的基础小;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抑制叶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少,幼穗发育不良,抑制了颖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引起干物质积累受限是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生育期遭遇长期(20d)的中度水分胁迫致使杂交籼稻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复水后不能得到完全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