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金针菇的母种分离,一般是采用常规袋栽的子实体组织分离法。因菇体小,菌肉薄,柄中空,出菇时要求相对湿度大污染杂菌机会多,分离时用酒精消毒又使组织块受伤,所以分离成功率很低。为提高成功率,笔者采用现蕾后在无菌条件下套瓶法培养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于1995年1月各试验15支试管,成功率为86.7%和93.3%。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栎松口蘑组织分离优选部位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接入黑木耳菌丝-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栎松口蘑试管母种,菌褐分离成功率50%,菌柄基部和菌肉分离成功率15%,菌柄上部中央与外缘分离成功率10%。  相似文献   

3.
平菇用菇体组织分离和菇木分离制母种,菇体、菇木表面一般都先用0.1%升汞或75%酒精进行消毒。其实菇体、菇木表面消毒只能杀死部分杂菌,对于平菇这样的大型子实体,只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无须对分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所接的母种杂菌感染率很低,成功率几乎达100%。现将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味牛肝菌的菌种分离培养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获得美味牛肝菌试管母种,分离成功率达60%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美味牛肝菌菌丝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杏鲍菇母种在12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上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配方A(棉子壳水提液+PDA)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7.24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好。进行了三个不同时期,菇蕾期,弹孢前期(原基形成后7d内)和弹孢后期(原基形成后9d)的子实体组织分离后母种制备比较,结果表明弹孢前期组织分离的母种生长速度生长势表现最好,48d长满栽培袋,9~11d原基形成,长出的子实体最大,每袋平均出菇量384.5g,生物转化率最高(96.1%),菇蕾期分离的母种次之,弹孢后分离的母种最差。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分别取不同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用PDA培养基培养纯化,筛选出8株菌株,取生长快的菌丝体用不同固体平板培养研究其人工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盖与菌柄联接处间分离到的菌丝生长最快;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乙酸铵为最佳氮源,其次是玉米浆和蛋白胨;不同培养基的最适pH分别是:配方①pH.5.0~5.5,配方②pH 5.5~6.0,配方③pH 6.0~6.5.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松口蘑组织分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松口蘑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予实体的不同部住应用4种培养基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分离成功率最高时达到100%,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本试验从菌柄基部分离得到2支葡酒色被包霉。  相似文献   

8.
张焕英  张筱梅  张渊 《食用菌》2003,25(3):17-18
鸡腿菇组织分离以手掰子实体成功率最高,各株不同部位培养以柄基部组织生长最快。拮抗试验表明,分离物与原株存在一定的拮抗性,栽培发现,其产量较原株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用于母种组织分离较佳羊肚菌。方法:分离培养晾晒后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60%~70%)和鲜子实体(含水量90%),观察组织培养菌丝与菌核。结果:晾晒后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在产核量、菌丝生长等方面均略优于新鲜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结果对提高羊肚菌菌种质量,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生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三种菇(紫孢侧耳、香菇、金针菇)子实休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三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同一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而且不同培养基对三种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的长速和长势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淑荣  许广波 《食用菌》1996,18(6):12-12
食用菌生产菌种是关键,母种分离及扩繁是菌种制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母种分离方法的消毒处理需要将分离材料在0.1%~0.2%的升汞水中浸泡1分钟,而后用无菌水漂洗2次,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常在分离材料中留下残液,影响成活率。在母种扩繁过程中,左手拿2支试管,右手夹2个棉塞,还要拿一个接种铲,操作不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母种的分离及扩繁进行了改进。 一、材料及方法 (一)试验材料 种菇,菇木,解剖刀,接种耙,接种架,酒精灯,70%酒精,培养皿,玻璃铅笔,PDA培养基,原始母种。  相似文献   

12.
松口蘑(松茸)菌种的分离培养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松茸的子实体、菌根作为分离材料 ,采用多种分离方法 ,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上反复培养试验 ,获得松茸试管母种 ,分离成功率达 5 0 %以上。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为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松茸菌丝体。为合成松茸菌根化苗木造林 ,实现松茸半人工模拟栽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自轩 《食用菌》1995,17(1):10-11
金针菇母种分离由于其菇柄、菇盖小,接触外界面广,易粘上杂菌,且分离时用酒精消毒易使组织块、孢子受到伤害的特点,分离不易成功。对此笔者采用在克氏瓶和未开袋无菌条件下长成的子实体进行孢子和组织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且菌丝生长迅速、洁白,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只能在椎树林下生长的红椎菌菌种及对比子实体各个部位分离效果,对子实体各个部位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试验;为了获得简易的扩繁培养配方进行了母种扩繁培养试验。分离试验结果,只有菇柄部位分离出了菌丝,菌盖及菌褶部位没有培养出菌丝;红椎菌菌丝在添加子实体碎末及洗子实体红色水的配方分离效果最好,其次是加有红椎树根及枯枝落叶的配方,说明这两种添加物质中有菌丝生长需要物质,在常规的真菌培养基中没能分离到菌丝;扩繁试验结果,分离后的菌株在PDA、CMA等真菌培养基中生长也健壮、浓密,因而也能作为扩繁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野生食菌,在自然条件下与马尾松形成菌根关系。1980年秋季,我们采集了一批松乳菇子实体,在室内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了成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子实体的采集:雨后在马尾松林中,选择菌盖直径1~2厘米的幼嫩子实体,  相似文献   

16.
平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母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芹  王秀艳 《食用菌》2002,24(1):15-16
采用平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成进行分离制作母种,并对由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的菌丝进行了抗细菌试验,抗老化试验(常温)。结果表明,由产生担子之前的菌褶分离来的菌种,菌丝长势最好,菌丝长速最快,抗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母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滑菇子实体分离母种,含水量较低的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组织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邓明贵 《食用菌》2005,27(1):22-22
蜜环菌分离有三种方法,其中子实体组织分离较容易,菌索分离和菇本分离污染大,分离成功率极小。为此,笔者经几年的试验,对抗杂药物进行筛选,采取特殊的培养技术提高了分离成功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蜜环菌的快速培养技术。缩短了制种周期。有效解决了生产上制种周期长造成的菌龄悬殊。转管移植成活率低的难题。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大环柄菇又名高脚环柄菇、高柄环菇、棉花菇,属蘑菇科、大环柄菇属。是亚热带地区一种大型的腐生伞菌,也是一种土生的食用菌。子实体一般大型;风味佳,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容易晒干,既可鲜销,也可干制销售,是一种较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种培养 ①母种:高大环柄菇种源由野外采集,经组织分离在常规培养基上获得纯菌种。经多年试验表明,采用以下母种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均表现良好。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B.…  相似文献   

20.
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蛋白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合适的溶剂、方法、条件从野生松乳菇和野生红汁乳菇中提取蛋白多糖。粗多糖经Sevage法脱游离蛋白、DEAE - 纤维素柱、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 纯化的蛋白多糖进行紫外及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蛋白质、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松乳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53%和68.83%; 红汁乳菇中分别为15.53%和66.52% , 两蛋白多糖均具有体外抗氧化的能力。经鉴定松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 红汁乳菇蛋白多糖中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