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池塘和孵化池里将不同种的罗非鱼(Tilapia)用作种间杂交。在大多数杂交组合中已记录到雌鱼在同一水池里产卵频率有不同。在孵化池和池塘里,两种尼罗罗非鱼(T.nilotica)无论和奥利亚罗非渔(T.aurca)或桑给巴罗非鱼(T.hornorum)杂交,其结果和鱼苗生产两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贾敬德 《淡水渔业》1983,(1):F003-F004
<正> 用蓝罗非鱼(Tilapiaaurea)、T.hornorum和尼罗罗非鱼(T.nilotica)进行了控制杂交的研究,以确定哪些杂交组合能产生全雄后代,以及评定杂交种的可育性。T.hornorum(?)×蓝罗非鱼♀和T.hornorum(?)×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组合产生了全雄杂种。其它种间的杂交和种内的交配均产生了两种性别的个体。以每克雌鱼所产生的鱼苗数量计算,小个体的鱼要比大个体的鱼产生的鱼苗多。在杂交和回交中,所有的杂种都是可育的。一、方法本研究是在1976年1~12月在波多黎各  相似文献   

3.
5种杂交F1代罗非鱼致死低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外人工降温条件下,对莫桑比克罗非鱼(O.massambicus ♀)×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 ♂)杂交F1(下称莫荷鱼)、4个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杂交F1(如下分别称:尼奥鱼Ⅰ、尼奥鱼Ⅱ、尼奥鱼Ⅲ、尼奥鱼Ⅳ)共五个杂交F1罗非鱼进行致死低温研究,得出各杂交一代的半致死低温和死亡低温范围。实验表明当水温降到 11.4℃时,莫荷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11.4℃-7.5℃;尼奥Ⅰ的致死低温范围是8.6℃-5.9℃;尼奥Ⅱ8.3℃-5.6℃;尼奥Ⅲ8.7℃-5.8℃;尼奥Ⅳ8.3℃-5.7℃。对五个杂交F1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莫荷鱼对低温耐受能力较差,同尼奥Ⅱ和尼奥Ⅲ杂交F1相比有显著差异(P<0.1),而其它罗非鱼间对低温耐受能力无显著差异(P>0.1)。  相似文献   

4.
潘炯华  梁淡茹 《淡水渔业》1983,(6):23-23,28
鱼的含肉率及鱼肉的营养成分是评价鱼类质量的指标之一。我们于1982年分别对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ca)、尼罗罗非鱼(T.nilotica)(包括泰国、苏丹引进的两个品系)及其杂交后代——福寿鱼(T.mossambica♀×T.nilotica♂)、大红罗非鱼(T.sp.)、吴郭鱼等几种罗非鱼,进行了含肉率、肌肉水分、肌肉脂肪、肌肉水解液氨基酸、血浆游离氨基酸等分析,目的是比较、评价几种罗非鱼的营养价值。主要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4种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慢性驯化表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全程维持淡水养殖;实验组起始盐度为0,盐度每天提高8直至实验鱼100%死亡。在水温保持(27.2±1.3)℃、正常投饵情况下,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杂交F1及F2的50%死亡盐度平均值(MLS)分别为125.78±1.66、54.22±2.51、77.33±1.89和73.73±1.32;萨罗罗非鱼的累计存活率(CS)和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1和F2(P<0.05);杂交F1和F2的CS值及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P<0.05);F2和F1之间CS值和MLS值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何谓奥尼杂交鱼?目前讲的奥尼杂交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雄鱼与尼罗罗非鱼雌鱼杂交得到的子代。奥尼杂交鱼雄性率高、生长快、起捕率高,深受人们欢迎。那么,怎样提高奥尼杂交鱼的雄性率呢?1.双亲纯度要高。奥尼杂交鱼的双亲为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由于奥利亚罗非鱼的性染色体组成雄鱼为ZZ,雌鱼为ZW,与尼罗罗非鱼及我国“四大家鱼”不同(尼罗罗非鱼雄免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鱼为XX)。利用奥利亚罗非鱼雄鱼(ZZ)与尼罗罗非鱼雌免(XX)杂交,它们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X,在理论上应是百分之百为雄鱼,但实际上获得100%雄性…  相似文献   

7.
1960年,Hickling首次报导通过用雌性英桑比克罗非鱼(Sazotherod on mossambicus)与雄性桑给巴罗非鱼(S.hornorum)杂交,结果获得一种全雄性不育的、生长迅速的罗非鱼杂种。此项研究结果鼓舞了从事此项研究的科学家,加强了通过罗非鱼种间杂交获得全雄性杂种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利用罗非鱼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_2、F_3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8对引物中有22对引物能有效扩增,未观察到杂交后代F_2、F_3中有多倍体个体现象。筛选出7个在尼萨罗非鱼杂交后代F_2、F_3群体中存在差异的位点。杂交F_2群体平均等位基因(Na)为2.7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6,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32;杂交F_3群体平均Na为2.14,平均PIC为0.370,平均Ho为0.432,杂交F_3遗传杂合性较杂交F_2降低。F_2自繁F_3过程中,F_3群体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与F_2完全相同,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少于F_2,且F_3群体在2个位点出现完全纯合,杂交F_3群体位点等位基因呈现纯合趋势。研究结果为尼萨罗非鱼杂交世代遗传变异与杂交利用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5种杂交F1罗非鱼生长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4种杂交F1尼奥罗非鱼(不同尼罗罗非鱼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Ⅳ与莫荷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绝对增重率(g/d)为莫荷鱼>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Ⅳ(P<0.01);②五种杂交F1罗非鱼雄性率为莫荷鱼>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Ⅳ(P<0.05),成活率彼此间无差异(P>0.05);③肥满度(K)为莫荷鱼>尼奥Ⅰ>尼奥Ⅲ>尼奥Ⅱ>尼奥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莫荷鱼生长性能较好,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近年,国外一直在从事罗非鱼杂交产生全雄鱼的研究,但结果并非全部理想。到目前为止,在许多种间杂交中获得全雄鱼的组合仅限于以下几个: T.mossambca♀×T.hornorum♂,T.nilotica♀×T.hornorum♂,T.nilotica♀×T.macrochir♂,T.nilotica♀×T.aurea♂,T.nigra♀×T.hornorum♂。其中有二个全雄杂交组合(T.mossambica♀×T。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2006年4月我县首次引进杂交优势非常明显的奥尼罗非鱼进行池塘主养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360尾健康幼杂交罗非鱼(8.18±0.11g),在玻璃缸水族箱(100 cm×50 cm×50 cm)中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实验。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的量分别为0%、20%、40%、60%、80%和100%。结果表明:肉骨粉替代鱼粉显著地影响杂交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4.
福寿鱼是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ficus)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杂交的子一代。体形上与尼罗罗非鱼很相似。该品种杂交优势明显,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厚且嫩、脂肪多、味鲜美、雌雄个体比较均匀、饵料系数高、耐寒能力较强、杂食粗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很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15.
红罗非鱼(Red Tilapia)为鲈型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种间杂交育出的新品种。经生化遗传和细胞学方面的分析研究,证明是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ca)的白变体与尼罗罗非鱼(T.nilotica)杂交的变异种,其体色性状不稳定,后代会产生分离。经过多年的选育和改良,红罗非鱼已显示出较优的经济性状,体表红色,腹膜洁白,生长快、肉味鲜美、食性广泛,经济效益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在太平洋地区有较大市场潜力,东南亚一带也颇受欢迎。我省红罗非鱼养殖发展迅猛,池塘混养、单养已成规模、网箱养殖不断扩大。红罗非鱼俗称为彩虹鲷,是一个十分具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在亲虾池利用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得子代奥尼罗非鱼,单雄性率达95.8%。1999年将培育至50g的奥尼罗非鱼种经115天池塘饲养,平均体重达1100g。  相似文献   

17.
周所众知,罗非鱼(Tilapia)是隶属于鲈形目(Percilormes),鲈形亚目(Percoidei)、鲡鱼科(Cichlidae)。根有关记载,罗非属共有60种,若包括亚种在内即有100种以上,福寿鱼就是以罗非属中的尼罗罗非鱼(T.nilotica)为父本(简称T.n♂)和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ea)为母本(简称T.m♀),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种间杂交产生全雄性后代的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在研究推广罗非鱼全雄性杂交种养殖中,成绩显,获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包括奥尼杂种(俗称奥尼鱼)和莫尼杂种(俗称福寿鱼)在内的罗非鱼杂交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和抗病力强的特点,显示出鱼类杂交的优势。特别是奥尼杂交种后代,都是95%以上的雄性,养殖这种雄性罗非鱼,  相似文献   

19.
杂交是获得新品种的重要途径。迄今,我国进行了大量的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其中不少的杂交种经济性状优良,已大规模应用到养殖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对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罗非鱼(Tilapia)、鲟(Pseudoscaphirhynchu)和鳢(Channa)等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的杂交鱼类品种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他们目前的养殖现状,旨在为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和杂交种的生产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黄红罗非鱼(T.hornorum♀×T.mossambica♂)和蓝罗非鱼(T.aurea)进行初期生长阶段的饲养试验。两种鱼都以400尾/ms水的密度放入养鱼槽,每天投喂含35%粗蛋白的鲶饵料。经128天饲养起水收获,每立方水体平均产蓝罗非鱼100公斤,黄红罗非鱼为76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