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天蚕与美洲野蚕远缘杂交后代的生殖力及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天蚕为母本 ,以美洲野蚕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的生殖力观察表明 ,无论是同蛾区交配、异蛾区交配 ,还是回交天蚕及美洲野蚕 ,其后代都具有生殖能力 ,已饲养至F7代。这种正常生殖力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二者在染色体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同源性 ,其后代的单倍染色体数似双亲 ,多为 30、31,分别占 5 3%和 38 2 %。  相似文献   

2.
朱有敏  李青峰 《蚕业科学》2002,28(4):341-343
以天蚕(A.yamamai)为母本,以美洲野蚕(A.poyhemus)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均以卵滞育越冬,多数表现为一化性,仅少数蛾区和个体夏卵不滞育,表现为二化性。从F1代起,就有完全滞育蛾区和不完全滞育蛾区之分,完全滞育蛾区占总受精蛾区数的37.7%,而不完全滞育蛾区内的滞育卵占总受精卵数的91.0%。低温可以促进夏卵滞育的解除。  相似文献   

3.
绢丝昆虫染色体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野蚕染色体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所谓野蚕(wild silkworm)即指家蚕以外的绢丝昆虫(田中,1943),多属于天蚕蛾科(saturniidae)和家蚕蛾科(Bombycidae).主要包括柞蚕、天蚕、蓖麻蚕、樗蚕、枫蚕、栗蚕、柳天蚕、姆咖蚕、惜古比天蚕、琥珀蚕、大乌柏蚕、野桑蚕及桑蟥等,而且主要分布在亚州、尤其  相似文献   

4.
天蚕与美洲野蚕远缘杂交后代的滞育性及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蚕 (A .yamamai)为母本 ,以美洲野蚕 (A .polyhemus)为父本的远缘杂交 ,后代均以卵滞育越冬 ,多数表现为一化性 ,仅少数蛾区和个体夏卵不滞育 ,表现为二化性。从F1代起 ,就有完全滞育蛾区和不完全滞育蛾区之分 ,完全滞育蛾区占总受精蛾区数的 37 7%,而不完全滞育蛾区内的滞育卵占总受精卵数的 91 0 %。低温可以促进夏卵滞育的解除。  相似文献   

5.
孙非  白志毅等 《蚕业科学》1990,16(4):240-241
<正>在蚕业应用研究中,应用远缘杂交技术和DNA转化技术是获得优良变异后代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分析杂种后代的遗传特性及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在蚕的遗传育种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家蚕、柞蚕、蓖麻蚕和天蚕的卵壳蛋白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但关于利用注射蓖麻蚕的精液或DNA给家蚕所得到的科间杂交后代及DNA转化变异  相似文献   

6.
1、本实验自1982年秋至1985年春,对重庆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野生绢丝虫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形态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 2、调查发现柳天蚕在重庆地区为二化,以蛹态越冬,越冬蛹于翌年四月中、下旬羽化产卵,第一代幼虫五月上旬孵化,幼虫共五龄,六月上、中旬结茧化蛹,六月下旬羽化为成虫产卵;第二代幼虫七月下旬孵化,十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但各虫态时间在野外参差不齐,差异较大。 3、调查还发现,柳天蚕在本地区特别嗜好喜树(Camptothecn acuminatu Decue)叶(此树为中国特产)这在国内外文献记载甚少。 4、通过柳天蚕与同属于天蚕蛾科的中国柞蚕,日本柞蚕(天蚕)的性状比较,发现柳天蚕的诸多性状与中国柞蚕更为近似,但染色体数目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7.
绢丝昆虫柳天蚕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改良空气干燥制片法,首次对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及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天蚕雌雄染色体数目均为n=31,呈颗粒状。其性型为xx-xy(或zz—zw)型。在双线期及终变期,雄比雌具有更为明显的交叉现象。继而对雌双线期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进行了测算,结合染色粒等指标,初步进行了雌蚕组型排列,并得出了柳天蚕雌双线期染色体组型的雏型,对于开辟野蚕类的核型研究,充实蚕类细胞遗传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早在六七十年代,育种界掀起了远缘杂交育种的热潮.人们将远缘物种之间相互杂交,发现在光学显微镜下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基本同母本类型,但其株型、穗部及其它经济性状方面,却发现有远缘父本的某些特征.Harlen和Dewet报道[1]玉米与摩擦禾的杂交后代的染色体完全恢复为玉米的(2n=20),但性状上有摩擦禾影响的明显变异.这些用经典遗传育种理论难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几年在辽宁省各地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辽宁省分布的野蚕资源除柞蚕以外,还有天蚕、栗蚕、樗蚕、透目大蚕、柳蚕、樟蚕、蓖麻蚕、合目大蚕、胡桃大蚕、曲线透目大蚕、丁目大蚕等11种野蚕,这11种野蚕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泌丝昆虫。概述11种野蚕在辽宁省的分布、取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野蚕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家蚕的起源分化,除了可以用考古学、历史学及家蚕各种自身特性等方法外,研究野蚕与家蚕的异同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我国人们一直主要从形态及细胞学水平分析家蚕与野蚕的异同,较少从生化角度去研究,而生化性状被人为选择的机会少,从生化性状探讨家蚕与野蚕的异同,进而研究家蚕的起源分化,可能是一条较为科学的途径。故本文时野蚕和家蚕的血液酯酶同工酶(EST)、酸性磷酸酶同工酶(ACP)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远缘杂交蚕的同一世代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色、幼虫斑纹、幼虫血色、茧丝颜色、蛾体色等性状表现多次纯化选拔,提高表型性状纯合效率。利用蚕形态性状与实用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间接促进远缘杂交蚕经济性状纯合,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半目大蚕蛾(天蚕)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饲养和全省野蚕资源的普查过程中,发现了柞蚕饰腹寄蝇、四星埋葬虫和中华黑广肩步甲是对天蚕可产生较大危害的天敌昆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已形成了对天蚕自然种群的高度适应性,对天蚕自然种群的发展规模起到了决定性的抑制作用。了解和研究这些天敌昆虫,对更好的保护天蚕资源以及开展其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志毅 《蚕桑通报》2021,52(1):48-52
7 桑树其他害虫 7.1 野蚕 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属鳞翅目蚕蛾科.幼虫取食桑叶,与家蚕争夺饲料;野蚕发生的各种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和微粒子病等都能感染家蚕,对蚕丝业生产的影响极大.野蚕在江、浙一带1年3~4代,以卵在桑树的树干上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在昆虫世界里,有一支弱小的家族正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她,就是蚕丝新花——天蚕.天蚕,我国人民习惯地叫她野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的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天蚕多是零星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各省的山区,以辽宁为多.国外如日本、朝鲜等国也有.当前.天蚕虽然还没有完全被人类所征服,但是她所倾吐的缕缕蚕丝,却早已赢得了盛誉,博得人们的崇高赞赏.犹如翠玉的蚕茧,不仅色泽优美艳丽,莹光闪烁,而且丝质也十分纤细.她的丝织品更是令人陶醉,质地轻柔飘逸,色泽绚丽,百折不皱,富有弹性.在一些国家里,不消说  相似文献   

15.
叶志毅 《蚕桑通报》2021,52(1):48-52
7 桑树其他害虫 7.1 野蚕 野蚕(Bombyx mandarina Leech)属鳞翅目蚕蛾科.幼虫取食桑叶,与家蚕争夺饲料;野蚕发生的各种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和微粒子病等都能感染家蚕,对蚕丝业生产的影响极大.野蚕在江、浙一带1年3~4代,以卵在桑树的树干上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形态特征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缕草属植物种间杂交获得的19个组合34个后代的形态变异和杂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后代在10个外部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杂交后代的外部性状与母本或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形态特征34个后代中有30个后代初步被鉴定为真杂种;SRAP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34个杂交后代均具有父本的特异性DNA片段,全部被鉴定为真杂种。本研究中的结缕草属植物杂种真实性鉴定结果为杂交后代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绢丝昆虫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 6种绢丝昆虫的茧壳为材料 ,对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家蚕品种间茧丝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差异极显著 ,外层丝中含量较多 ,F1代的含量呈双亲中间型 ,偏向于含量较多的亲本 ,雌雄间含量无显著差异 ;家蚕茧丝蛋白酶抑制剂对热稳定性较强 ;天蚕绿茧、野蚕的茧丝中有少量的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蓖麻蚕的茧丝中有微量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天蚕黄茧、柞蚕茧、樗蚕茧的茧丝中基本无蛋白酶抑制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将从野外采集到的大乌桕蚕与蓖麻蚕桂虎斑品系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后代出现较大的变异。幼虫出现青皮性状、无茧洞,成虫鳞毛褐黄色,偏向大乌桕蚕的性状;无茧柄,成虫翅斑等偏向蓖麻蚕的性状,而茧色、茧型、茧绵、茧壳硬度、茧大小等均异于蓖麻蚕,居于父母本之间。由此认为远缘杂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高清 《中国蚕业》2002,23(4):23-24
野生天蚕(幼虫)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成熟之后吐丝结茧,所结的茧大体上可分为深绿色、金黄色和浅兰色等3种类型.本文着重对野生天蚕茧颜色的差异与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蚕茧的颜色不同,其主要经济性状与特征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用广西三黄鸡为母本、贵妃鸡为父本,按照试验设计和规定指标,进行杂交,选育杂交后代,再以回交方法固定目标性状,培育至杂交F3代,并对杂交F3代进行外貌特征和生长性状(体重、屠宰性能)的研究,比较杂交F3代与贵妃鸡的异同,研究杂交F3代的外貌特征与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贵妃鸡与广西三黄鸡的杂交后代外貌特征为全身黑羽,其生长速度明显优于贵妃鸡,但仍具有贵妃鸡肉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