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存在状态,探讨了影响微量元素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机制及平衡状况,为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存在状态,探讨了影响微量元素化学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土壤环境因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机制及平衡状况,为评价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同位素技术在测定土壤重金属E、L-值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对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对土壤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测定中,同位素示踪(稀释)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对土壤中污染重金属及痕量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精确、快速的测定.本文就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测定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有效性(E、L-值)原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可以预料,随着同位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同位素技术进行土壤中无机及有机污染物有效性的测定将在现代环境分析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钴的土壤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钴是土壤-植物系统中重要的微量元素,在土壤—植物—环境循环系统中,含量过多或缺少都可引起动物疾病。本文综述了国内及国际上钴的土壤化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尤其是钴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迁移和转化、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中微量及有益元素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对镉污染土壤p H值和镉(Cd)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肥料对土壤p H值和Cd有效性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同一元素的盐酸盐和硫酸盐对土壤Cd有效性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在65%~100%田间持水量的培养过程中,5d后土壤p H值显著下降,有效Cd提取量明显上升。在这些被测试的元素/物质中,Ca、Mg、Cu、硼酸和硫磺粉显著降低了土壤p H值,而碳酸钙和硅酸钠增加了土壤p H值;除Mg外,这些元素或物质导致的土壤p H值变化与Cd的有效性呈负相关。Fe、Mn、Mg、Si、Se对土壤Cd的有效性表现为拮抗关系,而Ca、Zn、Cu则表现为协同关系。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建议在镉污染的旱作土壤上施用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肥料时,要避免施用硫磺粉、硼酸、氯化钙和铜肥;宜施用铁、锰、镁肥及硼砂、硅酸钠及亚硒酸钠,以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条件直接影响微量元素的溶解性及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铁、锰、锌、铜等溶解度较大,随土壤pH值下降而增加,因此,它们的有效性随之提高,在强酸条件下,含量很高可能对一些作物有毒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的分布和差异,明确硒元素在土壤中的普遍迁移规律,重点总结了影响硒在土壤中生物有效性的因素,系统说明如何通过调控技术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对于探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硒元素的迁移规律,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土壤淹水培养条件下不同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对土壤pH和镉(Cd)有效性的影响,为Cd污染土壤中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的合理施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土壤pH和Cd有效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淹水后,土壤pH由6.4迅速上升至7.0,维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回落,60 d时降至6.7;土壤Cd的有效性经历了与pH变化相反的变化过程。Ca2+、Mg2+、S、硅酸钠和碳酸钙等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而Zn2+、Cu2+和Fe3+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Cd含量。因此,建议在镉污染土壤种植水稻时,宜施用碳酸钙,硅酸钠和含硫肥料,慎重使用铜肥和锌肥。如果必须施用这些元素时,应把用量控制在生产推荐量以下。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吸附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Cd在长期施用生物炭农田土壤上的吸附及解吸过程,并结合大田试验稻麦轮作结果探究了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农田土壤相比,生物炭的施入量越高,土壤对Cd的吸附固定能力越强,这主要是由于生物炭的加入可显著增加农田土壤的pH、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大田数据显示生物炭可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抑制土壤中的Cd向稻麦中迁移。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锌的形态转化、影响因素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土壤锌污染日益严重,锌产生的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锌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与其赋存形态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中锌生物毒性与锌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土壤中锌的主要结合形态及其影响因素、锌的形态变化与其生物有效性的关系、锌的形态分析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土壤中锌毒性预测模型等.对土壤中锌的原位形态及未知形态的表征技术以及建立具有普适性的有效性测定方法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樊正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72-13174
利用1:50000遵义市、遵义县2幅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该区土壤中环境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异常作了分析,认为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受控于母岩,但表层土壤长期经受相同的风化作用后,其土壤微量元素具有相似的特征,出现土壤微量元素总量均匀化现象,说明土壤中元素经过长期风化后,各元素在不同区域土壤中的含量基本相同,出现均匀化现象,依据这个特征可判断土壤的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莉  杨尽  苏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12-17513,17525
介绍了粉煤灰所具有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分析了粉煤灰改良土壤的机理.粉煤灰的特性可促进土壤颗粒的团聚,增加土壤团粒数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和生物活性,补充土壤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物根茬留田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玉米根茬留田与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玉米根茬留田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均高于相应的刨茬对照,即玉米根茬在其腐解过程中,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加强了不可给态微量元素向可给态(有效态)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培肥效果明显。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玉米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有不同的吸收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如皋市土壤中的铁元素总含量较为丰富,铜元素略低,锌、锰元素严重缺乏。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部分土壤锰、锌缺乏原因是土壤中总量不足,而且两元素活化率较低。土壤理化性状及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来源于母质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土壤有机质的逐步提高和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的增长,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大幅度上升,含量小于临界值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pH值、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铁、有效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锌、铜、锰、铁、硼的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海南菠萝蜜种植园土壤与叶片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不同区域菠萝蜜种植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土壤、叶片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及其丰缺等级,为营养诊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菠萝蜜种植园土壤有效态锰、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含量分别为44.90、36.77、3.96、0.94 mg/kg,其中,有效态铁、锌、锰含量极丰富,有效铜处于适中水平;不同区种植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差异显著,万宁-陵水区含量较高,海口-文昌、三亚-乐东区含量适中。叶片锰、铁、锌、铜含量均值分别为458.37、71.25、23.89、2.69 mg/kg。海南菠萝蜜种植园叶片微量元素含量参考值适宜范围为全锌17.85~29.93 mg/kg、全铜1.67~3.72 mg/kg、全铁57.30~85.20 mg/kg、全锰323.33~593.41 mg/kg。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和大通区为例,采集不同功能区城市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p H值、可溶性盐含量,以及Hg、As、Pb、Cr、Cd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微量元素在矿业城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与污染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总体上呈弱酸性,并具有累积性;在5个功能区中,土壤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r、Pb、As、Cd、Hg,其中,As、Pb、Cr3种元素含量的内梅罗指数远远大于3,均属重度污染,而Hg、Cd的内梅罗指数小于0.7,属清洁。  相似文献   

17.
几种微量元素作用及对水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锌、锰、硼、硒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植物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转化成有机物,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大量试验结果证明,适量施用微肥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增强水稻抗逆性和抗病性。我国在微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内江市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和蔬菜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梅花形布点法采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蔬菜中的Zn、Fe、Cu、Mn、Ca、Mg和Pb含量。[结果]试验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量大小依次为:Ca>Fe>Mn>Mg>Zn>Cu,所测蔬菜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Ca>Mg>Fe>Cu。所测蔬菜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所测蔬菜中Mg含量明显高于土壤,Cu含量明显低于土壤,说明蔬菜对Mg有富积作用,对Cu无富积作用。蔬菜不同部位同一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别,莴笋叶中微量元素含量都比莴笋茎中高。70%蔬菜中Pb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结果]土壤中微量元素和蔬菜中微量元素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Mu、Cu、Zn和Fe微量元素在六枝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四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叶土壤PH、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其在茶叶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茶园土壤中Zn、Cu全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存在富集现象,部分区域锰元素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效态Fe含量丰富,Zn、Mn含量适中,但土壤中普遍缺乏有效铜。茶叶对Cu、Zn、Mn和Fe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高低顺序为Mn>Zn>Cu>Fe。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TOM增加,可促进茶叶对Zn的吸收积累,但土壤PH和TOM降低使土壤酸化,致土壤锰淋溶流失而缺乏。且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衡,应根据各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配比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