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和10个外生菌根菌接种滨海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地径、地上千质量、地下干质量、总生物量和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菌根菌后能显著地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的生长;滨海木麻黄对供试的内生菌根菌和外生菌根菌的菌报依赖性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接种菌根菌后滨海木麻黄苗的保存率比对照显著提高;苏格兰球囊霉90068、地表球囊霉9004、苏格兰球囊霉90036、黄硬皮马勃0207、松茸和彩色豆马勃9705在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生长和提高保存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可在滨海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外生菌根对植物幼苗根系构型的影响,选用褐环乳牛肝菌Sl12、Sl13接种马尾松幼苗,采用根系图像扫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构型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接种Sl12、Sl13与CK相比,苗高、地径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极显著增加了28.9%、20.17%、63.98%和42.8%、37.82%、134.41%;根系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目、根冠比显著增加,比根长减少;拓扑指数差异不显著,分形维数极显著增长;2种褐环乳牛肝菌均显著促进了苗木生物量和根系生长,尤以Sl13促生效果更佳。说明褐环乳牛肝菌扩展了根系分布范围,但未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支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89个黑杨无性系进行苗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黑杨无性系适合在河南地区栽植,造林当年多数成活率在80%以上,不同无性系之间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0.16%,8.57%,对胸径和苗高的生长进行多重比较,选出79-35,79-38两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菌根菌接种对甘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固氮菌作不同组合接种甘蔗幼苗,半灭菌盆栽管理.结果表明.以内生菌根菌接种处理的VA菌根菌侵染率最高;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处理,促进甘蔗根点发生,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良好.切片观察到甘蔗菌根内除了受到内生菌根菌侵染外,也有一定程度的外生菌根菌侵染.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态旱育秧沼液喷苗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苗高和叶龄差异不明显,但能促进茎基宽度增加,达到秧苗敦实,根系生长总根数、白根数、单株分蘖、单株鲜重、成秧率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尤其是用沼液原液喷苗,对增加水稻苗期单株分蘖数作用更为明显;在大田期,分蘖率、成穗率、穗长明显优于对照,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但结实率对照表现最差。所有参试处理整个生育期均未出现倒伏,大田期只有对照发生轻度叶稻瘟、穗颈瘟、纹枯病。沼液喷苗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产量为573.89~568.89kg/667m^2,比对照增产12.8%~13.8%。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平潭自然与气候环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两年生大苗的培育技术,并与1年生木麻黄苗木的造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苗生长与防护效能大大优于1年生木麻黄小苗;全岛沙质海岸可以大力推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2年生大苗营建防护林。  相似文献   

7.
康定杨优树无性系苗期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3a育苗试验,从41个康定杨Populus kangdingensis优树无性系中选出8个无性系,按照随机区组排列,进行苗期测定。结果表明:①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材积的生长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和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978,0.8314和0.8081,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5.82%,14.02%和41.12%。说明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能的。②苗高、地径和材积3个性状之间的遗传、表型与环境相关系数都是极显著的。表明3个性状均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性状,但从相关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分析表明,利用苗高进行选择优于地径和材积。③从8个无性系中进一步选出7,11,27,28等4个无性系。在苗高、地径和材积生长上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6.69%。35.51%和139.93%。表6参7  相似文献   

8.
菌根菌接种对甘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固氮菌作不同组合接种甘蔗幼苗,半灭菌盆栽管理,结果表明,以内生菌根菌接种处理的VA菌根菌侵染率最高;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处理,促进甘蔗根点发生,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良好,切片观察到甘蔗菌根内除了受到内生菌根菌侵染外,也有一定程度的外生菌根菌侵染。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上虞盐碱地苗木基地从经过低温冻害的木麻黄林分中选出较耐寒单株,截干后移植于采穗圃中,9月采萌芽条在大棚中进行扦插繁殖成无性系,翌年春移植于大棚外容器中进行苗期生长及耐寒性试验。经冬季低温冻害后(-5.2℃),对16个月生木麻黄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和受冻害程度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并采用耐寒性唯一指标进行了耐寒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苗高、基径两生长性状和冻害程度在无性系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且两生长性状有较高的重复力和中等以上变异系数;木麻黄无性系2个生长性状与受冻害程度间为不显著相关。采用耐寒性唯一指标选择出了6个苗期耐寒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茵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U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uillusfMtewSpl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茵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ol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35%,33%,155%和96%。在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ol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与正常水分条件下该茵根化苗木相比增幅最大,分别为47.9%,46.1%,130.7%和49.0%。综上所述,中度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pl能增加苗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苗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旱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菌根化苗木在生长形态方面的抗旱作用。以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马尾松苗木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自然干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高、地径、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且不同菌种、相对含水量以及菌种与含水量间交互项均差异极显著( P<0.01)。中度胁迫时,接种土生空团菌苗木的高和地径生长最好,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7.8%和52.9%;不同胁迫条件下,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苗木生物量积累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0%;干旱胁迫下,菌根菌能促进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对根系作用明显,使菌根化苗木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但不同菌种对宿主的亲和力大小有差异,且苗木对各菌根菌的依赖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菌根菌与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和造林成活率,以提高树林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与维持资源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方法】把马勃菌根真菌与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组合接种到桉树组培幼苗上,育苗3个月后,检查苗木菌根感染率,按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的方法抽样测定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结果】供试的11个益生菌组合接种育苗3个月后,桉树幼苗的菌根感染率在70%~90%;在接种3个月之后,苗木高比对照增加22.95%~64.40%,地径比空白对照增加23.53%~61.18%,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7.72%~98.15%;各组处理的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与空白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益生菌组合对桉树苗木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Z-3、Z-5、Z-8、Z-4、Z-2、Z-11等6个菌株组合在促进桉树生长方面效果尤为明显,可作为对桉树生长效应有良好影响的优良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13.
元宝槭VA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状态下,球囊霉属(Glomus)的真菌为元宝械VA菌根菌优势种;在幼龄到壮龄期随树龄增加VA菌根感染强度增强,而后逐渐减弱;苗期接种VA菌根菌可提高菌根感染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鸡油菌菌根菌对造林过程中马尾松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非灭菌接种法研究鸡油菌菌根菌对马尾松幼苗根际菌根的形成,以及对马尾松幼苗树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组具有较高的菌根感染率(P〈0.05),树高平均值比对照组树高生长提高29.0%,接种组幼苗地径比非接种组幼苗地径生长提高51.7%,接种组冠幅比非接种组冠幅提高46.6%。[结论]人工接种的鸡油菌在马尾松新造林地的环境里能够与马尾松幼苗维持良好的共生关系,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枝叶凋萎病对其根围菌根的生长及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健康杨梅的须根和菌根,发生枝叶凋萎病的杨梅其根部须根受到严重破坏,内部菌根菌丝多数崩解,根围土壤内的菌根孢子多数破裂、内容物泄露,病树根围分离到的饱满孢子与从健康杨梅树根围分离到的孢子相比其侵染西瓜和三叶草的能力大大下降,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蓝桉是桉树中少有的油、材兼用树种。从云南蓝桉人工林中采集根际土,调查菌根真菌的种类和优势种,并通过控制育苗基质中菌根真菌菌群的数量,分析菌根真菌对蓝桉苗木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影响其生长的主要菌根真菌种类,以期从菌根化育苗方面为蓝桉的壮苗培育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从根际土中分离出3属6种菌根真菌,分别为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何氏球囊霉(Glomus hoi)、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缩隔球囊霉(Septoglomus constrictum),其中,聚丛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为优势菌种(三者合计占总孢子密度的80.77%)。苗龄10个月时,随着育苗基质中菌群数量增多,蓝桉苗木的菌根侵染率增大,侵染强度增强,且接种适量的菌根真菌对苗高、地径都具有显著(P<0.05)促进作用,且能显著(P<0.05)提高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苗木生长和光合能力起主要促进作用的是聚丛球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和缩隔球囊霉。  相似文献   

17.
以有机磷为磷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双接种对大豆吸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肥处理植株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40%、7.28%和5.84%;双接种和单接种AMF真菌,大豆单个根瘤鲜重和单个根瘤干重显著增加;双接种比单接种真菌,大豆菌根侵染率显著提高。与相应的不接种对照相比,植酸钠和卵磷脂双接种处理植株吸磷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4.96%和33.78%,表明有机磷源双接种可显著提高植株有机磷的利用能力。菌根真菌和固氮微生物双接种对促进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对甘蔗苗具有显著促生功能的菌株,为实现甘蔗生产节肥减耗、促进蔗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从日本引进的6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株分别接种甘蔗组培苗和盆栽苗,评价其对甘蔗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供试菌株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甘蔗组培苗的株高和盆栽苗的干重,其中菌株LtVB3(Melin-iomyces variabilis)的促生作用较为突出,接种该菌株后甘蔗组培苗株高和干重分别较对照提高了68.69%和56.66%,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甘蔗盆栽苗干重较对照提高40.00%,促生效果较为稳定.[结论]DSE中存在对甘蔗具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LtVB3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19.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Trappe,Glomus in-traradicesSchenck&Smith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Berch对君迁子(Diospyros lotusL.)幼苗生长、水分状况、叶片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植株生长,接种处理的苗高、叶数、地径、单株叶面积、茎和叶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苗高提高了25%~43.8%,叶干重增加了64.6%~79.7%,叶面积为对照的1.72~1.99倍。同时,接种后也提高了叶片自由水、束缚水和总含水量,束缚水含量提高了12.5%~20.6%,并显著提高了离体叶片的保水力;在干旱胁迫下,君迁子推迟15.4~32.2 h出现萎蔫,重新复水后,提前10~15 min恢复正常。干旱胁迫各接种处理SOD、POD活性显著提高;MDA的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云锦杜鹃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从野生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根系分离的4个菌根真菌菌株,采用3种方法接种云锦杜鹃试管苗.结果表明:营养液与栽培介质混合的单层接种方式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真菌共生培养方法;选择的4个菌株对云锦杜鹃试管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幼苗苗高、叶片数、主根数、根长、叶绿素、干重等指标都优于对照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