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8年-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选用土壤熏蒸剂棉隆进行土壤消毒防治小麦全蚀病、地下害虫和田间杂草。结果表明,98%棉隆颗粒剂75~450 kg/hm 2处理对麦田地下害虫的防效达到100%,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为64.71%~100%,对小麦田杂草的鲜重防效为75.24%~89.81%,小麦增产幅度为4.44%~15.31%。综合投资效益并结合小麦产值比,建议选用75~225 kg/hm 2施用量,可达到较好的控害、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棉隆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剂量棉隆对辣椒疫霉的防效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温室大棚条件下采用密封熏蒸法测定了不同剂量(300、450、600和750 kg/hm2)棉隆土壤熏蒸对土壤疫霉病菌的抑制率及田间防效,并采用Biolog法研究了其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棉隆在熏蒸后揭膜当天(0)、80、140 d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6.84%~100%、75.26%~96.37%和73.24%~95.46%;且80、140 d时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7.19%~96.49%和70.00%~93.33%;在棉隆熏蒸揭膜当天各剂量处理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用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表示)以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Mc Intosh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剂量对其影响逐渐减小,但高剂量尤其是750kg/hm2处理在140 d时仍与对照差异显著。表明棉隆剂量越高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越显著,对微生物活性影响越大,高剂量处理能明显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肃当归病害逐年加重态势,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 分析比较70%噁霉灵WP?50%氯溴异氰尿酸WP和80%代森锰锌WP对当归主要病害防效及经济效益, 以期筛选出最佳防控药剂?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能不同程度防治当归病害, 其中以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对褐斑病?麻口病防效最佳, 分别为70.38%~78.75%?84.48%~91.04%, 70%噁霉灵WP 0.34 g/L和80%代森锰锌WP 7.92 g/L次之, 对褐斑病防效分别为59.14%~63.72%?58.14%~62.84%, 对麻口病防效分别为78.61%~83.57%?78.97%~83.57%?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能很好地抑制当归抽薹, 抑制率达58.63%~63.15%?3种杀菌剂均能明显提高当归药材产量构成因子, 以80%代森锰锌WP 7.92 g/L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最好, 两年平均增产量高达5 559.91 kg/hm2, 平均经济效益为194 136.65元/hm2, 但投入产出比最低, 为1∶480.63?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对当归病害防效及抽薹抑制率最高, 投入产出比为1∶634.02,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病害防效和经济效益, 50%氯溴异氰尿酸WP 1.86 g/L可作为生产上防控当归主要病害的主推药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20%辛酸EC 3.6、10.8、32.4、48.6、64.8和97.2 kg/hm 2(有效成分,下同)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20%辛酸EC 64.8~97.2 kg/hm 2处理药后7 d对总草株防效为86.98%~95.65%,药后15 d鲜重防效为85.40%~94.86%,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1.7%草甘膦AS 1.0 kg/hm 2处理,与对照药剂20%百草枯AS 0.6 kg/hm 2处理相近;20%辛酸EC 3.6~32.4 kg/hm 2处理药后7 d对总草株防效及药后15 d鲜重防效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1.7%草甘膦AS 1.0 kg/hm 2处理和20%百草枯AS 0.6 kg/hm 2处理。20%辛酸EC可有效地控制非耕地杂草,推荐使用剂量为64.8~97.2 kg/hm 2。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生防菌剂对当归生长量的影响及对麻口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剂在当归移栽时拌细干土穴施对当归生长量(出苗、株高、叶片数、冠幅)有一定的影响;但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其中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1.25kg/hm2处理组防效最高,为63.43%,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对当归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25.78%~63.01%,其中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5.00kg/hm2处理增产率最高,为63.01%,其次为厚垣轮枝菌微粒剂33.75kg/hm2处理,增产率为61.67%;菌剂各处理相比对照可明显提高特等归比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1.25、45.00kg/hm2和厚垣轮枝菌微粒剂33.75kg/hm2穴施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提高当归产量,可用于生产上防治当归麻口病。  相似文献   

6.
广西麦冬草坪杂草调查及药剂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对广西6个主要城市麦冬草坪杂草调查结果表明,麦冬草坪常见杂草有30科107种,其中菊科最多,有22种,占总数的20.56%,其次是禾本科13种,占总数的12.15%。危害较严重的有15种,依次为白花鬼针草、狗牙根、马唐、胜红蓟、香附子、铺地黍、阔叶丰花草、双穗雀稗、积雪草、龙葵、光鳞水蜈蚣、红花酢浆草、小飞蓬、银胶菊和升马唐。药剂防除试验结果表明,24%甲咪唑烟酸AS 324g/hm2、75%甲嘧磺隆WG 270g/hm2、50%丁噻隆SC 4 500g/hm2处理总草防效达80.37%~85.13%,对麦冬的抑制率达31.69%~70.91%;4%烟嘧磺隆SC180g/hm2、20%氯氟吡氧乙酸EC 360g/hm2+4%烟嘧磺隆SC 90g/hm2、5%精喹禾灵EC 90g/hm2+10%双草醚WP 90g/hm2、50%丁噻隆SC 2 250g/hm2+20%氯嘧磺隆WP 22.5g/hm2、75%甲嘧磺隆WG 135g/hm2+24%乙氧氟草醚EC 337.5g/hm2总草防效达81.07%~96.07%,对麦冬的抑制率为1.53%~8.46%。75%甲嘧磺隆WG 135g/hm2+24%乙氧氟草醚EC 337.5g/hm2总草防效达96.07%,对麦冬的抑制率为3.31%,适用于麦冬草坪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7.
使用1%联苯·噻虫胺GR 3.5kg/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SC 20ml/667 m2、40%氯虫·噻虫嗪WG 50 ml/667 m2、5%杀单·毒死蜱GR 5kg/667 m2进行防治甘蔗螟虫试验,药后60d的防效达90.3%~94.3%,药后90d的防效为80.1%%~90.0%。  相似文献   

8.
除草定(bromacil)是一类光合作用抑制型的新型除草剂,原来主要应用于非耕作区杂草的防除。本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定还可用于菠萝田防除杂草。80%除草定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处理后20 d,对菠萝田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2007年为78.42%~91.21%,2008年为84.44%~91.85%;处理后40d的株防效2007年为87.71%~92.54%,2008年为89.58%~95.29%。鲜重防效2007年为90.13%~92.56%,2008年为90.35%~96.16%。80%除草定可湿性粉剂4 500 g/hm2、6 750 g/hm2、9 000 g/hm2处理后40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2007年均为92%~99%,2008年均为92%~98%,相当或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除草定处理后20 d可见明显防效,处理后40 d药效达到高峰,持效期可达40 d以上。菠萝在整个生长季节生长正常,菠萝果实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种不同除草剂防除红麻福红991田杂草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敌草胺、乙草胺、精异丙草胺等7种除草剂对红麻田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杂草株防效达到78%~98%,对杂草鲜重防效达到77%~98%。48%氟乐灵EC对福红991的安全性最好,福红991植株鲜重达到3.35 kg/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影响。采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和白色膜全覆盖栽培制种生菜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黑色膜全覆盖对制种生菜菌核病的防效高,为76.7%,白色膜全覆盖防效为66.8%,黑膜与白膜全覆盖防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最经济合理的硫酸钾用量为150~225kg/hm2;其中追肥施钾150~225kg/hm2对生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44.6%~47.3%,基肥施钾150~225kg/hm2防治效果为43.2%~45.9%。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证明:合理的栽培密度对制种生菜菌核病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酒泉市针对绿叶半结球型生菜最经济合理的栽培密度为35cm×50cm~40cm×50cm。  相似文献   

11.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相似文献   

12.
4种种衣剂防治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效果及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4种复合型种衣剂对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以‘新陆早41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00 g/L福美双·萎锈灵种子处理悬浮剂(FS)、26%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立枯磷FS、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和30%噻虫嗪·嘧菌酯·咪鲜胺FS对棉花出苗、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地下害虫、苗期蓟马、蚜虫和产量的影响,分析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及经济效益,以期筛选出田间试验效果最佳的种衣剂。结果表明:播种10 d时4种种衣剂处理的出苗率显著优于对照,较对照增加6.64%~19.23%,播种30 d时4种种衣剂对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30.88%~50.74%和31.13%~59.15%,对棉花地下害虫和蓟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9.24%~69.62%和39.12%~63.04%。棉花上蚜虫发生时间推迟1~3 d。400 g/L福美双·萎锈灵FS防病效果最佳,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防虫效果最佳。种衣剂处理收获株数较对照增加0.78%~1.11%,增产量为53.70~184.40 kg/hm 2,经济效益为322.20~1106.40元/hm 2,投入产出比为1∶5.65~1∶12.29。综合分析显示,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防治苗期病虫害和增产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土壤药剂处理结合阳光消毒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技术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实用的化学防治技术,对国内外生产的5种杀线虫剂(棉隆、1,3 二氯丙烯·氯化苦、威百亩、噻唑磷、溴甲烷)土壤处理结合阳光消毒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使用98%棉隆微粒剂450 kg/hm2或10%噻唑磷颗粒剂30 kg/hm2防治番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结合夏季高温进行阳光消毒,能有效地降低番茄根结线虫的数量,减轻根结线虫的危害程度,节省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效益,是夏季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究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片中的累积量与其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防治效果的相关性及残留消解动态,以期为指导其科学用药,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以1%噻虫胺颗粒剂为对照药剂,通过温室黄瓜栽培试验,调查了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通过建立黄瓜叶片和土壤中噻虫胺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方法,测定了不同施药量和黄瓜不同生长时期条件下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叶片中的累积量,并研究了其累积量与防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为49%~95%,是对照药剂1%噻虫胺颗粒剂的1.16~2.32倍,且在推荐施药剂量 (有效成分450 g/hm2)下即能达到理想防效;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3~63 d,而对照药剂为35 d,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缓慢;噻虫胺在黄瓜叶片中的累积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累积量与防效均随施药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施药后56 d达到最高值,当施药剂量有效成分分别为450、600和750 g/hm2时,黄瓜上部叶片中噻虫胺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1.9、2.2和2.8 mg/kg,最高防效均为90%;中部叶片中噻虫胺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2.2、2.5和3.0 mg/kg,最高防效分别94%、93%和95%。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杀虫单在甘蔗上的安全科学使用,本研究分别于2015和2016年度在海南和广西开展了9%杀虫单颗粒剂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残留消解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在甘蔗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7.3~30.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在甘蔗蔗梢、蔗茎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皆低于LOQ(0.02 mg/kg)。综上,在甘蔗苗期按照3 375 g/hm^2沟施9%杀虫单颗粒剂1次,甘蔗蔗梢和蔗茎中杀虫单的最终残留低于我国的限量标准,对人类的暴露风险较低;而且土壤中杀虫单残留对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棉隆熏蒸后添加常用剂量的生物炭和沸石对土壤微生态和土传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与仅棉隆熏蒸相比,熏蒸后添加沸石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6.29%~11.74%。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处理在培养期结束时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电导率显著增加,土壤酸碱度降低,效果优于添加沸石处理。此外,与对照相比,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还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5.68%~14.51%)和蔗糖酶(3.71%~12.08%)的活性。棉隆熏蒸后添加沸石的处理其土壤酶活性在培养期结束时和对照、仅棉隆熏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仅棉隆熏蒸相比,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处理其细菌数量显著增加3.49%~33.95%,真菌数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对病原菌数据分析表明,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均可提高对镰刀菌和疫霉的防治效果,但沸石防治效果更好、更持久,培养期结束时对镰刀菌和疫霉的抑制率高达89.29%和72.58%。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隆熏蒸土壤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可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人参中仲丁灵残留的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在人参中的最终残留量与消解规律。样品经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2~0.5 mg/L内,仲丁灵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鲜人参和干人参在0.01、0.05和0.5 mg/kg,人参植株和人参土壤在0.01、0.05、0.5和10 mg/kg添加水平下,仲丁灵的回收率为93%~1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0%~6.2%。仲丁灵在人参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81~18.91 d,在鲜人参、干人参、人参植株和人参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