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莉  薛娴  王涛  尤全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765-2767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综述了该技术在水果内在成分检测、水果病害及缺陷检测、水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杨磊  陈坤杰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76-78,81
近红外光谱分析以其速度快、不破坏样品、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定量分析技术。综述了NIRS技术在定量分析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水果内部品质检测的最新研究现状,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品质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应用于我国水果品质与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文章在纵向梳理基于光谱分析技术检测水果品质与安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我国水果品质(包括内部糖、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内部霉变、坚实度及外部缺陷、损伤检测)与安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我国,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果各品质指标检测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拉曼光谱技术在我国水果品质分析领域获得成功应用较少,但在水果农药残留量检测方面比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更具优势。【结论】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水果品质与安全检测方面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问题。同时检测指标多、通用性强的便捷式检测系统和痕量检测是未来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质量检测与分级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果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垚  万辉  朱焕庭 《广东农业科学》2009,(3):157-158,16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以其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测量方便、且可同时测定多个不同组分的特点.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热点研究领域.概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优点,分析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果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该技术在研究应用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单.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的理化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成分定量分析,茶叶种类、产地及品种的判别以及茶叶等级判别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无损、快速的检测技术,在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调控方面 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茶树鲜叶分级、茶叶加工过程监控、 茶叶智能化审评、茶叶品质成分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茶叶非法添加物鉴定等茶叶品质调控环节中的研究,并 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该技术更好、更快地应用于茶叶标准化加工、品质智能化识别和产 地溯源。  相似文献   

7.
柿子果实采前和采后电学特性与近红外光谱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果实有损检测手段,果实的电学特性和近红外光谱检测更加方便、快捷、省工和高效,且可实现果实品质的在线检测。文章在分析柿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电学特性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柿子果实品质检测中应用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为日后学者开展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光谱分析的新方法,伴随着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法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极大地提高了各行业信息化水平。基于近红外光谱在家禽养殖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饲料成分检测和禽肉检测中的应用。在饲料检测和家禽肉类检测方面,通过将禽肉样品的光谱信息与质量指标的参考值相关联,建立了预测饲料和待测肉类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数学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信息量大、数据计算速度快等优点。本文还归纳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品质检测和肉类品质检测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近红外光谱在家禽养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推广的可能性。同时指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和畜产品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多品种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法】在获得3个不同品种桃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方法处理原始光谱,以SPXY算法划分样品集,分别建立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极限学习机(ELM)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并比较和评价了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优选有效特征波长对于简化模型运算量、改善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虽然全光谱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别效果,但是模型比较复杂;MWPLS与SPA优选的有效特征波长均能有效地减少建模变量并简化模型,但MWPLS在提高建模效率和改善模型预测精度方面有更明显的优势;PLSR、ELM与LSSVM模型都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结果,其中PLSR方法较适用于全光谱建模分析;MWPLS-ELM模型对样品集中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性能最好,其校正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预测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1,0.397,0.983和0.497。【结论】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可用于多品种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准确、无损检测,也为其他品种果品的内部品质指标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在果蔬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玮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42-9844,9847
对近红外光谱在果蔬成分测定和品质分析中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以及近红外光谱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现代检测技术等,并对其最新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禽蛋蛋壳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蛋蛋壳品质对于新鲜蛋、种蛋及蛋制品均是重要参数,而实现蛋壳品质的智能化检测是禽蛋生产、经营和加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不仅可保证禽蛋的品质、提高禽蛋的利用率,也是实现禽蛋商品初加工处理自动化和规模化的前提条件,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综述了红外光谱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敲击振动分析技术在禽蛋蛋壳品质无损检测的研究进展,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各项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蛋壳品质在线检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由于其在测量方面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在此,首先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分析过程(定标和预测),而后又总结了其在小麦、玉米、稻米及油料作物等农作物品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肉细菌菌落总数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猪肉在室温和冷藏贮藏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实现无损、快速检验猪肉品质以及预测猪肉的贮藏期.使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猪肉样品在贮藏期内的光谱,同时采用常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测定样品的细菌菌落总数,获得了猪肉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的零级和一级模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值预测初值的猪肉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生鲜猪肉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及其安全贮藏时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在粮食作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华  朱大洲  王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75-15478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一些主要粮食作物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成分检测、品种鉴别、病虫害识剐等方面,并对该技术所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影响禽蛋孵化率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种禽、种蛋和孵化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种蛋属于内在影响因素,种禽通过种蛋起间接影响;孵化条件属外在影响因素。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种禽、种蛋和孵化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种蛋属于内在影响因素,种禽通过种蛋对孵化率起间接影响;孵化条件属外在影响因素。要提高种蛋孵化率,必须同时考虑这三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选取湖北地区同一品种不同饲养环境下的鸡蛋,提取鸡蛋的光谱透射率(500~900nm),利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与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二次降维,并将提取的特征信息输入增强回归树算法,建立鸡蛋土洋种类鉴别模型,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8.33%和97.00%。结果表明,应用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及增强回归树方法,针对同一母鸡品种但不同饲料产出的土洋鸡蛋的种类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