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松与欧洲赤松引种到章古台地区造林 4年后 ,其成活率、保存率及树高、地径生长量均小于同龄樟子松。但长白松保存率与樟子松较为接近 ,且相对稳定 ,生长发育良好 ,在章古台地区初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而欧洲赤松虽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保存率较低 ,抗旱适应能力稍差  相似文献   

2.
章古台沙地长白松与欧洲赤权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松与欧洲赤松引种到章古台地区造林4年后,其成活率、保存率及树高、地径生长量均小于同龄樟子松。但长白松保存率与樟子松较为接近,且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章古台地区初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适应性;而欧洲赤松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保存率较低,抗旱适应能力稍差。  相似文献   

3.
在对长白松、赤松和樟子松不同性系或植株的球果形态特征(球果形状、大小、颜色和种鳞鳞盾隆起、鳞盾脊线明显程度),以及其球果的自然开裂时间进行比较后,认为目前分布于白河林业局的长白松天然纯林,起源于赤松×樟子松的天然杂种。它们是在经过了长期自然选择后所保存下来的优良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4.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个长白松无性系主要物候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不同无性系之间各主要物候期的变异幅度是大很大的。同时发现长白松的各主要物候期与黑松相近,但比樟子松晚。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树种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北镇市五峰林场开展了长白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当年有41.2%的比例不能正常封顶,2年生封顶率达98.5%;其生长速度低于樟子松,苗高、地径分别比樟子松低19.75%和6.08%;造林成活和保存率与樟子松相当,分别达到77.0%和65.0%,15年生幼树与樟子松相比,高径生长略高于樟子松;长白松的物候期与樟子松相似,只是高生长停止期较樟子松晚5~8d,初现雄花年限较樟子松晚1年。  相似文献   

7.
长白松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松是长白山特产的珍贵、稀有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树形美观,誉称“美人松”。由于过去对它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我们根据观察和搜集的有关资料,作一综合性介绍,以期引起重视,推动对长白松的研究和发展。一名称沿革及形态特征 (一) 名称沿革: 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sglvestriformis Cheng et. C.D.Chu.),关于它的名称,多年来一直存在分歧。早于1942年日本学者竹内亮曾定名为赤松变型,即长果赤松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辽西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进行了长白松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引种地长白松自14年生时开花结实,与当地栽培的樟子松相比,初期生长速度较慢,10年生以后逐渐超越樟子松,年高生长量可达95 cm,且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长白松林生物量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松属欧洲赤松的一个地理变种,是长白山区的珍稀树种。为测定长白松林的生物量,我们于1987年5~6月,先后在白城、辽源、延边地区等地设置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现仅对白河林业局和东丰县大阳林场的长白松地上部分(除果实以外)生物量的测定进行如下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1992年秋从白城市林科所内长白松无性系搜集圃中采收种子,次春播种育苗的5年生实生苗木里,分别选出了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长白松×樟子松和长白松×黑松优良天然杂种25棵与7棵。  相似文献   

11.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为赤松樟子松彰武松,叶片水势日间平均樟子松最高,赤松清晨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彰武松最高,3树种性状各有高低。(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3树种叶片水势和枝条导水性均呈下降趋势;木材栓塞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3树种的PLC均值在轻度胁迫时达到20%,中度胁迫时达到32%!40%,重度胁迫时达到52%!65%,重度干旱胁迫已经对枝条的脆弱性产生了影响,但仍然较自然干旱下的重度胁迫所造成的导水率损失(80%)要小,PLC增加顺序为樟子松彰武松赤松;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中变化并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时有明显增加,增至20~25 mmol·g-1,增幅顺序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  相似文献   

12.
长白松引种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白松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一种集造林、绿化、观赏于一身的优良针叶树种。把该树种从原产地引入到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进行育苗及造林技术试验,旨在增加该区主要造林树种的品种,同时又可增加园林绿化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育苗技术下,长白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获得成功。采用容器育苗造林,同当地的樟子松相比,4年生幼树略好于樟子松,而且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3.
长白松引种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山地树种单纯 ,作为用材和公益林的针叶树尤显贫乏 ,致使人工林组成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不高 ,社会生态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要扭转这一局面 ,根本办法是进行乔灌木的树种改良 ,引种驯化则是重要途径之一。为此 ,我们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相继引进一批针叶树和治沙灌木 ,其中 ,长白松引种已达 1 7年 ,完成了种子繁殖、扦插育苗、荒山造林及开花结实的生长发育周期。1 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条件长白松 (美人松、长白赤松 )学名 P.sylvestriformis,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北坡海拔80 0~ 1 6 0 0 m山地 ,乔木 ,树高达 30 m,树干通直 ,光滑 ,树…  相似文献   

14.
长白松分布区的土壤特性与林木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表明,长白松是一个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颇强的树种。可以生活在许多土类上,甚至在某些土壤因素的分布超过其它许多树木生活极限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明了影响长白松树高、直径生长土壤因素,证明在栗钙士上,初期长白松长势尚好,但十几年后明显不如樟子松。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在我省发展较快,已成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长白松俗称美人松,仅见于长白山二道白河及和龙境内中部山脊上有零星小片天然林。长白松外形挺拔秀丽、娇娆多姿,是我省很有希望的造林绿化树种,应当有计划的进行扩大引种试验。因此,本文就两个树种的苗期生长特性及有关问题,做一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主要采脂树种——欧洲赤松松脂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W.Lange在研究不同地区来源的欧洲赤松松脂的化学组成时,曾按△~3-蒈烯含量不同,将它们分成中欧和南欧地区二类。本文研究俄罗斯境内的欧洲赤松松脂的组成,发现它与同纬度的中欧地区欧洲赤松松脂一样,含有较高数量的△~3-蒈烯。同时发现,在中国境内的欧洲赤松的2个变种──樟子松和长白松松脂中△~3-蒈烯含量也随纬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防腐木材中戊唑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腐木材中戊唑醇含量,选择樟子松、南方松、赤松、花旗松和杉木作为试材,分别采用阴、阳离子固相萃取柱进行样品前处理。得出:阴离子固相萃取柱适合南方松和杉木的样品前处理,阳离子固相萃取柱适合樟子松、赤松、花旗松的样品前处理。并进行了精密度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在皆伐迹地用常规方法栽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长白松,当年成活率可达97.8%,3年保存率可达95.4%,其高生长和径生长均高于云杉、樟子松,可以作为长白山林区皆伐迹地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丰富辽东山区的造林树种,在辽宁省清原地区进行了欧洲赤松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欧洲赤松的树高、胸径分别为9.9m,6.3cm,均高于樟子松,红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的差异不显,说明欧洲赤松在清原地区已经引种成功,可以扩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