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风沙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牧草和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牧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新疆作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牧草较少,品种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推进,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也成倍增长,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地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宜林荒地造林种草和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草) 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议,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希望所在。如何开展退耕还林(草)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广大农村工作者需要 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最近,笔者到退耕还草试点示范单位,云阳县莲花乡千峰村进 行了专题调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牧草是经济、重要的饲料资源,享有"绿色黄金"美誉。实行牧草产业化,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也是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绿色产业。特别是我国西部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尽快恢复和发展牧草植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草,封山绿化,重点建设大型优质牧草饲料生产基地,将是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三峡库区大力发展草食家畜产业,符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然而,库区内的畜牧业养殖存在着品种、繁殖、营养等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笔者在调查后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天水市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中,结合当地实际,在不同类型区探索出四种发展模式。 今年,甘肃省给天水市安排了10.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和6万亩荒山造林任务。天水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生态类型各不相同。当地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不同类型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示范模式。一是生态防护型。以25度以上的陡坡地和1700米以上的高寒阴湿山区以及绿色通道区为主,栽植刺槐、花椒等,全市建立21处示范点,营造生态防护林5.79万亩。其中退耕  相似文献   

7.
随着呼伦贝尔市岭西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00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对健宝高粱、牧特利、苏波丹等优质人工饲草饲料进行了引种试验.试验的成功为呼伦贝尔市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同时也为呼伦贝尔农业结构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阿勒泰地区位于祖国最西北部,面积11.7km~2,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农业生产必须为牧业、为农区畜牧业服务。本区农业生产的4~9月,≥10℃积温1900℃~3334℃,无霜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发展饲草高粱的可行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提出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饲草高粱品种,并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农牧交错带大力发展饲草高粱,以缓解畜多草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针对吉林省目前可利用草地面积逐年缩小,人工种草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问题,阐述饲草高粱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九师牧区水利规划与牧业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农九师牧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以及各个时期牧区水利建设对畜牧业生产重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农九师应实施退耕还牧,加大牧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把农九师建设成为兵团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刘坚 《种子》2001,(1):3-5
中国种子协会和西部十二个省市区种子协会联合在甘肃召开"西部地区种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振兴我国种业、努力提高我国种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兵团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德利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渤海驴产于河北省沧州专区。该专区黄骅、青县、沧县、盐山、孟村等县有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坡地,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地区。农业区的交河、河间、南皮等县也有豢养大型驴的习惯,畜牧业较为发达。截至1962年底,全专区共有大家畜二十四万余头,其中以牛和驴为最多。渤海驴约有二万多头,是该区农业生产主要动力之一,它是在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粮、经、饲兼用的三元作物,在粮食生产中比重较大,随着贵州畜牧大省的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玉米总产尤为重要.因此,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对提高玉米单产和总产,缓解玉米的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坚 《种子》2001,(1):3-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目前 ,西部大开发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 ,人们将在中国西部再创一个经济奇迹 ,把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东部的经济与技术结合在一起 ,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西部种业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措施之一 ,西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光热充足 ,一些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种子生产基地。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 ,可能成为新型的作物种源。在西部大开发中 ,西部十二省怎样抓住机遇 ,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为中国的种业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同时在大开发中发展壮大自己。在世纪之交 ,中国种子协会组织了十二个西部省区种子协(学 )会在兰州召开了“西部地区种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农业部刘坚副部长出席了大会并作发言。与会代表对发展西部种业充满了信心 ,对发展西部种业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为配合西部种业的发展 ,本刊作为西部唯一一份种子行业的专业性正式刊物 ,愿为西部种业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特开辟“西部种业发展论坛”专栏 ,2 0 0 1年第一期配发了刘坚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欢迎西部各省区的科研、教学、种子行业的同仁们踊跃投稿 ,参与讨论。同时也欢迎东部及经济发达地区关心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种子界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林业部门工作到位,退耕还林工作氛围浓厚,多措并举狠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合理地配置了资源,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扩大了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保护和改善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工程、德政工程。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锦     
随着春季的几场降雨,陕北地区的旱象基本解除。延安、榆林两市抓住这一退耕还林还草的最佳时节,加快种树种草的步伐。 去冬以来,陕北降雨较正常季节多出两成以上,为退耕还林还草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江总书记提出重建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后,延安、榆林两市认真推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地定权,人定心,草扎根”,普遍封山禁牧,给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草牧业政策梳理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牧业是以草为基础的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生态草畜产业。我国草原面积近60亿亩,草地畜牧业发展拥有巨大潜力,如何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挑战。本研究借鉴柳卸林的政策分析框架,梳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草牧业政策,并基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农、牧户调研,辨识草牧业发展的政策缺口,厘清当地生态草牧业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困境,为长期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新疆南疆干旱区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以新疆和田县为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研究。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的43%、38%、17%调整为33%、45%、19%,农业内部形成了以林为主、以农带牧、以牧促林、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粮经草的种植比重由74:21:5调整为60:25:15;特色林果业中核桃、红枣、葡萄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8%,"南核北枣"、"北葡"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南部乡镇核桃种植面积占72%,北部乡镇红枣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89%和82%;畜牧业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7.31×104头(只),保持平稳增长,养禽出栏规模为103.8×104只,呈快速增长态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业净产值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到5200元。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优化方案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1%,在解决粮食生产和土壤轮作倒茬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需要,粮食安全问题更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生态型经济的关键.由于该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与春小麦生长季节错位,特别是春、夏旱严重,降水稀少;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变异区,也是全国条锈病越夏的主要地区,小麦的产量提高受到限制,仍然在100kg/667m2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