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周琦  李军 《古今农业》2014,(1):9-16
论文在总结辽宁省水稻育种、品种更新的几个升级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辽宁省水稻产量与审核品种试验单产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其他影响产量的因素建立辽宁省水稻生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审核品种试验单产对辽宁省水稻产量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同时由于土地、化肥、机械等的投入面临较大困难,因而推动水稻育种的发展更加重要。论文认为,要确保辽宁省水稻增产,需加强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加大育种科技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概况,分析了辽宁省水稻生产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总体趋势是面积显著增加,单产成倍增长,总产量不断提高。同时,从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育种、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水稻育种概况。  相似文献   

3.
水稻良种评价和区域试验专家系统杜艳艳,岳桂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一、引言水稻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区域试验鉴定出一批适合大范围推广种植的水稻良种,对我省水稻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多年来,水稻育种专家在长期育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4.
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所有常规水稻新品种的代名词。对辽宁省稻作研究所1981~2002年间所选育的20个水稻新品种进行总结分析,在充分肯定过去育种所取得业绩的基础上,通过对育种现状的思考,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育种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稻育种专家许雷,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基层单位从事推广、教学和水稻育种研究工作。1985~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1995年至今,在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期间他还兼任辽宁省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6.
<正>马殿荣,男,1974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助理,"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方超级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学术创新团队成员。兼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南部粳稻育种专家岗位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和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任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杂优育种研究二室主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会员、辽宁省农学会会员的张忠旭研究员.1963出生辽宁沈阳,1997年获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水稻育种工作的几点拙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于加强水稻育种工作的几点拙见周毓珩张燕之邹吉承赵海岩王佳多(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东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省水稻育种工作,近20多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辽粳系列、沈农系列、辽盐系列、铁粳系列和丹粳系列等一大批优良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使水稻生...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著名的水稻、旱稻育种专家张艳芝研究员.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之后分配在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自1981年以来.她一直从事水旱稻育种、旱稻栽培、旱稻抗旱性生理特性及遗传规律研究工作。她先后主持和参加辽宁省科技厅、农业部等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  相似文献   

10.
辽粳系列品种选育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是辽宁省从事稻作研究的专业所。多年来他们以水稻优质、高产、多抗育种为核心;以高效节能高产栽培技术为重点,以理想株型-优势利用-优化性状组配为指导,采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多点异地生态选择的技术路线和实用方法,进行北方优质粳稻的重组育种、优势育种,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目前,辽粳系列品种和杂交稻年种植面积达 40多万hm2,占辽宁稻区水稻面积的60%以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辽宁的水稻生产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育种成绩显著,其经验值得总结和借…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邵国军,李玉福,邱福林(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辽宁省种稻历史比较悠久,远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种稻。然而种植水稻仅有百余年的历史。所用品种多为从日本、朝鲜引进。建国后,我省水稻发展较快,1990年水田面积为844.7万亩,平均...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水稻育种、配套技术研究及产业开发的专业所。也是我国北方杂交粳稻的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国家水稻原原种繁殖基地。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八五”期间春小麦育种成就与今后发展对策孙连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小麦在辽宁省是仅次于玉米、水稻、高粱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八五”期间育成和推广了一批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由于具有特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对推动辽宁省小麦...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盘锦农垦局水稻试验站,1959年更名为辽宁省盐碱地稻作研究所,1962年改名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原隶属于辽宁省农垦局,2017年归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主要从事盐碱地水稻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盐生植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林绿化、农田水利和水产畜牧等以盐碱地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作物学会第五届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辽宁分会理事,全国作物高产创建专家指导团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邵国军研究员,1957年4月生于辽宁昌图。  相似文献   

16.
《辽宁农业科学》2012,(1):93-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农作物分子改良研究室,主要从事水稻和高粱等作物分子育种研究,挖掘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和分子标记,研究基因功能,利用生物育种技术改良、创制新材料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本课题组系列研究结果,提出辽宁省水稻生产优质育种的目标及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可能途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辽宁省2012-2013年新育成的中熟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加工品质性状中,整米率变异系数最大;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在蒸煮及食味品质性状中,碱消值变异系数最大。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关系数最大;垩白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与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辽宁省中熟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外观品质,改良外观品质成为辽宁省今后中熟水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相关分析表明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与产量并不矛盾,通过育种家不懈的努力,有望实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本课题组系列研究结果,提出辽宁省水稻生产优质育种的目标及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可能途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以辽宁省2011年~2015年审定的66个水稻品种为分析材料,对辽宁水稻品质性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优质基因源于丰锦和越光,遗传基础相对较窄。因此,在优质米育种中需导入新的优质米基因,扩大品种的品质遗传背景。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辽宁省2011-2015年间审定的水稻品种共66个。2结果与分析2.1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变异从性状变异程度上看,12个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