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文章介绍的是基于Visual Foxpro 6.0为软件平台,利用退耕地还林外业调查数据库、退耕代码表、行政代码表、Excel模板而编制的新一轮退耕地还林第三年省级复查验收逻辑检查、统计汇总和打印调查簿程序,为退耕还林工程复查验收汇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情况和结果,从政策、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退耕地还林成果巩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以来,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八年了。八年来,国家共确认和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3209.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28.8万亩,荒山造林1590.7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退耕还林3208.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28.8万亩,荒山造林1589.7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累计已经向全省10市102个县级单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组织开展全市13个退耕地还林工程县(市)区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调查,总结了各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摸清了困难乡村和困难退耕农户的分布及户数,分析了导致困难退耕农户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困难退耕农户摆脱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试点、2002年全面朋动..裁止201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766.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33.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32万亩,封山育林201.5万亩,完成投资120亿元。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南部地区退耕还林工作2002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截止到2005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985万亩(退耕地还林275万亩,匹配造林710万亩),工程涉及南部地区9个市.131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7.
隆林之行,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绿满隆林"。公路两旁树木苍翠,放眼远眺,延绵不断的群山掀起绿色的林涛。大石山上的酸枣树已经成林,香椿树在朝阳中昂首挺立,而10年前,该县的石山上只有两种颜色:枯黄的玉米杆和黑色石头。隆林县林业局局长黄桂华说:"隆林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4.35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  相似文献   

8.
丰南区退耕还林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截止目前已完成国家下达造林任务6.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5万亩。退耕地造林共涉及12个镇,151个村,2137户,6411口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8—201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的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数据综合统计了主要验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在我省广大地区实施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工程实施四年来全省累计退耕地还林250万亩,周边荒山造林312.03万亩,共兑现国家补助种苗  相似文献   

11.
我省自2000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03年短短4年时间里,国家就下选了遇耕还林计划任务82.07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41万公顷),投资总额高达119亿元。整个工程惠及全省14个市州的99个县市区、168万退耕农户、772万农村人口。此项工程的实施,使我省有林地面积净增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净增加1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快了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极大地提升了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F0002-F0002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2000年及整个"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云南省退耕还林任务1337.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18.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719万亩,封山育林90万亩。通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339.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2%。累计涉及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1428个乡镇,11273个村,139万户退耕农户,579.2万人。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主要布局在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荒山荒地造林主要侧重于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源头及两侧,湖库周围,城镇面山等地,还有重视后续产业培植、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工程买施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非天保工程区,封山育林任务重点布局在封育条件较好,能有效增加林地面积和提高林分质量的地区。工程建设成效明显:(1)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显现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省各地陡坡耕作面积有了明显减少。截止2005年,全省共完成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326.7万亩,占退耕地还林任务的63.1%。同时全省林草覆盖率增加2.3%,局部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工程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站监测结果,25度以上陡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其径流量下降82%,泥沙含量下降98%,土壤有机质增加了0.78个百分点,全氮、全磷有所减少,水解氮增加了1.42个百分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泥沙流量,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壤肥力,改良了土壤,生态效益开始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全国19省区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复耕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地调研得到的1 638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两轮退耕农户复耕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影响两轮退耕农户复耕意愿的因素存在差异,前一轮退耕农户的复耕意愿受退耕地情况的影响较大,如退耕林种、退耕林地保存率和退耕地收益;新一轮退耕农户复耕意愿受退耕补助标准显著影响,同时退耕农户中不同群体的复耕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如少数民族和低保户复耕意愿较强。2)不同地形类型和地区的退耕农户复耕意愿不同,前一轮丘陵和山区的退耕农户复耕意愿较强,新一轮西北地区的退耕农户复耕意愿较强。为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防止复耕现象,应制定更加灵活化的扶持政策,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挖掘退耕林地经济潜力,以及加强宣传,以提高工程的社会评价和农户认可度。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298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11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873万亩。退耕还林共涉及90个旗县、3个国营农牧场.2493个乡镇、17246个行政村.约170万户农牧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半干旱山丘区的自然条件,采取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措施,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模式,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贵州省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相关政策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发改西部[2014]1772号)的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国家暂停安排退耕地还林任务以来,特别是受2009年以来连续多年干旱影响,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户要求继续实施退耕地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的愿望十分迫切和强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多次深入乌蒙山区、藏区、石漠化严重地区等生态脆弱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在总结前期退耕还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的基础上,针对全省陡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办法(试行)》,新疆伊犁州林业局组织力量于今年8月对补助到期的退耕地还林面积保存、建设质量和工程管理等进行了认真的全面检查验收。伊犁州直属管理的原伊犁地区管辖的八县一市和奎屯市2008年度补助到期的退耕地还林面积总计23,623亩,共涉及八县市的49个乡(镇)场、102个林班、631个小班。  相似文献   

19.
结合2019年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国家级检查验收,对湖南省退耕还林保存面积、成林面积和工程管理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分析结果发现存在退耕地类认定部门间沟通不足,退耕还林地保存状况有待改善,“重造轻管”导致退耕地成林率较低,不动产权发证工作滞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认真落实退耕地类认定,及时整改保存状况存在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林率,积极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工作,强化各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讨论了生态退耕的涵义。并以晋城市为例,在分析本市土地利用环境条件基础上,阐述了在该市实行生态退耕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了晋城市生态退耕地的类型:即土地利用条件型退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型退耕地、生态保护型退耕地以及水源保护型退耕地4个类型。最后指出在退耕地类型划分中应进一步研究的分类体系、指标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等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