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共15头,即尼本水牛(尼里水牛×德宏水牛)、摩本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F1代和德宏水牛各5头,进行了肉质化学和物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尼本水牛(57.73%)和摩本水牛(53.63%)的熟肉率有显著差异(P<0.05);尼本水牛(0.93%)比摩本水牛(1.03%)的粗灰分高10.75%(P=0.04);而其它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都没有显著差异。此项试验说明,通过尼里水牛或摩拉水牛与德宏水牛的杂交并没有显著改变德宏水牛肉质的化学和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品种屠宰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两个不同杂交品种水牛和德宏水牛共15头,即尼本水牛(尼里水牛×德宏水牛)、摩本水牛(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F1代和德宏水牛各5头,研究德宏水牛及其不同杂交组合品种的屠宰特性。结果显示,尼本与德宏水牛的宰前活重(433.00 kg,339.09 kg)、胴体重(271.84 kg,197.37 kg)、屠宰率(62.78 %,58.26 %)、净肉重(237.85 kg,165.88 kg)、净肉率(54.93 %,48.96 %)、胴体产肉率(87.48 %,84.04 %)、肉骨比(7.06:1,5.27:1)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试验结果说明,通过尼里、摩拉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后显著提高了德宏水牛的屠宰性能,而且尼里水牛比摩拉水牛的杂交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德宏水牛及其杂交品种体尺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36~39月龄全放牧饲养的15头德宏、摩本、尼本水牛进行了体尺测定研究,此项试验根据水牛品种不同分为三个处理组。结果显示,杂交水牛尼本的鬐甲高、十字部高、坐骨节宽比德宏水牛分别提高5.5%、7.4%、9%,差异显著。杂交水牛摩本的鬐甲高、十字部高、坐骨节宽比德宏水牛提高5.9%、8.0%、11.9%,差异显著。摩本的肢长指数优于尼本,差异显著。此项试验结果表明,用尼里、摩拉与德宏水牛杂交,提高了德宏水牛的体尺与体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滇东南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役用等生产性能作调查,滇东南水牛体型中等偏小,为典型的役用型水牛品种,成年公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分别为476.64±101.18 kg和392.16±64.25 kg、131.00±7.39 cm和123.33±4.50 cm、125.85±6.08 cm和120.22±2.91 cm,较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小;滇东南水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槟榔江水牛较为接近,比德宏水牛低约10个百分点。并就滇东南水牛的发展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IGFBP3基因多态性与鲁西牛和晋南牛部分屠宰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PCR-RFLP技术对24头鲁西牛和19头晋南牛的IGFBP3基因多态性及与屠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鲁西牛和晋南牛IGFBP3基因存在多态性,但只有AA、AB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5/0.125和0.895/0.105,等位基因A/B的频率分别为0.938/ 0.062和0.948/0.052。对IGFBP3基因座基因型与19个屠宰性状进行了分析,在鲁西牛群体中,除胴体深、日增重、净肉率、屠宰率4个指标外,其它指标AB型均好于AA型,但差异不显著;在晋南牛群体中,除屠宰率、骨重、膘度、胴体胸深、后腿围、后腿宽、后腿长、腰部肉厚这8个指标外,其它指标AA型均好于AB型,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寻找与肉牛胴体肉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甘肃地方肉牛新类群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学理论依据。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肃地方肉牛LEP基因第2外显子及第3内含子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EP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17和0.4783;测序结果显示:在该基因1180 bp处存在一个C→T碱基突变,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该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处于0.25~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PIC〉0.25);胴体和肉质性状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该位点AA基因型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相关(P〈0.05),AB基因型与失水率、板油重、大理石花纹等级和肉色等级显著相关(P〈0.05),该位点SNP与胴体背膘厚、眼肌面积、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判断该位点可作为影响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择临泉县、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为采样地点,采集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牛血清,用姜黄素法测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牛血清硼含量。结果显示:临泉县、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血清硼含量依次降低,且临泉县与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平均血清硼含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平均血清硼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牛相比,黄牛、水牛、奶牛的血清硼含量依次降低,且黄牛血清硼含量与奶牛、水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水牛与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雄性水牛血清硼含量比雌性水牛血清硼含量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西门塔尔X鲁西黄牛的杂交群体属于优良的乳肉兼用品种,为探讨其部分经济性状的标记进行早期育种,提高产业利润,此研究以组织蛋白酶B基因(Cathepsin B,CTSB)基因为胴体和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利用PCR-RFLP方法对174头西门塔尔X鲁西黄牛CTSB内含子6的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群体遗传结构,应用SAS9.2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不同基因型与牛4个胴体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TSB基因第6内含子的T5357C突变在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且基因型值与日增重和净肉重两个性状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型的日增重和净肉重显著高于AB,BB型。上述结果为T5357C突变作为潜在的肉牛胴体和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采用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海南省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海南不同地区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与两院斜纹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抗性比值可以看出,2004年崖城、罗带、金江和通什斜纹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分别是两院的8.94、4.60、6.12和2.82倍,2005年分别是两院的24.66、22.59、11.24和4.41倍,抗性发展十分迅速;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18.00、9.00、4.50、3.00、2.25 µg/g处理斜纹夜蛾后,各处理的斜纹夜蛾羧酸酯酶活性均明显增强,且均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说明羧酸酯酶活性显著增强可能是导致斜纹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和净蛋白质体系(CNCPS)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权威的反刍动物营养模型。为了验证CNCPS预测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准确性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可能性,本试验选择产奶量、年龄、胎次和体况均相近地中海奶水牛45头,平均体重为600kg,泌乳期为产犊后60天左右。随机将试验牛分成3组:对照组采用牧场原有的TMR日粮配方,优化组1和2分别是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利用CNCPS生成优化配方1和优化配方2。按照CNCPS6.5分析奶水牛饲料原料营养组分,并研究利用其优化奶水牛泌乳高峰期日粮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CNCPS体系评价饲料营养组分有助于对奶水牛日粮配方的优化,奶水牛实际产奶量和代谢蛋白或代谢能允许产奶量无显著差异,优化组产奶量高于对照组。CNCPS体系可以用来预测奶水牛产奶量,并能够优化日粮,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11.
ctsd、ctsl基因的多态性与雪龙黑牛胴体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雪龙黑牛的胴体性状,进行新品种选育,本研究以组织蛋白酶D、L(Cathepsin D, Cathepsin L)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PCR-RFLP方法对114头雪龙黑牛F1代商品牛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SAS 9.2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tsd,c581t位点与雪龙黑牛的经济性状无明显的相关性,ctsl基因xma I位点与雪龙黑牛的三角牛腩厚显著相关,且AB型个体三角牛腩厚与AA和BB型个体三角牛腩厚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CACNA2D1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屠宰性状的关系。本试验与所采用的传统的PCR-SSCP或者PCR-RFLP技术不同,首次借助高通量SNP芯片技术在1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中对CACNA2D1基因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西门塔尔牛CACNA2D1基因上总计发现12个有效SNP位点,其中4个位点Ho、He和PIC值较低属于中低度多态,8个位点属于高度多态。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10个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各位点遗传变异与屠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显示,位点1不同基因型个体在肉色性状方面差异显著(P<0.05),位点2不同基因型个体在大腿肉厚方面差异显著(P<0.05),位点3不同基因型个体在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大腿肉厚几个重要屠宰性状差异显著(P<0.05),在肉色性状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位点3杂合子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其他位点AA为优势基因型。本研究表明,CACNA2D1基因可以作为中国西门塔尔牛部分屠宰性状候选基因,尤其是位点3可以作为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性状的重要潜在分子标记,从而为中国西门塔尔牛现代育种提供一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不同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各项指标,为评价陕北白绒山羊产肉性能及明确其适宜屠宰月龄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农户饲养条件下不同月龄(分别为6、8、10和12月龄)陕北白绒山羊羯羊进行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羊10 月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最高。除屠宰率、净肉率和内脂率外,其他指标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2)试验羊10 和12 月龄瘤胃重显著大于6 和8 月龄(P<0.05),其他胃室重和肠重在各个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胃室及大小肠占宰前活重的比例均在6 月龄最高。从各胃室占复胃重的比例看,瘤胃比例最大,其次是皱胃,瓣胃比例最小,但在各月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试验羊内脏器官重量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或显著。10 和12 月龄肾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小于6 月龄(P<0.05),其他指标在各个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陕北白绒山羊羯羊在10~12 月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且产肉性能较好,因此得出在农户饲养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羯羊在10月龄即可出栏屠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庄河大骨鸡IGF-Ⅰ基因的多样性与产肉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以庄河大骨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域的多样性与产肉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基因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445、0.300、0.255,A基因和B基因频率分为0.595和0.405;BB型个体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分别显著的高于AA型和AB型(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AB型和AA型各性状间不差异(P>0.05)。IGF-Ⅰ基因的BB型对鸡的产肉性能有显著影响,但是,其是否可以作为庄河大骨鸡产肉性能的重要遗传标记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UCP3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及育肥性状的相关性。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育肥牛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检测UCP3基因BglI酶切位点SNPs,并进行相关分析。UCP3-BglI酶切位点表现多态,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与部分育肥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该位点与饲料转化率性状和平均日增重性状表现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基因型个体均值显著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料肉比较低,日增重较高;与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发现在15月龄体高、体长和胸围性状,12月龄体高性状,8月龄体长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差异显著,AA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其他或其中一个基因型值(P<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后腿宽和背膘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AA和AB基因型个体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性状的表型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在后腿宽性状中,AB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和BB个体(P<0.05)。初步认为,AA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状显著相关,对A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由793只安卡×固始鸡F2资源群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的方法对PPARα基因的编码区进行SNP检测。结果发现,外显子4存在1个多态性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BspHⅠ酶切后显示出EE、EF、FF 3种基因型。利用SAS8.0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PARα基因NC_006088:T32311C的多态性显著影响鸡的腹脂重和腹脂率(P0.05),而对屠体重、皮下脂肪厚、肌间脂肪带宽、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等无显著影响(P0.05)。EE型和EF型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显著高于FF型(P0.05),而EE型和EF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PARα基因影响脂肪代谢,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脂肪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五龙鹅进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五龙鹅的产蛋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FSHβ外显子3存在1个SNP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AA,AB,BB;AB型,BB型平均开产蛋重,平均蛋重都要高于AA型,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A型的开产日龄要早于AB型,BB型,产蛋量呈现AA型>AB型>BB型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秦川牛CS-1基因的SNPs多态性,并将其与秦川牛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485头秦川牛CS-1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与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关系; 【结果】在CS-1基因第3外显子191碱基处发现C→A突变,201碱基处发现C→T突变。检测到A和C两个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位0.1381和0.861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 AC 型个体背部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AC 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AA 型和AC 型个体的嫩度要显著优于CC 型个体(P<0.05);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 【结论】揭示可以用该多态性位点(CS-1 Exon3) 对秦川牛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9.
旨在比较新疆褐牛和土黄牛不同部位肌纤维面积的差异,为研究新疆褐牛肉质品质的形成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选择同一饲养条件下2.5~3岁的健康新疆褐牛和土黄牛各3头进行屠宰,采集里脊、大黄瓜条、腱子肉、辣椒条、米龙、牛霖、上脑、臀肉、小黄瓜条、胸肉、眼肉等部位肌肉组织样品,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HE染色技术及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测量软件对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疆褐牛的牛霖、小黄瓜条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土黄牛(P0.05);腱子肉、里脊、上脑、臀肉、胸肉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土黄牛(P0.05);其他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品种间无差异。新疆褐牛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土黄牛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在不同部位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使用刺五加、麦芽、炒山楂、贯众、苍术、五味子按一定比例制成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脂肪沉积的影响。选用1 日龄AA肉仔鸡96 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分2 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以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复方中草药制剂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1)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使肉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了2.15%、21.05% (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了4.71% (P>0.05),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了37.63% (P<0.05);(2)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使肉鸡胸肌脂肪含量提高了8.22%,腿肌脂肪含量降低了6.60%,腹脂率降低了10.32%,差异均不显著(P>0.05);(3)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使鸡肉pH提高了12.29% (P<0.05),滴水损失降低了15.72% (P<0.05)。综合分析,饲粮中添加本复方中草药制剂可改善肉仔鸡肉品质,调节脂代谢,改善肉鸡胴体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