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广东农垦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通过直接涂片法对垦区21个规模化猪场2 437份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垦区猪群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38.37%)、猪球虫(感染率4.68%)和类圆线虫(感染率1.07%),未检测到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等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垦区规模化猪场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小袋纤毛虫感染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哺乳仔猪球虫感染率不高但哺乳母猪球虫感染率偏高(10.22%),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类圆线虫感染率不高且未检测到其他线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法对肠道内线虫类寄生虫防控效果良好。应加强对小袋纤毛虫及猪球虫等原虫的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广西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预防及控制猪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卢氏碘液染色法、蔗糖溶液漂浮法等对广西12个市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共3021份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西猪群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小袋纤毛虫、线虫和隐孢子虫,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虽然比较普遍,但感染强度均较低,属于正常带虫现象。广西规模化猪场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类圆线虫(2.26%),其次是鞭虫(0.98%)和蛔虫(0.81%),食道口线虫最低(0.58%);在广西散养户猪群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蛔虫和鞭虫,均为8.19%,最低是食道口线虫(4.56%)。0~6月龄猪群中各种线虫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6月龄以后,线虫感染率在规模化场猪趋于平缓,散养户猪群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猪群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线虫的优势虫种是猪蛔虫和鞭虫,即广西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内,猪群需要重点防范的体内寄生线虫仍是蛔虫和鞭虫。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安宁地区猪流感(SI)感染情况,采用PCR检测方法对安宁地区2013年3月至5月107头猪的肺脏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IV抗原阳性有25份,平均阳性率为23.36%;其中安宁地区家庭散养户猪SIV感染率为14.58%,规模化养殖场猪SIV感染率为30.51%。说明安宁地区SIV的感染较为普遍,尤其规模化猪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发热、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有研究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阳性感染率为80%左右,小中规模猪场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见猪伪狂犬病野毒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危害着我国养猪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阿克苏地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感染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情况,在2020—2021年间,根据生产阶段采集了该猪场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共584份全血样本,利用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结果表明:PCV3平均阳性率为7.53%(44/584),其中繁育猪场平均阳性率14.07%(19/135),育肥猪场平均阳性率5.57%(25/449);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阳性率分别为9.09%(5/55)、17.50%(14/80)和5.57%(25/449)。说明阿克苏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存在PCV3感染,且繁育场猪比育肥场猪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AG-ELISA方法对湖北某规模化猪场进行弓形虫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群弓形虫的总体抗体水平为19.2%,种猪群的感染率高于子代猪群,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9%和10.1%。使用过磺胺类药物的子代猪阳性率明显降低,种猪群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广西猪群寄生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广西区内6个规模化养猪场及部分农户的生猪共315头,发现各生长阶段的猪均存在不同程度感染寄生虫(病)的现象。经实验室粪检虫卵(卵囊),发现的寄生虫有猪蛔虫、猪鞭虫、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结肠小袋虫、猪球虫、猪疥螨等7种,其中以猪球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最普遍。结肠小袋虫、类圆线虫和鞭虫在个别猪场中对小猪的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平市奶牛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情况,掌握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在四平市周边5个规模化奶牛场随机抽取150头奶牛粪便,分别用直接涂片法、离心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做了虫卵检查,结果表明5个奶牛场中有38头奶牛检查到虫卵,感染率25.33%。5个奶牛场的感染率分别为40.00%、26.67%、26.67%、20.00%和13.33%。查出体内有肝片吸虫、蛔虫、捻转血矛线虫、莫尼茨绦虫4种寄生虫虫卵,其中肝片吸虫卵总感染率6.00%、蛔虫卵总感染率8.67%、捻转血矛线虫卵总感率6.00%、莫尼茨绦虫卵总感率4.67%。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从泗县3个乡镇收集300份疑似病例血样,对其进行血液涂片检查、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不同规模或饲养方式的猪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不同。从调查地点来看,墩集镇猪场感染率最高,达65%;其次是黄圩镇,感染率为44%;大庄镇猪场猪附细细胞体感染率最低,为39%。仔猪感染率低于育肥猪,育肥猪感染率为54.67%,仔猪感染率仅44.00%。[结论]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猪场的集约化饲养标志着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环境卫生的改善,但猪群数量上升,密度变大,使猪群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增大,其中寄生虫病感染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寄生虫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低,多呈亚临床症状,造成的损失是隐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几年来,国内猪流行性腹泻呈高发态势,山西省多个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哺乳仔猪腹泻,死亡率高达80%~100%。猪圆环病毒2型是我国目前感染率最高的疫病,可引发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损害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从各地规模化猪场采集因腹泻病死哺乳仔猪肠道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各53份进行分子学检测诊断。结果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90.6%;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69.8%。认为当前猪流行性腹泻严重发生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同时,要重视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工作,并采取相关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猪伪狂犬病是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了解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本研究采用IDEXX公司的阻断ELISA试剂盒对2015年7~11月采自辽宁省3个规模化猪场的103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野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猪场1没有感染猪伪狂犬病,猪场2和猪场3猪伪狂犬病的感染较严重,阳性率分别达56%和78%,而且猪场2和猪场3不同猪群的感染情况也有所不同。结果说明,规模化猪场间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对于了解辽宁省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进而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广西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预防及控制猪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卢氏碘液染色法、蔗糖溶液漂浮法等对广西12个市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共3021份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西猪群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小袋纤毛虫、线虫和隐孢子虫,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虽然比较普遍,但感染强度均较低,属于正常带虫现象。广西规模化猪场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类圆线虫(2.26%),其次是鞭虫(0.98%)和蛔虫(0.81%),食道口线虫最低(0.58%);在广西散养户猪群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蛔虫和鞭虫,均为8.19%,最低是食道口线虫(4.56%)。0-6月龄猪群中各种线虫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6月龄以后,线虫感染率在规模化场猪趋于平缓,散养户猪群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猪群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线虫的优势虫种是猪蛔虫和鞭虫,即广西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内,猪群需要重点防范的体内寄生线虫仍是蛔虫和鞭虫。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对新疆石河子A、B、C、D、E共5个团场的12个规模化猪场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学监测。研究显示,A团5个规模化猪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0.70%,B团3个规模化猪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1.64%,C团2个规模化猪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3.55%,D团1个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为10.75%,E团1个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为10.11%;5个团场的平均阳性率为11.42%。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猪场均有阳性检出,但阳性检出率不高,未出现大规模集中性的暴发,各团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石河子地区仍有威胁,需做到“一场一策”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阳性检出率,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石河子地区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对省内不同地区8个规模化猪场的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猪疥螨、弓形虫、球虫和结节虫等为主要寄生虫。其中,猪疥螨病普遍存在,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为22.2%~60.9%,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60.0%~93.3%。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蜀山地区山羊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蜀山地区24只山羊进行体表寄生虫检查和粪便检查,并对其中4只山羊进行蠕虫学完全剖检。结果发现,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50%(15/24);粪检线虫卵感染率95.83%(23/24),吸虫卵感染染率45.83%(11/24),球虫卵囊感染率91.67%(22/24);剖检线虫感染率100%(4/4),吸虫感染率25.00%(1/4),细颈囊尾蚴感染率50.00%(2/4)。  相似文献   

17.
管亮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2):104-105,13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安徽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的96份血清进行了检测。以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抗体,结果显示,3个规模化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100%、100%,表明3个规模化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较高,有2个场免疫合格率达100%,免疫效果理想,应继续坚持长期有效地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8.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主要危害3—6月龄幼猪,使幼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常形成僵猪,甚至引起死亡。成年猪多半为带虫者。在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营养不良的猪群中,感染率可达50%以上。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为黄色或粉红色大型线虫,体表光滑。雄虫长140—280毫米,尾端向腹部弯曲,雌虫长200—400毫米,尾端尖直。雌虫产出大量的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温度(28—30℃)、湿度和充足的氧气的环境中,经10天左右发育为含有幼虫的感染性虫卵。猪吞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闽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应用ELISA方法对2012-2014年闽西南地区的859个规模化猪场22324份血清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猪场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21.8%,场阳性率为57.0%;母猪、公猪、哺乳小猪、保育猪、育肥猪及后备猪的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2.0%、23.7%、16.7%、15.6%、19.2%和27.2%,不同阶段的猪群PRVgE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2012年-2014年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6.7%、45.4%和57.0%,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20.5%、18.4%和25.4%;血清样品阳性率在30%以上的猪场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14.8%、19.9%和32.2%;不同地区猪场PR野毒感染情况不同。结果表明近年闽西南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依然很大,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20.
规模化猪场具有饲养密集、猪舍温暖、封闭管理等特点 ,这些特点有利于猪群的生长发育和养猪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为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尤其是猪疥螨病 ,在冬季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暖技术的猪场 ,疥螨的感染更为严重 ,给养猪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 规模化猪场猪疥螨病流行病学特点规模化猪场实行集约化饲养 ,饲料工业化生产 ,猪只自繁自养 ,全进全出的流水线封闭管理 ,猪舍温度、湿度等相对稳定。规模化猪场的这些管理特点决定了猪疥螨病与散养、个体养猪户有着显著的差别。1 .1 猪疥螨病是规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