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尹政 《甘肃农业》2008,(6):60-61
本文利用实际调查资料对小柳沟盆地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计算与开采潜力评价,计算结果为小柳沟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733.65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储存资源为1.03亿立方米,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513.56万立方米/年。利用开采潜力指数评价,小柳沟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为1.37,为开采潜力较小区,可增加开采量139.80万立方米/年(3830.14立方米/天)。  相似文献   

2.
根据宁乡市地势地貌的特点结合地下水类型的组合展布特征,以及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富水级别的相似性及计算参数的一致性,将全市分为若干个计算单元。分别计算求得地下水总补给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根据境内地下水补给量与可开采量之比(补采比),可知目前宁乡市境内地下水资源开采保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指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超过了允许开采量,易引发了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对石家庄市供水现状和需水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过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危害,并从分区控制开采、加强信息监控管理等方面对地下水过量开采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并且随着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可能会出现局部采补失衡的情况,研究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十分有必要。基于姜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抽水试验所得参数,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姜堰区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并通过不断调试参数使模拟水位和实测水位拟合情况较好,证明建立模型合理有效,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可用于姜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预测。以水位为控制目标,预测未来2030年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结果表明,现状开采条件不变情况下,2030年姜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67.04万m~3/年;并与现状实际开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为76.41,远远大于1.2。表明现状开采条件情况下,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仍具有一定的开采空间。因此,应严格按照浅层地下水剩余资源量分区图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指导,针对有开采潜力区进行科学合理布井。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分析、计算与评价,研究提出了兵团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和开发利用的潜力,为兵团地下水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的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地下水资源的调节计算,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并得到了不同年份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用此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地下水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到2010年地下水水位理深将达54.2m;节水灌溉可明显减缓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地下水研究成果较少及以往地下水资源研究中仅追求最大开采量单一因素的现状,加之洛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尽相同等客观因素,综合考虑洛阳市现状开采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互馈效应,对洛阳市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区划分,结果表明洛阳市地下水资源可划分为:可增强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调减开采区。据此提出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为洛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以及饮水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由水利系张席儒付教授、郭西万讲师主持研究的“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科研成果于10月中旬通过省(区)级鉴定。此科研课题系根据1979年6月地下水资源科研协作会议精神,由新疆水利厅主持,八一农学院等单位参加,共同组成课题组于同年开始工作,经过五年野外观测,试验研究而完成的。该科研成果是在考虑了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前提下,在收集、整理了大量丰富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开采资料和其它长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资料占有的程度,建立和选用了适宜的数学模型;提出流域山前平原的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可开采量和实际开采量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9.
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按开采量)、储存量计算及平衡分析,进而对水源地安全性行进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通过野外调查、模型计算、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阜阳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中深层地下水资源量,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理、保护等科学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安徽省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1 999个计算单元,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评价对象,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水采用补给量法,基岩裂隙水采用径流模数法,计算了全省多年平均天然补给资源量,采用生态环境约束法计算了全省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全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this research calculates the planting structures of rice, maize and soybean considering the optimal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 aspects. Then, based on the uncertainty and randomnes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system, the interval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method, which introduc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nterval number,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the use efficiency of surface water. The method considers the minimum cost of water as the objective of the uncertainty model for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joint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for different planting structures. Finally, by calculating harmonious entropy, the optimal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interval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s determined for optimal cultivation in the Sanjiang Plain. The optimal matching of the planting structure under the economic system is suitable when the mining ratio of the surface is in 44.13%–45.45% and the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is in 54.82%–66.86%, the optimal planting structure under the social system is suitable when surface water mining ratio is in 47.84%–48.04% and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threshold is in 67.07%–72.00%. This article optimizes the economic-social-ecological-water system,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water- and food-conserving society and providing a more accurat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口市中低温地下热矿水储存量、天然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得知海口中心区和老城——秀英区中低温地下热矿水资源都具有一定开发潜力,但潜力均较小,其中秀英区目前已开采的量相对于其允许开采量较小,可适当增加开采。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本文对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开发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地貌部位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差异,提出不同生态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注意事项。考虑到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今后应严格管理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保持合理的生态水位和合理比例的生态用水量,注意防止地下水过度开发引发新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人工回灌具有悠久的历史,人工回灌地下水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补给法,即把补给水源直接输送到地下水含水层中;二是诱导补给法,即除了达到自身的主要目的以外,还能对地下水起到诱发补给效果的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各有其特点和适应条件,要选择合适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方法,就必须对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经济效益进行科学评价,这是保证回灌方案科学合理、回灌工程经济可行的必要前提。但目前地下水人工回灌效益研究往往是单方面的分析与评价,缺乏综合、系统的分析,提出的人工回灌经济效益包括7个方面:增加供水效益、扬程效益、减少新建水源工程效益、水质效益、增产效益、洪水控制效益和防治咸水入侵效益,并针对各种效益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完善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经济效益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对于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勤盆地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斌  李智杰  蔡明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01-14302
从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统一的角度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地下水潜力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及评价步骤,并对民勤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民勤盆地地下水已无开发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农村缺水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不足问题,根据当地地下水开采区地质环境的模糊性,运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提出了一种确定地下水最佳勘探点(井位)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环境下,该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稳定性强、分辨率高等优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对完善地下水资源勘探方法与提高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决策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安全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结合黑河干流高崖水文站至平川大桥水文站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资料建立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黑河分水对中游典型灌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水利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现状年地下水开潜力很小,甚至有些灌区开采潜力严重不足,超采严重。现状年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已经接近安全警戒线,平川灌区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若今后在水资源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农业节水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水土资源的开发始终是绿洲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冲积洪积扇绿洲、冲积平原绿洲、干三角洲绿洲等绿洲不同生态区水土资源空间组合差异及水土资源的开发特点分析,提出了不同生态区水土开发利用要点,认为在冲积扇及冲积平原区域,通过合理井灌井排、人工种植草场及机械化除盐等技术进行恢复盐渍化弃耕地为主来扩大耕地,避免重新开荒后又弃耕的发生;在流域下游干三角洲及沙漠边缘区域,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防止地下水位抬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