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世代均值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地上节数及穗柄长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这3个性状上位性效应亦重要。穗粒数、穗粒重及茎粗的显性效应占优势。它们的上位性效应似乎比加性效应更加重要。500粒重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并重,但其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仍起一定作用。株高的加性效应值为负值,说明中国高粱株高隐性基因较多,有利于中矮秆杂交种的培育。单株产量的显性效应值为正值,便于提高杂交种单产。  相似文献   

2.
以5个不同类型不育系为母本,6个中国高粱恢复系为父本作5×6格子方杂交,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高粱产量因素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进行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高粱的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等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存在着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增效、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雌、雄亲间的分配,穗粒重和千粒重有明显差异,但穗粒数不明显。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均为超显性遗传,该3个性状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均可能为显性或隐性,随基因位点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高粱枝梗是籽粒的载体,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性状。文中对高粱枝梗级别、数量进行了叙述。一般来说高粱品种或品系仅有一-三级枝梗,而杂交种尚有四、五级枝梗;在同一枝梗上着生的籽粒,下部小,上部次之,中部大;枝梗数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抽穗期对枝梗的直接效应大。一级枝梗的加性效应是遗传控制的主要因素;二、三级枝梗的遗传控制中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四、五级枝梗基本是显性效应,无加性效应。杂交种的培育应注重超亲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高粱枝梗是籽粒的载体,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性状.文中对高粱枝梗级别、数量进行了叙述.一般来说高粱品种或品系仅有一~三级枝梗,而杂交种尚有四、五级枝梗;在同一枝梗上着生的籽粒,下部小,上部次之,中部大;枝梗数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抽穗期对枝梗的直接效应大.一级枝梗的加性效应是遗传控制的主要因素;二、三级枝梗的遗传控制中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四、五级枝梗基本是显性效应,无加性效应.杂交种的培育应注重超亲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黄瓜自交系EP326(P1)、KP2(P2)及其配制的F1、BC1、BC2、F2共6个世代为材料,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露地和大棚栽培环境下黄瓜果实果糖含量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黄瓜果实果糖含量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而多基因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在2种栽培环境下,BC1、BC2、F2的主基因和多基因的遗传率均存在差异;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较高,表明环境变异对黄瓜果实果糖含量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生产上可通过改善栽培环境提高黄瓜果糖含量、改良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利用Sollux/ Gaoyou DH群体株系间随机交配构建了包括134个组合的永久F2群体(immortalized F2 population)。采用QTL Network 20软件对含油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进行了4个环境下的联合QTL定位,分析QTL的加性、显性以及相关的上位性效应。结果在7条连锁群上检测到控制上述3个性状相关QTL共 8个。除qSWC6和qSPA2,1个含油量,4个千粒重和1个角果粒数QTL与多环境下SG\|DH群体定位结果区间重叠,加性效应方向一致,效应值相仿;主效含油量QTL qOILA7和3个千粒重QTL qSWA7,qSWC2, qSWC4无显性效应;qSWC6兼具加性和显性效应,qSWC8加性为主,微效显性,显性效应均呈负向;但两个角果粒数QTL qSPA2 和qSPA6除加性主效外,还存在正向显性效应;4对上位互作QTL中,除qOILA7,其余7个位点均只有微弱互作效应。并对qOILA7和qSWA7/qSWC8连锁标记辅助选育提高油菜含油量和千粒重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含油量和千粒重性状的遗传控制体系以加性效应为主,F1代无杂种优势,因而欲提高杂交油菜种子含油量和增加千粒重,需要培育高含油量和大粒亲本材料;而控制角果粒数基因同时具有较强的加性和正向显性效应,利用F1杂交种可望获得超双亲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高产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 1 9个高产小麦品种 ,形成 1 0 9 1 9增广 NCII设计 ,对 1 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一节高比、二节高比符合加性效应模型 ,三节高比和退化小穗数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 ,株粒重、株穗数、单穗重、单株生物产量、千粒重、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穗长、株高、穗颈长、穗下一节长、穗下二节长、穗下三节长、颈高比等 1 4个性状不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 ,还存在其它效应。对三节高比和退化小穗数二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二性状雌、雄亲的遗传变异主要是加性效应 ,平均显性度为程度不同的部分显性 ;二性状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雌亲组中和雄亲组中 ,平均来说都不相等 ;二性状在雄亲组中显性等位基因占优势 ,在雌亲组中显、隐性等位基因频率大致相等 ,穗下三节高比的提高和退化小穗数的减少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且均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8.
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7份对西瓜枯萎病抗性不同的材料作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Ⅱ对西瓜枯萎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话瓜对枯萎病抗性由隐性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更为重要,且感病对抗病表现为部分显性,显性方向指向增效,隐性基因为减效,在所有亲本中所携带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多。且不同西瓜抗性材料的杂交组合所表现的遗传规律不一致:Calhoun Gray、Sugerlee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是呈基因互作的单基因显性性状遗传;Charleston Gray和欣抗♀、红5-2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则很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显隐关系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7个弱筋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良弱筋小麦粒重提供依据,利用7个弱筋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研究了弱筋小麦千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扬辐麦2号、扬麦15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粒重。小麦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粒重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0.
小麦有效穗数的遗传分析及其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有效穗数有显著差异的3个小麦品种(品系)西农9814(P1)和西农953、西农9718(P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西农9814×西农953、西农9814×西农9718),采用P1、P2、F1、F四家系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小麦有效穗数的遗传效应及对其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2个组合有效穗数性状的遗传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西农9814×西农953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近似相等,分别为-1.850、-1.831,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931;在西农9814×西农9718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984和-1.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2.393;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8.26%和54.2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和9.90%,环境方差分别占表现方差的41.74%和35.87%,说明小麦有效穗数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也易受环境的影响;用400对SSR引物对亲本和有效穗数性状极端池进行筛选,性状标记Xgwm113、Xgwm368、Xgwm495在亲本和极端池之间表现多态性,用这3个标记检测F2群体的392个单株,通过线性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番茄材料860、HYT及其F1、F2共4个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番茄果实重量进行遗传分析,按一步法计算求出最大似然函数值和AIC值.结果表明,在所有模型中,E_5模型的AIC值最低,为最优模型,即番茄果实重量由两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2.
1993~1995年用5个K型小麦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整双列杂交,分析杂种粒重杂种优势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K型杂交小麦的粒重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更为重要,高粒重属增效基因,对低粒重为部分显性。根据F2方差、遗传力、亲本增效基因携带、相关回归及杂种优势分析,母本对杂种的粒重起主导作用,存在明显的母本效应,随母本粒重的增加,出现正平均优势和正超亲优势组合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以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甜高粱品系Rio(P2)为亲本杂交构建的一组包含4个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3),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茎秆含糖量(混合锤度)、出汁率和茎秆鲜重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符合E-1模型,性状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控制的,主基因作用方式包括加性、显性和上位性3种效应。其中多基因效应高于主基因效应,遗传率分别为48.89%和39.52%。环境效应较小,占总表型方差的11.59%;出汁率性状符合B-5模型,即性状表现受2对主基因遗传控制,基因作用方式为完全显性作用。遗传力决定了出汁率表型变异的75.3%,环境因素影响24.7%,该性状的表现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茎秆鲜重符合E-2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无上位性效应,性状的主基因效应大于多基因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58.85%,多基因遗传率为17.63%,环境因素影响占23.5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2季资料,估算水稻谷粒重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早季谷粒发育动态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在谷粒充实的第9~12天显性效应基因急剧增加,加性效应在谷粒充实的前期几乎不表达,后期虽有表达,但作用微小;晚季谷粒充实过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交替影响,谷粒充实早期(第3~6天)以加性效应为主,中期(第9~15天)以显性效应为主,后期(第18~30天)以加性效应为主。早季谷粒充实的全过程,显性效应基因强烈表达,且发育全过程变化幅度较大;晚季加性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各粒充实,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遗传效应变化幅度较早季小。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的交替作用有利于谷粒的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Hayman双列分析法分析了一套糯高粱不完全双列杂交资料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除单穗粒重以显性效应重要外,其余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控制这些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泸72A含有较多的控制单穗粒数和单穗粒重的显性基因,R_(29)则含有较多的控制除千粒重外的其它4个性状的显性基因,它们是值得育种者重点利用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小麦主要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8个小麦品种采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了28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和穗数符合加快模型;千粒重,穗粒数,结实小穗数,穗长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高,颈长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相似文献   

17.
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生理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选用8个光合速率差异较大的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法配制36个组合,采用GriffingⅡ和Hayman法对玉米4个光合生理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所用材料中自交系鲁原92和A150是较好的高光效亲本,平均值较高的杂交组合的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高光效的。光合速率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气孔宽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5.73%、81.47%,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8.33%、32.39%。光合速率和气孔宽这2个光合性状的遗传均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方向均指向增效,适合中高代选择和优势育种。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比非加性效应更重要,显性方向指向增效,广义遗传力为78.78%,狭义遗传力为57.03%,适合早代选择。【结论】不同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不同,高光效育种工作中,应筛选一般配合力较大的自交系作亲本,同时进行广泛测交。  相似文献   

18.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海岛棉铃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ayman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对7个海岛棉品种(系)的铃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铃长、铃壳重、中部铃柄长、单铃籽棉重等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铃柄粗、籽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不同亲本携带基因的差异较大,其中P4显性基因较多,1号亲本隐性基因较多。中部铃长、铃壳重、单粒籽棉重表现为高值隐性低值显性。中部铃柄长表现为高值显性低值隐性;遗传参数表明铃部性状大多表现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20.
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干物重、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显著的萝卜品种Nau17-XWH和Nau20-LHZ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萝卜干物重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干物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干物重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5.00%,多基因遗传率为55.00%,因此,应在控制环境因素条件下进行轮回选择以使萝卜干物重性状的基因累积;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8.33%,因此,萝卜可溶性总糖含量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