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添喂增母灵,每天1次,每次3~5克,从配种前10天添喂到配种后10天,拌料饲喂或水化饮服,可使奶牛产母犊率达84.4%。2.以光照刺激产母犊。母奶牛配种或输精时,让它于上午10时30分至12时30分面向太阳站立20~30分钟,可使产母犊率达83.7%。3.配种或输精前20~30分钟,将30%白砂糖水2小汤匙输入母牛子宫内,或输入5%精氨酸5毫升,可使产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让母牛一胎产多个犊,多产母犊,一直是人们追求的致富目标。特别是奶牛母犊每头4000-5000元,是公犊的8—10倍,效益极高。采用牛多产疫苗,结合性别控制新技术,可使母牛一胎产2—4头牛犊,且性别是统一的,有效避免了“母牛异性双胎,母犊95%左右无生育能力”的弊端。应用该技术母牛一胎产2—4头牛犊的成功率高达90%,母犊率达80-90%,实现了生公生母完全由人工控制,繁殖速度是自然状态下的4—8倍。这一多胎繁育技术与性别控制技术的结合,在养牛致富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银川地区17个奶牛养殖场(户)9204头荷斯坦奶牛的饲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成年母牛5100头,占牛群总数的55.41%;育成母牛2956头,占牛群总数的32.12%;母犊牛1148头,占牛群总数的12.47%.对5100头成年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首次产犊平均月龄为24.20~25.70月,第1次情期受胎率为50.00%~52.67%,产犊间隔为13.61~13.85月,怀孕所需配种次数为2.43~2.60次,流产率为7.60%~12.00%,繁殖率为80.00%~86.55%,犊牛成活率为83.33%~94.10%,母犊牛比例为45.00%~51.23%,胎衣不下率为18.25%~35.00%.  相似文献   

4.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但是在农村散养的奶牛,由于散养管理差,往往造成产间距过长,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缩短农村奶牛产间距。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母牛多在3~10月发情.怀孕期一般在280天左右。如果在秋季9~10月配种.母牛就在次年7~8月产犊,这样就达到了“配在闲时、产在闲时、不误农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酒泉雄鹏乳业奶牛养殖小区开展了性别控制冻精配种试验,使用冷冻性别控制冻精30枚,授配26头母牛,其中初产牛10头,经产牛16头,全部采取自然发情正常人工授精冻配,受胎率73.08%,产母犊13头,性别控制准确率68.4%,结果表明,性别控制冻精是加快良种引进速度,提高繁殖效率和牛群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选择体况良好、无生殖系统疾病的成年且体重相近的经产空怀母牛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对照组不添加菜粕,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10%菜粕。整个试验分3个阶段饲养,第一阶段包括空怀和妊娠前期,第二阶段妊娠中期和后期,第三阶段泌乳期,每个阶段过渡期15d,整个饲养期13个月。结果显示:试验组安格斯母牛妊娠率和产犊率均比对照组低10%,试验组犊牛发病率比对照组高12.5%;试验组犊母牛初生体重和1月龄犊母牛、犊公牛体重以及2月龄犊公牛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体尺各指标各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菜粕饲喂安格斯母牛对犊牛体重有不利影响而对其体尺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试验组的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第一次配种天数和产后配种妊娠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日粮中添加菜粕推延了安格斯母牛发情配种时间。结果表明:安格斯母牛妊娠中后期和哺乳期日粮中添加菜粕可影响其健康状况,推延产后发情配种和妊娠时间,且不利于公、母犊牛1、2月龄体重。  相似文献   

8.
季辉 《新农业》2005,(9):26-26
预防母毕产后瘫痪,应从母牛怀孕抓起。一要重视饼柏娄类饲料(如豆饼、麻饼,菜籽饼)的补喂,有条件的还要补喂骨粉,其钙、磷的比例为1:1.25。二要使役适度,据调查非专业肉牛养殖户的怀孕母牛90%以上部进行使役,按现在实行的母牛配种时间产犊高峰的春夏两季也正是农忙对节。因此,怀孕母牛一定要适度使役,同时注意已怀孕7个月的母牛应停止使役。  相似文献   

9.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0.
准确的预测母牛产犊的时间,做好接产工作.是提高产犊成活率的重要环节。为此.现将判断母牛临产的三条标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产奶牛在产后的泌乳高峰期由于受到各种应激,表现出牛群繁殖率的降低,意味着母牛产犊间隔延长,即产后至配种受胎间隔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空怀或不孕时间的延长.因此增加了母牛的饲养管理及配种费用,也减少了牧场产犊数,影响牧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牛群中全部母牛两次产犊之间的平均间隔天数.对于一个繁殖管理好的奶牛场来说,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不高于100 d(据肖定汉主编<奶牛饲养管理>),也就是说:母牛产间距应在380 d以内.  相似文献   

13.
郑延平 《农家顾问》2005,(12):39-39
目前,饲养繁殖母牛的农牧民和专业户增多。母牛(耕牛、肉牛、奶牛)一般在春夏之交发情配种,到冬季至春节期问产犊。在产犊的母牛中有的常发生“胎衣不下病”。此病如果诊治不及时,常引起母牛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现给大家介绍两招,请试用。  相似文献   

14.
奶牛不孕是指母牛达到配种年龄后或分娩后的一定时间内,经过多次配种而未孕。由于母牛不能正常繁殖,产犊间隔延长,有的奶牛因长期不孕而导致生产能力丧失被淘汰,从而给养牛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年来各地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经验,现将防治奶牛不孕的几点有效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促进母牛白天产犊母牛产犊集中在4—5月份.且多数在夜间。照料不周使牛产犊时间过长,会造成产道感染、生殖道损伤等病;同时,也造成新生犊牛假死、孱弱或感冒等症的发生。实践证明,让母牛夜间采食。可促使白天产犊。目前.普遍做法是让妊娠最后1个月的母牛在夜间采食.这样可促使70%以上的母牛在白天产犊。白天产犊便于观察,有利于助产,可避免冬天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产科病。提高产犊成活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奶牛性控胚胎移植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家口地区奶牛场开展了性别控制胚胎移植的试验和奶牛的性控精液配种试验,使用冷冻性控胚胎(A级)30枚,移植给30头14~18月龄青年母牛受体,自然发情的移植了12头,同期发情处理母牛移植18头。在胚胎移植后30d内无反情的17头,80d后进行了直肠妊娠检查,确定移植成功共14头,移植成功率为46.7%;产14头母犊,性别控制准确率达100%。结果表明,直接使用性控胚胎进行移植是加速良种引进、提高繁殖效率和牛群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产间距即产犊间隔,也称胎间距,指奶牛两次产犊的间隔天数.母牛产后配种天数一般情况下不高于100天,也就是说奶牛产间距应在360天以内,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实现乳犊双丰收,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证母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但是在农村散养的奶牛,由于散养管理差,往往造成产间距过长,两年一胎或三年两胎.缩短农村奶牛产间距,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1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饲养好怀孕母牛,主要目的是繁殖健壮的牛犊,扩大牛群数量以及为育肥肉牛提供牛源。怀孕母牛的饲养即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又要防止过肥,保持中等膘情即可,在管理上主要是保胎,避免流产。为了避免母畜在冬季严寒时产犊。每年最好在5~9月配种。在第二年的2月中旬到6月产犊。  相似文献   

19.
用两组(每组9头)英国黑白花奶牛比较产犊时膘肥和膘瘦的奶牛对皮下脂肪组织的动员及其功能活动,骨骼肌的动用,肝脏脂肪浸润的形成及消散,结果:两组母牛在产犊前4周和产犊后26周之间在动用脂肪组织数量上没有差别,两组间在分离脂肪细胞的脂肪产生和脂肪分解能力上均无差别。但在产犊期和泌乳初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膘瘦的母牛,特别是在产犊后所分离的脂肪细胞内其乙酸盐变为CO_2的氧化作用较强.在产犊前4周和产犊后4周期间,膘肥母牛比膘瘦母牛丧失的肌肉纤维面积多,而在产犊后1和4周时,膘肥母牛比膘瘦  相似文献   

20.
现场分割奶牛胚胎产生同胚双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易徒手胚胎分割法,一分为二分割奶牛胚胎。应用非手术方法,每头受体移植成对二分胚。移植4头受体,2头妊娠,其中1头产公犊1头,1头产母犊2头。该母犊为同胚双犊,健康,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